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三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三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8 2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先生患其丧功费日    患:厌恶
②又焉可以言校也 校:检验
B.①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更:又、再
②其巧可益否 益:改进
C.①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善:完善
②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要:要求
D.①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伦:辈、类
②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抑:压制
解析:选D。A项,“患”的意思是“担忧”,B项,“更”的意思是“轮番”,C项,“要”的意思是“要害”。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故君子不以人害人
②乃皆易以十二蹑
B.①自知其为巧也
②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C.①能设而不能动也
②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D.①天下之名巧也
②不如试之易效也
解析:选C。A项,“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用。B项,“为”,①动词,是;②动词,变成。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动否?”对曰:“可动”
动:使动用法,两个“动”都译为“使……动”
B.使首尾电至
电:名词作状语,像闪电一样
C.天下之名巧也
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术高超的人
D.以子所长,击彼所短
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欠缺的
解析:选D。D项,“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欠缺。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C.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D.巧无益于世
解析:选B。B项,判断句,其他三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要:要害
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微:小事
C.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是:就是这样
D.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果:果然
解析:选B。B项,“微”的意思是“精微”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圣人之明尽物     B.而试之易知也
C.难试易验之事 D.马先生之巧
解析:选B。A、C、D三项都助词“的”,B项是代词“它”。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具体备物
B.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
C.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
D.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解析:选C。A项,“具体”古义:在一体之内,今义:与“抽象”相对。B项,“考试”古义:考察试验,今义: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D项,“可恨”古义:可惜,今义:令人痛恨。
8.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这就是马氏做得不正确的地方。
B.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圣人在一身之内,样样都齐备,取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点。
C.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压抑别人的才能。
D.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实行起来的时候,说不清楚的地方,却容易用实践来证明。
解析:选A。A项,错误,“对”是“回答”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 ”。
9.根据文段概括众人对马钧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
裴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乡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安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安乡侯:虚心接受意见。武安侯:不重视,也不去考察检验制作情况。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人才以实践展示的机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祖冲之传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任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
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笇。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南史·文学传》)
【注】 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   难:诘难
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行:运行
C.文惠寻薨,事又寝 寝:搁置
D.冲之解钟律、博塞 解:见解
解析:选D。解:懂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会帝崩,不施行
B.转长水校尉,领本职
C.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D.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解析:选A。B项,“本职”,原来的职务;C项,“不行”,不实行;D项,“风水”,风和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①会帝崩,不施行
②会其怒,不敢献
C.①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D.①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解析:选D。A项,“乃”,都是副词,表示承接,可译为“于是”。B项,“会”,都是“正赶上”。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D项,“以”,前一个“以”是连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结果。
13.下列各组句了中,全表示祖冲之“精于巧思”的一组是(  )
①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②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③造欹器献之
④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
⑤造《安边论》,欲开屯田
⑥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选B。②讲姚兴指南车的状况; ④⑤不属于“精于巧思”方面,排除这三项即可。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但是却从中表现出他的才能。
C.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指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却非常准确。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解析:选D。祖冲之在屯田种植上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没有施行;说“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文中没有说明。
参考译文: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技巧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元嘉年间,朝廷使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代的十一家还严密。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严密,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孝武帝令朝廷上擅长历法的人诘难他,但难不倒他,适逢武帝去世没能施行。
后任职作娄县令,又作谒者仆射(负责朝觐宴飨的总负责人)。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有外形而没有里面的机关,每当运行的时候,派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仿照古代的原样加以修理。祖冲之重新制作成铜机关的车,尽管可随意旋转,但指示方向却非常准确,自汉末的马钧以来没有这样的东西。当时有个叫索驭的北方人也说能够造指南车,南朝的齐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自制造,并让他们在乐游苑一同考校试验,两人所制造的指南车却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制的车。
晋代的杜预心思灵巧,制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多次改动都没有做成。永明年间,竟陵王子良喜欢古代的东西,祖冲之制造欹器献给他,和宗庙里摆放的没有区别。文惠太子在东宫时,见到祖冲之所制的历法,启禀武帝施行。因为文惠太子不久去世而搁置了。后来又转为长水校尉,并兼任原来的职务。祖冲之制定了《安边论》,想要建立屯田制度,扩大农业种植。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巡视四方,创建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连续有战事,事情最终也没有做成。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制造一种器物,不用凭借风和水,装置上机关自行运转,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验,每天行走百余里。又在乐游苑造水碓磨(借水力运转的舂米工具),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三、表达与交流
15.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可以有小草的普通平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答案:(示例)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 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没有太阳的热烈奔放 可以有月亮的温馨宽容
16.(2011年高考广东)(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__①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_②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③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解析:整个语段为因果关系的复句。最后一句为表达结果的句子,该句与前面的四个分句构成了因果关系,即前四句交代原因,最后一句阐明结果,因此③处可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而”。前四句中,前两个分句又与
后两个分句构成了转折关系的复句,因此开头①处就可以用表示让步语气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尽管”,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但是”搭配。②处所在的分句与其后面的分句也构成了因果关系,可以用“既然”,这样就可与后一分句中的“就”相搭配。
答案:①尽管 ②既然 ③因而
(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分析题干,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判断句,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我们可将三个短句的主语合并为“真、善、美的东西”,将三个短句的介词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最后我们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还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