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
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
D.蛮横(hèng) 挑拨(tiǎo) 离间(jiān)
2.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3.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下,这场党内集中教育在全党迅速展开。
B.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进行了一些列探索和实践。
C.面对突出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协商合作的精神,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赣县田村的黄元米果远近闻名,其味道是否纯正,关键在于采用了大禾米。
6.小南在编辑发言稿时,误用鼠标将语句弄乱了,下面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⑥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⑥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⑥ C.②③⑥①⑤④ D.②③⑤⑥④①
二、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习惯使用电话或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写一封书信也已经成为生活的“奢侈品”。
【材料二】
通过一些名人书信,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家人,朋友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理解他们做人、处世的方法以及治学之道等,如我们所熟悉的《傅雷家书》,亲笔给家人或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材料三】
2020年3月底,中国驻美大使翟天凯手写了一封书信给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在网络上向海外华人科普抗疫知识。这封用中国汉字手写的书信字迹潇洒,情感真挚,瞬间在互联网上刷了屏。收到来信后,张文宏同样以手写的方式给崔大使回了一封信,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点赞”。
7.最近,学校要开展以“成长·感恩”为主题的手写书信活动,需要设计几幅宣传海报。下列海报宣传语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笔墨、文字、信纸,让感谢更有温度
B.把成长写进文字,把谢意放入信封
C.方块字上留真情,一纸信笺寄相思
D.一横一竖回忆成长足迹,一撇一捺表达感谢之情
E.一支笔,一张纸,笔下有真情,纸轻谢意重
F.冰冷的键盘和屏幕,抵不过温情的文字和纸张
8.崔天凯大使和张文宏教授手写书信的交流方式得到网友“点赞”,对于“手写书信”,你如何看待?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最后一次讲演》(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9.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10.第③段两处出现“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意在讴歌什么?
11.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以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1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与人生①
白岩松
①各位,大家晚上好。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稍显悲哀的事情。
②这几年台里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既然没有“吃饭日”,为什么要有一个 “读书日”呢?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何现在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读书是无用的。
③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校里,现在的学生提的问题都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我每次都回答,我治不了“急”病,只能说一些慢道理。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关于考试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④我们该怎么重新去理解无用之大用,包括阅读本身?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对汉字的喜爱是在增长的,好多人跟我说,谁这年头还在读诗啊……诗歌里有最浓缩的中文,我要告诉他,中文是每天面临再次发明的,汉字的常用字五、六千字,但是每天当你落笔要写字写文章的时候,你都承载着或主动或被动的重新发明汉字的可能。想想我们厦门的诗人舒婷,很多年前同样路过神女峰,为什么她能写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这两行诗有哪两个字你不认识吗?但是她把我们熟悉的汉字重新组合在一起,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诗歌里头,同样存在着看似无用的东西,但是汉字每天都可以重新生长,我们要探讨中文的无限可能。
⑤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⑥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而且感谢这件事,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⑦谢谢各位。
【注释】这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做客厦门大学时发表的主题演讲。
13.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以下哪种做法白岩松会认为是有用的?( )
A.某新华书店将教辅用书放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
B.某校开展了全学科课外阅读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C.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成为浙江富阳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
D.某学生考取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却想转到金融系。
14.这篇演讲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思路是一致的。结合文章,补全下面空缺处。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先反驳错误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举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等四种人的例子进行论证。
白岩松老师先是反驳错误的观点:①________。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②________。同时举了③________、④________和杨振宁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物理研究等三个例子进行论证。
15.分析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①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②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③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④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⑤《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⑥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⑦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⑧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⑨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⑩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6.阅读第①~③段,说说文中“所以的确是‘大仗’”中的“大仗”指的是什么?
17.阅读④⑤段,作者写陈独秀和胡适之的目的是什么?
18.第⑧段说“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请分条列举作者和刘半农疏远的具体表现?
19.说说文中划线句子“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的含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A.卑劣——liè;
C.卑鄙——bǐ;
D.离间——jiàn;
故选B。
2.D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后,在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故答案为D。
3.A
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A项最为恰当,选择时要注意与上下句间的内在逻辑。
4.D
D.“我渐渐明白”后面应该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故选D。
5.C
A.语序错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下”应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
B.成分残缺,应是加上主语,可以在“以‘减负提质增效’”前加“学校”;
D.两面对一面,应将“在于采用了大禾米”改为“是否采用了大禾米”,和前句构成对应;
故选C。
6.C
考查句子的排序。阅读句子可知,文段话题的中心是“说话的方式”,语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首先确立总领句为第②句,然后根据“直言和婉言”可以确定下文将先介绍“直言”,再介绍“婉言”。接着按照逻辑关系应该介绍什么是“直言”,什么情况下需要“直言”。由此可以确定接下来为③⑥句,第①句为由“直言”到“婉言”的过渡句,因而在第⑥句之后,引出“婉言”,按照逻辑思维,接下来是介绍什么是“婉言”,什么情况下需要“婉言”。因而顺序为⑤④,由此分析,顺序为:②③⑥①⑤④,故选C。
7.CF
8.示例:手写书信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富有个性的文字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增加亲切感;其次,书写优美的汉字还给人艺术的享受,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因此,手写书信的交流方式应该坚持和推广。
9.两个词语,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反动派的本质,他们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10.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光荣传统。
11.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2.一是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
二是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三是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所毁灭的。
13.B
14. 读书是无用的 读书有无用之大用(读书是有用的) 舒婷路过神女峰写下的诗句成为经典 读《西南联大行思录》,感受张伯苓及其儿子的故事折射的人格和精神
15.示例一: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一连几个反问句,强调了全社会已经堕落到要去推广阅读,提出了错误观点中国人认为读书是无用的,进而引出下文作者的反驳。
示例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吃饭和读书进行类比,强调了全社会已经堕落到要去推广阅读,提出了错误观点中国人认为读书是无用的,进而引出下文作者的反驳。
16.①答王敬轩的双鐄信;②创造“她”和“牠”两个汉字。
17.是为了突出刘半农“胸无城府”的特点。
18.①刘半农去法国留学,我们很少通信。②我为《何典》写序文说了几句老实话,半农颇不高兴,我没有采取补救措施。③关于《语丝》和刘半农闹了一点彼此心照不宣的矛盾。④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面,我们已经无话可谈。⑤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19.①“我”以愤怒的心情面对污陷刘半农的一些小人,表明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劳,免得小人们批评半农缺点的同时掩盖了他的优点。②这句话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表达了对刘半农的深切缅怀和高度赞美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