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学业考)龙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
①诗 ②词 ③小说 ④曲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3.明清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是指( )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B.传统科技在当时世界上是一流的
C.通过戏剧形式,鞭挞吃人的封建礼教
D.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4.(2012·邵阳学业考)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D.黛玉葬花——《红楼梦》
5.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高峰迭起。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逐利生财等新思想。以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6.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7.(2012·岳阳学业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8.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9.《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司马光
C.曹雪芹 D.汤显祖
10.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京剧形成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11.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 )
A.赵孟? B.董其昌 C.徐渭 D.颜真卿
12.下列有关徐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徐渭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画家
B.徐渭善于用泼墨
C.徐渭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D.徐渭与郑板桥等人同属著名的“扬州八怪”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 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来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四
材料五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成书于何时?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材料三中的《红楼梦》揭示了一种怎样的历史趋势?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部文学作品?该部作品歌颂了人民一种怎样的精神?
(5)材料五是对哪一部戏剧作品的描述?明清小说和戏剧在艺术上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及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是古典小说的代表。故选D。秦汉时期,尚未形成主流文学形式,故A错误。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曲,所以B、C与题意不符。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题比较容易。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可以简记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代特点”,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大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C有很大的干扰性,但是叙述不全面,不能全面代表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拓展延伸】明朝的许多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思想内容的原因
(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4)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辨析能力。武松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C搭配错误。
5.【解析】选C。《红楼梦》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是一部世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的,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6.【解析】选B。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可知四部作品分别是南宋词人李清照、清朝曹雪芹、唐朝李白、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故选B。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西游记》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国内外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欧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巧记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吴承恩“西游”,来到罗贯中的“三国”,在曹雪芹的“红楼”上,看到施耐庵在写《水浒传》。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红楼梦》一书的地位切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选B。
9.【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句子里面提到的第二部作品是《牡丹亭》,其作者是汤显祖。
10.【解析】选C。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京剧。
1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赵孟兆页是元朝的画家和书法家,徐渭是明末著名的画家,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因此符合题干要求的是B董其昌,其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徐渭不是清朝人,也不属于“扬州八怪”。
13.【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比较归纳能力。五个问题分别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牡丹亭》五部作品进行考查,大部分题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所学内容回答即可;而小说和戏剧在艺术上的共同之处,即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明显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4)《西游记》。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5)《牡丹亭》。都具有反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