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共22张PPT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陈涉世家(共22张PPT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22: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课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周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第1课时 
激情导入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福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次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洛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啊,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官刑。但他忍辱含垢,坚持写作,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在50多岁时终于完诚《史记》这一部巨著。
2.作品介绍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本纪
(帝王传记)、表、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世家(记诸侯本系)、列传(序列人臣事迹)共五部分,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词语积累
①天下苦秦久也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
....受苦。
②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③置人所晋鱼腹中 置: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⑤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⑥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⑧忿患尉 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⑨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
⑩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2)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些?
[交流点拨]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吴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三、合作探究
1·教师朗读第一段。
2.学生自读自译:辍耕之坐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讨论下列问题。
(1)陈涉是什么出身?
[交流点拨]“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
“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2)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 "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
他的远大志向。
4·教师朗读第二段。
5.学生自读自译:间左:借代贫民;官次当行:编在成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这一段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交流点拨]一是秦朝福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三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讲到,九百谪成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农民起义。
二、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朗读第二、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分析课文内容:
(1)陈胜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1.人民群众苦于泰的统治很久了;2秦二世杀死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3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2)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看法。
[交流点拨]会起义,因为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仅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的统治存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或不会起义,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惧于泰朝统治的残暴,没有导火线不会起义。)
二、合作探究
(3)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哪句?
[交流点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交流点拨]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5)“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点拨]“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当此时…"说明起义得到了广大人民支持。
二、合作探究
(6)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7)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
二、合作探究
(6)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7)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
2,品味语言
本文采用了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找出相关句子,试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对戍卒的号召,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3.写作借鉴
1线索清晰,条理分明;2剪裁精工,详略得当;3对话描写,精妙传神。
三、迁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暨鱼腹中。(起义的舆论准备)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时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2,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