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三单元第16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三单元第16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8 2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赠尚书祠部郎中    赠:死后追赠
B.或领郡,蒙恩泽 蒙:蒙受
C.涉二年而道无虞 涉:跋涉
D.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 信:确实
解析:选C。C项,“涉”的意思是“越过”。
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奉夫人不敢殒灭
B.因间隙得言及时事
C.行年七十有一
D.后为淮西从事
解析:选D。D项,“从事”,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
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北部都昌里人
②因为东诸侯所用
B.①主务于埇桥
②寝于北牖,尽所期兮
C.①居数月而罢徐泗
②世为儒而仕
D.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
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解析:选B。A项,“为”,①动词,是;②表被动。B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C项,“而”,①顺承连词,于是,就;②表并列。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凭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B.刘禹锡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C.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格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
D.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永贞革新的成员。
解析:选A。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称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年处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牗,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丁先尚书忧          丁:遭遇
B.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超:破格
C.日夕过,言其能 过:经过
D.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 寝:卧
解析:选C。过:交往,相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一幸而中试
②泉涓涓而始流
B.①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②上大奇之
C.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三子者皆与予厚善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解析:选D。A项,①就;②表修饰。B项,①代词,我;②代词,他。C项,①因此;②趁机,趁此。D项,,都为连词,和。
7.下列语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岁,(禹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B.因白丞相以请,(丞相)曰:“诺。”
C.(王叔文)因间隙得言及时事。
D.特迁(余)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解析:选D。D项,省略的内容应是“王叔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才华横溢,一次性考中进士,隔了一年,又在吏部取士科考中考核合格,就此登上了仕途。
B.刘禹锡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后又因王叔文事件遭逢贬官,经历颇为曲折。
C.王叔文实为治国大才,在其施政过程中,举措很得民众认同,后因宫廷之变,最终被赐死。
D.刘禹锡在自传中,大书特书王叔文事迹,并非文思旁逸,实为借人立言,王叔文之理想,亦为刘禹锡之情怀。
解析:选B。B项,“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有误,原文是因父亲去世伤心而成痼疾。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但是河路还很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面的约定才得以实现。
(3)他们像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寒 朗 传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①,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怨,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会赦,免官。
论曰:左丘明有言:“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齐侯省刑。若钟离意②之就格③请过,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夫正直本于忠诚则不诡,本于谏争则绞切④。彼二子之所本得乎天,故言信而志行也。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删节)
【注】 ①持两端:动摇不定,心怀二心。②钟离意,后汉人,与寒朗同时代的大臣。因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而被人称道。③格:拘执。④绞切:说话直率而急切。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
考案:审理、审问
B.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
物色:容貌
C.忠、平何故引之
引:拉、拽
D.晏子一言,齐侯省刑
省:减免、减轻
解析:选C。引:牵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②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
B.①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②帝问曰:“谁与共为章?”
C.①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
②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D.①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②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
答案:B。
解析:选B。A项,“以”,都是介词,用。B项,“为”,①“为……所”结构,表被动;②“为”,动词,“写”。C项,“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之”,都是代词,代“耿建等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寒朗“仁爱”的一组是(  )
①朗心伤其冤
②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
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④不敢多污染人
⑤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⑥寒朗之廷争冤狱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解析:选C。其中③表明寒朗做事谨慎,④是解释做事原因的,⑥是作者的评价。排除这三项即可。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朗,字伯奇。永平年间,曾与三府掾属一同审理颜忠、王平的案件。此案牵连很广,影响很大。
B.寒朗有胆有识。当显宗皇帝愤怒,大臣们惶恐不安时,他根据王建等人的供词,经过单独审问,发现了颜、王的破绽。
C.为了使皇帝及时醒悟,寒朗觐见,指出皇帝处理此案不能一概而论,致使臣子们心知其怨而不敢言,这样对国家没有帮助。最后,显宗皇帝亲自去洛阳审理案件,清理出无辜者一千多人。
D.最后一段,作者借左丘明的话来赞美仁爱之人,并对寒朗廷争冤狱之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解析:选C。“觐见”一词与文意不符,是寒朗上书鸣冤,而后被皇帝召见。
1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后 二 日 车 驾 自 幸 洛 阳 狱 录 囚 徒 理 出 千 余 人 后 平 忠 死 狱 中 朗 乃 自 系。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
(2)①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牵连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能够一下子醒悟罢了。
②寒朗在朝堂上为冤屈的案件而力争,深厚呀,仁者的情感!
参考译文:
寒朗,字伯奇,是鲁国薛地的人。永平年间,以谒者的官职暂时署理侍御史,与三府属官一同审理楚地诉讼的案件,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和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这时,显宗非常愤怒,官吏们恐惧不安,所有牵连到的人,一律深陷其中,没有敢为(他们)求情以得宽恕的。寒朗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悲伤,就独自试着问颜忠、王平有关耿建等人容貌的事情,他们两个人仓促惊遽不能回答。寒朗知道其中的奸诈,于是上书说耿建等人不是邪恶之人,只不过是被颜忠、王平诬陷而已,怀疑天下无辜之人大多与此类似。皇帝于是就召寒朗入宫,问他说:“耿建等人即便像你说的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呢?”寒朗说:“颜忠、王平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责不可饶恕,因此就胡乱检举,希望以此表明自己。”皇帝说:“即便像你说的这样,四侯没有罪,你为什么不早奏,(致使)案件延续这么久拘囚到了现在?”寒朗回答说:“我虽然审理此案没有发现(他们犯罪)的事实,然而担心四海之内另有揭发的人,因此没有及时上奏。”皇帝大骂,说:“官吏动摇不定,怀有二心,赶紧拿下。”左右的人正要把他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一句话再死。小臣不敢欺骗,只想帮助国家而已。”皇帝问:“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说:“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牵连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能够一下子醒悟而已。我在审问犯案的人时发现,他们都说的是妖恶的大事,这也是臣子憎恶的事情,现在叫他们出去,不如叫他们在里边,这样以后就不会受到责罚。因此,拷问一个牵连出十个,拷问十人牵连到百人。公卿大人们朝会,陛下您问我们得失,大臣们都长跪着回复,原有的律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您大恩大德,只是处罚到犯罪者本人,天下非常幸运。等到大臣们回到家,口中虽然不说,却在屋内暗自仰头叹息,没有人不知道冤屈,可是没有人敢违逆你。我今天陈述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皇帝的神色缓和下来,就叫寒朗出去。过了两天,皇帝亲自到洛阳监狱审查囚徒,清理出一千多人。后来,王平、颜忠死在监狱中,寒朗就把自己关押起来。正赶上皇帝赦免,免去官职。
评论说:左丘明有一句话说:“仁者的话,他的好处(实在)是太广博了!”晏子的一句话,使齐侯减轻了刑罚。像钟离意(为属下承担罪责)而主动要求被拘执,寒朗在朝堂上为冤屈的案件而力争,深厚呀,仁者的情感!正直源于忠诚就不会欺诈,源于直言进谏就说话直率而急切。那两个人本乎天意,因此言而有信立志实行。
三、表达与交流
15.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写一段话描绘画面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点明漫画内涵,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描绘漫画内容时要正确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描述要符合画面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老鼠、玻璃罐、钞票”三个主要方面不可缺少。(2)概括的内涵要包含“贪婪”“自食其果”两个要点。
答案:(1)一只“硕鼠”,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拖着肥肠般的长尾巴,正想从铺着钞票的玻璃罐里逃出。无奈,任他满头大汗、高呼大喊,贪来的金钱撑肥了躯干,就是爬不出欲望的“牢笼”。
(2)贪得无厌者将自食其果。(或:贪婪者终究是作茧自缚)
16.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
[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
[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镜头设计要富有画面感,以小见大;画外音凝练,主题突出。
答案:(示例1)[镜头]在路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的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有几十厘米的宽度。
(示例2)[镜头]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