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3.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
4.今年(2013年)是郑和下西洋608周年,608年前,郑和从何处出发,开始第一次海外航行( )
A.福州 B.广州 C.泉州 D.刘家港
5.“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6.(2012·扬州模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7.(2012·潍坊学业考)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9.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0.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荷兰 B.日本 C.英国 D.葡萄牙
二、非选择题
11.史海泛舟
材料一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选B。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①③分别是明朝建立和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开始第一次远航。故选D。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解析】选C。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要道,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交往,郑和下西洋到达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故“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中外交往。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明朝”“荡平当地倭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中的人物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将领;B中的人物是明朝的航海家;C中的人物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他率军荡平当地倭寇;D中的人物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由此可知A、B、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
【知识辨析】戚继光抗倭的性质与意义
“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鉴于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8.【解析】选D。本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爱国精神。
9.【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说明了当地人民群众抗击倭寇的积极性非常高,显而易见,抗击倭寇,平息倭患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10.【解析】选D。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进而霸占了整个澳门。1999年,离开祖国四百多年的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D符合题意。
11.【解析】本题立足于郑和下西洋的基础知识考查。第(1)题依据材料一从时间、次数、人数和规模方面比较得出结论。第(2)题属于识记层面的问题,链接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中外和平交往,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抗击外来侵略。
答案:(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扩大了明朝的影响。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学习方法】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乡。
葡萄牙,靠欺骗,攫取澳门居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