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课件(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课件(1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20: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品读兰亭帖
走进兰亭序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在语境中分析它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一、文学常识
(一)、关于王羲之
(二)、关于《兰亭集序》
(三)、 关于“序”
走近“书圣”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初为秘书郎,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他的书法精美流利,号称“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其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羲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兰亭集序》,全篇324字,在他的笔下个个“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
关于“序”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序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书序
赠序
自序
他序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现在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是如何起伏变化的?请分别用一字概括。



为何乐?!
三、研读文本
问1
检测课前预习
第1-2段:
1.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2.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是日也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3.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游目骋怀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事件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感受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美景)
(良辰)
(乐事)
(赏心)
(人贤)
痛什么?!
问2
检测课前预习:第3段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悟言一室之内 虽趣舍万殊
2.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夫人之相与
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俯仰一世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4.指出红色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虽趣舍万殊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痛什么?!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往事不再
生死难测
问3:面对短暂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文中也写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请找一找。
这两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想起了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特别是七贤中的妧籍和嵇康堪为代表。请看有关两人的材料:“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友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这是嵇康,是第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是妧籍,是第二种生活态度的写照。大家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这样的人生态度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有没有区别?
问4: “竹林七贤”在那样的社会里,他们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凭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问5: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 请从文中找一找。
检测课前预习:第4段
1.指出红色字词类活用并解释。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故列叙时人 其致一也 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3.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问6: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兰亭盛会,快然自足
人生苦短,眷恋珍惜
四、总结
五、课外拓展:课后请就文中最触动你心弦的一句话谈谈你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写一则300字左右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