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达峰”、“碳中和”专题(word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达峰”、“碳中和”专题(word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2 07: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初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1.2021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列做法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研发新工艺,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
2.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植树造林
B.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3.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B.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C.推广使用太阳能
D.提倡公民绿色出行
4.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
5.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露天焚烧垃圾
6.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7.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8.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B.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C.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9.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该物质是 (填名称)。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 。
(4)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B(OH)3中B的化合价为 。
(5)“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10.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吸收约20亿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而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在此背景下,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行业共识。国际能源署(IEA)曾表示,要实现升温不超过2℃的目标,碳捕获和利用(CCUS)技术需要在2015-2020年贡献全球碳减排总量的13%。图1是报道的主要CCUS技术的示意图,包括CO2捕获、储存、利用(直接使用)和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
中国科学家提出,利用我国丰富的镁矿资源将CO2吸收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镁,生产示意图如下:
国内外利用CO2跟氢气在特殊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已经在工厂规模化生产,实现减排同时又合成重要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EA”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人类活动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有农场、工业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
(2)为控制空气中CO2的含量,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E.以CO2等为原料,生产碳酸镁、甲醇等产品
(3)写出图2中“CO2矿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利用CO2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1.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图1
(1)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禁止烧煤 B.研发汽车新能源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2)“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图1,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图2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①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____。
②分离器中,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④“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缓解__________的加剧。
⑤将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足量NaOH溶液中来“捕捉CO2”。试写出“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⑥将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若CO2进入地底蓄水层,会影响水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⑦被封存起来的CO2(干冰)可用于物品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
(5)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可燃冰外观类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 ( 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 组成) ) ,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个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题21 图所示。
1 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
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 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1) 可燃冰属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 。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C. 高温低压
(3) 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
(4) 甲烷(CH4)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与干冰成分相同
B. 在1 atm 和15 ℃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C.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13.日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2020年12月下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4.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1)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路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
(3)低碳冶金:氢基熔融冶金技术是利用氢作为还原剂代替碳还原剂,从而实现减少CO2排放的目的,实现低碳冶金,氢基熔融还原生产高纯铸造生铁的主要流程如图:
①燃烧区的作用是 ,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还有 (填化学式)。
②还原区的反应除3CO+Fe2O32Fe+3CO2,另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从环境保护角度,与高炉炼铁技术相比,氢基熔融冶金技术的优点 。
(4)氢能源的开发: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 能,请写出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5)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15.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此事(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的___________。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___________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