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互动课堂
疑难妙句
1.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
【赏析】 这是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和不安的情绪,为矛盾的展开作好了铺垫。本剧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名字叫“雷雨”,本来就暗示一场罪恶家庭的悲剧即将爆发。
2.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赏析】 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周朴园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从文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正是三十年前“门当户对”的封建大家族观念拆散了周朴园和鲁侍萍,活在幻想和自慰中的周朴园称侍萍为“小姐”,是这种幻想自慰心理的反映。说梅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一方面暗示侍萍投河之后封建意识浓厚的人们风传她“不规矩”,一方面表现周朴园很在意封建大家族的“声誉”,与其说他在赞扬侍萍,不如说他是在标榜自己,周朴园要“遮丑”,这是他在整场戏中的贯穿性动作,所以他生怕有人说他和下人有“不规矩”的关系,这样做表现了他的自私虚伪的性格特征。
3.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赏析】 在痛苦中煎熬了三十年的鲁侍萍本来就对周朴园充满仇恨,此时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蔑视。用“听说”二字,符合此时侍萍的身份(她姓鲁,是这儿四凤的妈,三十年前无锡的同乡),同时也表现了侍萍对“不规矩”的风传的愤怒。
4.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 (连忙)不,不,不用。
【赏析】 鲁侍萍对于周朴园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涵着三十多年的悲愤,问“您想见一见她么”正是幻想支配下的试探,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既然思念了三十年,现在知道下落又不想见,充分表现周朴园对侍萍的爱尽管是真实的,但却是自私的——他不能不考虑与侍萍相见对家庭、地位、身份的影响。
5.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赏析】 从表面上看,是鲁侍萍所说的“不是我要来的”这句话使他误解为是别人让她来的;实质上反映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和封建家庭家长双重身份的本能。鲁侍萍的出现,无疑是对他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严重威胁。他的阶级本能使他没有任何其他考虑,刚才那满腔的怀念呀,眷恋呀,柔情蜜意呀,全都无影无踪了,他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对付这突如其来的威胁。
语段剖析
1.“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剖析】 在鲁侍萍自己叙述悲惨身世的过程中,周朴园先后四次问她是什么人,随着侍萍的回答,他先是随便敷衍,继而惊惧,最终接受事实真相。随着他的罪恶历史的逐步被揭露,戏剧情节在一起一伏中逐渐展开。关于一个人的姓氏和身份的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本来是件极平常的事,但是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场言语对质中却极富动作性和戏剧性。周朴园的几次问话,从“你——你贵姓 ”和“你姓什么 ”到“你是谁 ”和“哦,你,你,你是——”,以及他那渐趋急促紧张的声音、姿态和表情,揭示了他内心世界激烈的矛盾斗争,我们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曹禺在运用语言时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这段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层次分明,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高潮。
2.“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剖析】 两个“哦”字用得极妙。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周朴园此时的内心并不平静,第一个“哦”字后面用感叹号,表示强烈的痛苦;第二个“哦”字后面用句号,声调变得低沉,似乎含有深深的愧疚。“汗涔涔”也很具表现力。此时周朴园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当然不能仅仅归于天气原因,此时,周朴园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讲述,都会让周朴园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有多深。如果说周朴园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的。三十年前,他与鲁侍萍有过一段甜蜜的爱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保留的旧习惯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侍萍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有良知的周朴园。当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两人谈话的深入,周朴园的形象也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结构分析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是你——”):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揭示周家这一封建资本家家庭的腐败荒淫,走向没落。表现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从“外面争吵声”到结束):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表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揭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社会矛盾激化,面临衰亡。
主旨探微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文法览胜
1.结构紧凑集中
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做帮佣,前来寻找在周家做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文中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动作性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地有所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说话的口气、措辞风格也不同。
首先,《雷雨》的语言是个性化的。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情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而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却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句,等等,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相吻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的一段剧情,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各自不同的心理。
其次,《雷雨》的语言富有动作性。课文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以第二场戏为例:鲁大海与周萍的内心活动比较简单,外部动作则非常强烈。而周朴园与儿子初次相见,送给儿子的“见面礼”却是开除。当鲁大海揭露甚至斥骂的时候,他却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当周萍指使仆人打鲁大海的时候,他又“厉声”制止。这其中固然有伪善的成分,但不可否认他还隐隐顾念着一丝父子之情。鲁侍萍的感情更复杂。对周朴园的无情无义,她早有领教;对周萍,除了愤怒,还有痛心。“这真是一群强盗”,既是她对周朴园之流认识的深化,又显示着她内心的极度痛苦。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侍萍在痛心之余还有一丝恋恋不舍,话语中的两次转折,将这种痛苦显露无遗。语言的动作性,不仅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而且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