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材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游褒禅山记》教材梳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3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庖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褒禅山,在安徽含山县北。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练,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古》颇有名。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背景纵览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字词梳理
1.字音
华山(huà) 庐冢(zhǒng) 窈然(yǎo)  怠(dài)   咎(jiù)
何可胜道(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王回深父(fǔ) 谬(miù)
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读“fǔ”,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5.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古义:十分之一,古代分数的表示法。今义:数词,指十一这个数目。)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义:文中是“对这件事”的意思。今义:连词。)21世纪教育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所以:古义:相当于“……的缘故”。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义:到达,达到……地步。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6.一词多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词类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的人。动词用作名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
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用作名词。)
往往有得。(得:收获。动词用作名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错,弄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传:流传的文字。动词用作名词。名:指名,识其本名。名词用作动词。)
写作特色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等,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作者通过记叙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想,借以说明为了干出一番宏大的事业,首要的是必须“有志”而且要“尽吾志”,同时对前人和他人的观点也必须“深思而慎取”,谨防以讹传讹。
2.作者通过记叙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想,借以说明为了干出一番宏大的事业,必须“不随以止”,不要盲从别人,人云亦云。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