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16:44: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碳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1.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重难点)
学习目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作者简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背景介绍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茅屋”,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为……所……”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 “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点明了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体裁。
文题解读
怒 号 挂 罥 突 兀 布 衾
飘 转 俄 顷 丧 乱 广 厦
见此屋 长林梢 三重茅 沉塘坳 庇
háo
juàn
cháng


chóng
qīn
ào
zhuàn
shà
qǐng
xiàn
sāng
字词积累
秋风破屋 —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画面
思考问题
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2.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篇幅较长;
②本诗为七言诗,以七言为主,也夹杂九言;
③本诗押韵,但是并不是一韵到底,韵脚换了很多个。
1.本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被风吹走,终日漏雨,诗人难以入睡的事。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3、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1、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第二节赏析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或:广厦万间
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抒忧国忧民之情
赏读品诗语言美
1、你觉得这段哪些词语写得美?为什么?请你用“我认为 词用得好,因为……”句式说话。
我认为“怒号”一词用得好。因为作者用“怒号”一词描写秋风,将秋风拟人化,说明风之大,富有强烈的感彩。
我认为“卷”字用得好,因为这个“卷”字,更突出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我认为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如“飞”“洒”“挂”“飘转”“沉”等用得好,这些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2、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
赏读品诗语言美
一个穿着单薄、破旧衣衫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
细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并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四字小标题,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
焦灼苦痛
愤懑无奈
忧思不绝
忧国忧民
译读感知诗意美
(1)秋风破屋
(2)群童抱茅
(3)彻夜难眠
(4)祈求广厦
  诗歌前三节以描写、叙事为主,叙写了秋风破茅的情景,第四节以抒情为主,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主旨探究
1.叙事清楚,层次井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叙事兼抒情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结构上说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抒情。诗人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围绕“茅屋为秋风所破”来展开,抓住了一个“破”字。这样,叙事清楚,层次井然。当叙事完成后,就自然地进入抒情。因而,整首诗歌表现出层次井然有序、清晰完整的审美效果。
2.情感浓郁,画龙点睛。
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叙事描写,描写了狂风猛雨及其“屋漏无干处”的悲惨景象。后半部分是诗人的感慨,也是抒情,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由眼前“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和不幸,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的苦难,从而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崇高理想。这几句诗把诗人身处残破的茅屋而胸怀人民的伟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思考,让人感动。
秋风破屋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现 实
自己
理 想
广厦千万间
天下寒士
推己及人
水到渠成
风 白天 屋外 事
雨 黑夜 屋内 人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试举例说一说。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