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设计模板:
个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11~1功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自学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八年级学生在下学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但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上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转化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来构“功”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综合应用学生自学体验、讲授、作图分析、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封面说明) 板书课题:§11-1 功 (课件展示)如图所示,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匀速前进,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学生自由回答 从“功”的汉字含义“成效”的意思出发,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贡献。这样引入课题,把功这个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观认识为依托,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这样使学生带着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性更强。
1、让学生自学课本P62第一、二、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功反映力的 ,如果一个 作用中物体上,物体在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通过观察教材P63“想想议议”图11.1-2中力做功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做功的必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自学课本P104第一、二、三自然段,并完成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出做功的必要因素 明确功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做功了吗?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同学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做功现象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增加了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P63--64功的计算。 (学生自学完后知道功的公式、单位等,课件展示学习内容) 学生自学功的计算 为后面功的定义理解与计算奠下基础
1、学生自学课本例题。 提示学生: (1)使用W=FS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其中F和s具有同时性。 (2)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2、实战训练 实战1 用100N竖直向上的提力把一袋大米从地面提到肩上,估计地面到肩的距离为1.5m,提力做了多少功? 实战2 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米,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实战3 人拉着重为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求人所做的功。 学生自学课本例题 学生独自在稿子上解答—同学间交流 学生判断能否做出该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通过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突破难点),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课件展示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做题格式 考查学生对W=Fs的应用、理解,知道不能做的原因,还差什么条件
让学生小结反思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 同学间反思交流 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理解与记忆
1.下列属于功的单位的是( ) A.焦耳 B.牛顿 C.牛 米 D.焦耳/秒 2.某人用50N的力把重20N的物体竖直向上移动 了2米,该人做功( ) A.40J B.60J C.100J D.140J 3、下列关于功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作了功 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了功.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4、下列情况下,人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工人把一堆砖从地面抬到三楼 B、工人把板车从甲地拉到乙地 C、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走 D、学生推着自行车进校门 5、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则W1和W2的关系是 ( ) A、W1=W2 B、W1>W2 C、W1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11~1功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 定义:功=力×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公式:W=Fs (2)单位:1J=1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