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别具一格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下沉式窑洞
蒙古包
藏族碉房
目录
地理分布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什么是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简单的说就是四面房屋围合的院落。
北京四合院
一、体量
二、布局
三、色调
四、味道
什么是体量?
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
皖南民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与皖南民居相比,体量上有什么特点呢?
北京四合院体量特点
相比皖南民居的高大、福建土楼的雄伟,北京四合院在体量上变化轻微,房屋更加低平。
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相对低平?
北京四合院特点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等级原因
风水原因
礼教原因
自然原因
北京的冬天比较寒冷,低矮的房屋会让阳光更多地照射进院落,良好的采光会让房间温度升高。
等级原因
北京作为古都,天子脚下等级制度严格,相传平民百姓的屋顶不能高过金銮殿的台阶。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一、布局特点
二、各种布局
三、四合院的规矩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试着比较四合院与紫禁城的布局,找一找,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四合院和紫禁城的布局基本一样,都尊崇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但不同的院落布局也有区别。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还有较为讲究的三进院、四进院和五进院落。
二进四合院
不同四合院的布局
四进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
四合院中各房间名称
猜一猜,谁是院中的灵魂之墙?
谁又是院中的规矩之门?
四合院中的规矩
四合院的灵魂之墙——影壁墙
四合院的灵魂之墙——影壁墙
四合院里的灵魂之墙正是影壁墙。可以设置在大门里面,也可以设置在大门外。其作用是为了辟邪挡灾,因此影壁墙上的图案多以吉祥如意的图案为主。最著名的影壁墙当属故宫的九龙壁了。
四合院的规矩之门——垂花门
四合院的规矩之门——垂花门
四合院里的规矩之门就是垂花门(二门)。这是四合院内外有别的象征。古代的女子家眷只能止步在这道门之内。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钱人家的垂花门还是显示自家财富与地位的标志。
北京四合院的色调
四合院的色调
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相比,四合院的色调是什么?
四合院的色调
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相比,四合院多以灰色调为主。
北京四合院的味道
四合院的布局——均衡端庄 四合院的空间——大气含蓄
四合院的色调——内敛朴实 四合院的体量——舒展流畅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节选自《故都的秋》郁达夫
四合院里最适合赏雪。下雪了,隔着玻璃窗看,看雪渐渐有了点意思。窗外的走廊上放着冻柿子,红红的,衬着白白的雪,越看越可爱,终于触动了馋虫,冲出去取那冻得硬邦邦的柿子。院子里已落了厚厚的一层雪,最淘气的那位孙子故意神头鬼脸地从院子中间穿过,在一家人的眼皮底下,丢下一长串清晰的脚印。四合院的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有一种别样的人情味。
——节选自《四合院的精神》叶兆言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一、土楼分布
二、土楼起源
三、土楼的建筑特色
四、欣赏土楼
地理分布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与四合院相比,土楼体量上有什么特点?
高大、雄伟
低平
与四合院相比,土楼的窗户有什么特点?
开窗很高,在二层或者三层,窗户数量少。
开窗低,且窗户数量和面积都较大。
名称 福建土楼 北京四合院
体量与布局 高大、雄伟。外形多样,有圆形、方形和许多种变形。 建筑低平。一般都沿中轴对称布局。
开窗 开窗少,且窗户距离地面较高。 开窗多,离地面较低。
材料 粘质土、小石子、石灰、木条。 砖、木材等。
功能 猜一猜,为什么土楼有这样的特色? 居住
在福建西部或南部的崇山峻岭里,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供人居住的土楼。土楼的出现,缘为千百年前,在蛮荒、动乱的年代,福建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福建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他们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是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
福建土楼起源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一、体量与布局
二、色调
三、欣赏
福建土楼的体量
一、圆楼
二、方楼
三、五凤楼
一、圆楼的结构与优势
1.没有角房间。
2.分配平等。平等、均等是圆形的重要属性之一。圆楼的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3.内院空间大。
4.节省建材。
5.构件尺寸统一。
6.屋顶施工简便。
7.对风的阻力较小。
8.抗震能力强。
圆楼的布局
圆形土楼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一、圆楼的结构与优势
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二、方楼的结构与优势
1.纵轴对称,主次分明。
2.以厅堂为中心。
3.用走廊贯穿全楼。
4.房间方整宜作卧室。
三、五凤楼的结构与优势
1. 有高大、建于中轴线的开敞厅堂。
2. 一般是三堂二横或更复杂形式,小型的至少也有上下两堂。
3. 左右设有平衡对称的横屋,横屋数量2—6列不等。
4. 大门前的晒谷坪及半圆形的池塘必不可少。
5. 布局必然是 后高前低,层层迭落。
欣赏福建土楼
欣赏福建土楼
欣赏福建土楼
欣赏福建土楼
欣赏福建土楼
欣赏福建土楼
土楼是客家人所建造,独有的客家文化造就了土楼独特而神秘的外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客家人的性格,你认为什么词最恰当?
欣赏福建土楼
蒙古包
地理分布
蒙古包
蒙古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且据记载,最迟在汉代,北方游牧民族就有了现在这样的蒙古包。蒙古包的“包”字是“家” “屋”的意思,俗称为蒙古包,逐渐就延用下来。
蒙古包的简介
蒙古包的建筑特色——简单而快捷的迁徙
蒙古包的建筑特色——结构简单
蒙古包的构架较为简单,主要由骨架和毛毡两部分构成。从剖面上看,蒙古包是一个近似半球形的穹顶,这种形式最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只要很细很薄的龙骨,便能承受顶部覆盖的几层毛毡的重量。其平面为圆形,可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居住面积,并且具有很好的抗风功能。因为圆形使其与风向垂直的面积被减到最小,对风形成的阻力也就最小,而背面能形成空气涡流,对蒙古包产生回推的力量。
这座蒙古包中心摆放一张方桌,桌子四角各竖有一根彩绘柱子,色彩以红色为主,非常艳丽。柱子上方还有雕刻精美的雀替,而乌那和哈那都漆为红色,增添了富丽堂皇的气氛。
蒙古包的建筑特色——室内精美,色彩艳丽
室内墙壁,即哈那上悬挂着一张壁毯,刺绣精美,色彩古雅大方,是极富当地特色的传统室内装饰。而壁毯的前方,则摆放着较现代化的铁架子床和沙发,这明显是受到汉族的影响。
蒙古包的建筑特色——室内精美,色彩艳丽
蒙古包的门一般都是朝向东面的,因为蒙古族人认为,门朝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开,才会吉祥如意。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门朝向东方能防止常年不断的西风直接吹入蒙古包内,使屋内不至于过冷。而蒙古包上唯一能成为窗口的地方,就是正中的炉灶烟囱的出口。
蒙古包的建筑特色——大门朝东
下沉式窑洞
地理分布
下沉式窑洞
高坡上的土居
窑洞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四省,它们共同的地理特征是位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黄土高原,降雨量较少,树木稀疏。
此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开挖黄土窑洞居住,形成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生态建筑形制。依据窑洞的样式差异,可以分为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三种形式。
窑洞的简介
1.下沉式窑洞是在地上向下挖出一个深6米左右的方形大坑,坑底找平,形成一个下沉到地下的院落,然后向院里的四壁横向掏凿而形成的窑洞。
2.房屋布局:类似于地上的合院式建筑,房间分为正房、厢房、倒座三种,按照功能布局。
3.院落形式
(1)下沉式窑洞的院落平面大都为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但是也有不少院落是“凹”字形的。
(2)一般来说,下沉式窑洞的两个长边壁上要各开挖三口窑洞,两个短边壁上各开挖两口窑洞。
下沉式窑洞的简介
下沉式窑洞的结构——下沉的院落
从顶部俯视下沉式窑洞,好像一个个方形的水井。整个院子沉在地面之下,这正是下沉式窑洞的重要特点之一。
下沉式窑洞的结构——围合的院落
下沉式窑洞是一个四面围合的空间。里面布局和北京四合院有相似之处。
下沉式窑洞的结构——生活区
所有的生活区域均处在地面之下,屋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
下沉式窑洞的结构——入口
下沉式窑洞的入口有四种形式
斜坡式
通道式
直通式
台阶式
下沉式窑洞,其闭合环绕天井式的建筑模式,阻挡了室外污染的进入,从而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净。开敞的院子能够引进阳光、雨水、新鲜空气。院子上面朝天,下面以地表面为基,能够保持院子和院子周围的房间有良好的环境。
下沉式窑洞的优势
藏族碉房
地理分布
藏族碉房
外墙坚固结实,一般多厚达80—100厘米,开窗又小,给人以碉堡的感觉,故称碉房。
碉堡
碉房
碉房名称的由来
分布
藏族民居的主要形式是碉房(或石块砌筑,或乱石堆砌,或土砖砌筑,或土石混合,或生土浇捣,坚固结实,厚重保温,而且形似碉堡的房子,一般高三至四层)。因日照多、辐射强、大风多、温差大,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决定了其特定的形式,具有坚固、安全、防寒的特点。
藏族碉房的简介
1.多建成两到三层的楼房形式,富商甚至建到五层,所以也称碉楼。
2.平面大多以柱网为单元进行组合,构成方形居室,一般是外部为一大间,内套两小间,层高较低,错开的房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浑厚造型。
藏族碉房的结构特点
3.碉房外观为方形,整体呈下大上小的形式。
4.阳台处在与屋顶接近的向阳位置,休息或作家务用。阳台与房间相连的一面墙,墙体为通敞透亮形式,利于通风。
藏族碉房的结构特点
5.墙体由土和石块混合砌筑而成,防御性很强。
藏族碉房的结构特点——功能划分
底层——饲养牲畜
二层——家人主要活动场所
顶层——经堂或者客房
欣赏藏族碉房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一首乐曲或者一个人分别来形容以上的民居。想一想,该是什么词,什么风格的乐曲,怎样一个人?
写在最后的话:
每个地域的民居都体现着先人生存的智慧、传统的风水思想,甚至还有古人对于人生的期望和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和韵味也包含其中。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细细地品味民居的味道,看着这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民居,就好像见到了那里的水土和那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