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2 13:01:05

文档简介

商开大联考2021一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根据材料可知,距今约9000年前,世界各主要文明起源地已出现农业种植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原始农业的
发展,故选D项。材料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无关,排除AB,D三项。
2.A根据材料“法老会宣称自己是拉神(太阳神)之子“将大量的土地和奴隶捐赠给神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老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并借助神庙使这一思想在埃及不断深化,这有利于维护法老的无上权威,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
君权神授思想,与神权超越王权无关,排除B项;这些举措在前中期有利于巩固古埃及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与政
教合一无关,排除D项。
3.A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演说的技巧和个人魅力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容易致使决策的做出是出于
感性而非理性思考,不利于雅典社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与雅典的教育水平、公民的城邦意识及民主主体范围无
关,排除B、C、D三项。
4.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通过远征使希腊文明传播至欧亚非三大洲的广袤地区,故
选C项。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排除A项;古希腊的城邦军队由其城邦公民组成,
排除B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排除D项。
5,B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史地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缫丝技术作为中华文明所独创,“赛里斯”所指即东方的中国,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已出现“赛里斯”,反映了东西
方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故选B项。材料与丝绸制品及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无关,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缫
丝技术传入欧洲及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
6.A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伯爵认为英国国王侵犯了自己的领地而决定解除与国王的封君封臣关系,这体现了封君封臣制
度的契约性质,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与君主专制制度和自由平等思想无关,排除B,D两项;封君封臣
之间属于相互依存关系,并不完全对立,排除C项。
7.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的举措有利于削弱国内封建大贵族的势力,增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统
治,故选B项。材料限制的是封建大贵族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伊凡四世上位前,俄
国已基本实现统一,排除D项。
8.D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通过吸收、融合东西方各族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加以改进和创新,创造出了繁荣的阿拉
伯文明,故选D项。材料与阿拉伯人的殖民征服、君主专制和商贸交流无关,排除A、BC三项。
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庄园的发展,不仅使大量的土地和农民归于私有,而且使地方庄园领主的经济
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最终致使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走向瓦解,故选C项。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A项:日本
社会虽然在幕府时代出现过地方军事割据,但在总体上国家依旧处于统一状态,排除B项:日本社会在大化改新中已基
本实现了封建化,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摩加迪沙…拥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还是有能力的商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等可
知,摩加迪沙不仅畜牧业和商业贸易繁荣,纺织业也较为发达,这反映了摩加迪沙经济结构的多元特点,故选A项。材
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的纺织技术与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无法得出纺织技术领先世界的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
得出摩加迪沙的商业贸易处于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的农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
11.C根据材料“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还生产宝石”等可知,材料反映的
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即抢占殖民地、掠夺财富等,故选C项。
12.C根据材料“是东方人(中国人)开辟和经略的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使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欧和南亚、
东亚摆脱了相对隔绝的状态”等可知,该航线的开辟使中国至东非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延伸至西欧,促进了西欧和东
方文明的交流,故该航线为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故选C项。
13.D根据材料可知,英法荷等国通过海上探险发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大陆、新岛屿,这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类的
地理知识,开阔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选D项。在新航路开辟前,欧亚非三大洲便已建立了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
料与维护殖民地利益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衰落无关,排除B、C两项。
14.A
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在殖民过程中,不仅致使美洲本土人口大量死亡,还掠夺非洲大量劳动力,这反映了欧洲殖民
统治对美洲和非洲两地人口结构的破坏,故选A项。材料只反映了欧洲殖民的消极影响,未涉及其积极影响,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原有的世界人口结构遭到了破坏,而非均衡,排除C项:材料与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无关,排除D项。
15.B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是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即该图反映的是17~18世纪世界市
场的发展情况,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初期的主要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欧洲对外大量倾销
工业品,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英、荷、葡在欧亚非三洲的商业网点,与殖民霸权无关,排除D项。
16.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欧洲在绘画艺术上打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缚,将目光的焦点对准了“人”
注重展现人性之美,即崇尚人文精神,故选D项。材料与朴素生活和自由主义无关,排除A、C两顶:早期的人文主义
者虽然强调提高“人”的地位,批判教会的腐败和守日,但并不反对宗教神学思想,排除B项。
17.D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在清教徒的努力下,英国逐渐打破宗教神学对教育的垄断,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需
要,即推动英国教育发展的世俗化,故选D项。材料与冲击封建王权统治无关,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时期
逐渐形成的,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在宗教改革前已逐渐形成,排除C项。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
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九千年前,西亚人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中国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米,在长江流域栽培水稻,距今
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7000年则培育出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材料主要体现了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国际分工的细化
C.早期国家的形成
D.原始农业的发展
2.古埃及时期,法老会宣称自己是拉神(太阳神)之子,其名字也会被写在一个被誉为太阳照耀之地的椭
圆形的框子里。此外,法老还将大量的土地和奴隶捐赠给神庙。古埃及法老的这些做法
A.旨在维护法老的无上权威
B.反映了神权已超越一切世俗权力
C.加速了古埃及王朝的崩溃
D.表明古埃及政权形式为政教合一
3.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公民大会上,政治领袖不仅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已的
政见,还要通过演说技巧和个人魅力赢得公民的支持。正如让·韦尔南所说:“在雅典,政治艺术主要
就是操纵语言的艺术。”由此可知
A.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B.雅典民众的教育水平较高
C.古代雅典重视培养公民的城邦意识
D.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4.下图为古代某帝国的形势图。由此可知,该帝国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A.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由公民组成军队并向外扩张
C使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你体系
五赛单斯“气Ss.由希腊文心即丝词演化面米,食为产丝之州,关资斯人的精述
曲现在公元前4t记市希睛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业地1,后北文献北送有现:如古罗马诗人
维吉尔的《田同诗》中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山此可知
A.中国古代丝绸制品享誉世界
B.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
C.文明交流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6,公元1233年,英国国正字利三世指贵他的伯侧理查德·马数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宜称自己不是
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并认为山于闲王违约在先,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效忠
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君封臣关系具有契约属性
B.英君主专制制度趋于解体
C,封君封臣处于相互,对立关系
D.英国自由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7.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后,将大贵族杜马(议会)的成员由原先的12人增至32人:后又挑选以阿达舍
夫为首的小贵族组建重臣拉达(会议),执掌国家的大权。这些做法
A限制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速了俄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8.阿拉伯人在征服扩张之余,广泛翻译古代希腊、罗马、印度及波斯的文献,既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也使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以古尔巴字体为基础改进印度数字,
奠定了现代数字的基础。由此可知,阿拉伯文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阿拉伯人
A.强化对周边地区的殖民征服
B.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搭建了亚欧大陆的商贸桥梁
D.对世界文明的融合创新
9.8世纪中期,日本土地私有成为趋势,贵族乘机广占土地,建立庄园,中小地主和农民也纷纷求庇于其
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大量豢养武士。至12世纪,日本进人幕府时代。由此可推知,日本
古代庄园的发展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B.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C.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瓦解
D.加速了日本社会封建化进程
10.14世纪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笔下的摩加迪沙(索马里首都)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那里
的居民不仅拥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还是有能力的商人。此外,这座城市有着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
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至埃及和其他地区。由此可知,摩加迪沙
A经济结构具有多元特点
B.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商业贸易处于主导地位
D.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1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写道:“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
斐迪南二世)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还生产
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这段史
料可以用来研究
A.天主教思想的演变
B欧洲殖民霸权的变更
C.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2,有学者曾说:“他开辟的新航线是东方人(中国人)开辟和经略的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使
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欧和南亚、东亚摆脱了相对隔绝状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由此
可知,“他”是指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13,16世纪中后期,英、法,荷三国相继加人探索新世界的队伍。如:在英国的支持下,詹姆斯·库克三次
远征大平洋,发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及夏威爽群岛等;荷兰支持的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太平洋上的
新西兰、汤加群岛等。由此可知,他们的探险
A.建立了世界各地间的直接联系
B.旨在维护西欧海外殖民地的权益
C.导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D,有利于开阔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