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环境描写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常考题型
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了……气氛,奠定了……基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自然环境:象征暗示作用,如雷雨)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3)人物上: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了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心境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了……气氛
(2)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形象/心情/性格/特点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5)读者上: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感
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了……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暗示了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心境
(3)主题上:揭示或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
描写手法知识点补充:
描写技巧角度:
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精笔细描、浓墨重彩)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修辞角度: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
写景角度:
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题型一 概括环境特点
1.环境(景物)描写常用手法
题型二 赏析环境描写
描写技巧 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琢、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2.赏析环境描写手法
(1)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有些环境描写题题干要求不是特别明显,就需要根据题干关键词审清是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是要求“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以防答题走偏。
(2)注意综合分析。将描写手法与环境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分析,即具体分析描写手法是如何表现环境特点的,有何作用。
(3)注意规范答题。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为: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手法效果。
解题步骤
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三步骤
判定手法(可分别判定)
分析手法在文本中的体现
结合主旨情景分析效果
题型三 分析环境作用
1.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本身 ①表现地域特色和时令特征等,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②交代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特征③渲染某种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感染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作用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有时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
④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使结构更加紧凑完整
人物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情感,促使人物思想情感转变,暗示人物命运
主题作用 烘托象征,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环境本身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情节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 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
④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显示主题
解题步骤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三步骤
审读题干,弄清意图
找出相关描写,理解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关系
按照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及读者作用组织答案,有几点答几点
真题研习
【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 子
红 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唰唰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她跟猪待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儿,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读题审题】第2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4分)
如何 答题 首先,分析环境的特点。“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房子矮小,说明他们的居住环境差;树都长不高,只能长那种生存能力强的榆树,说明这里自然环境恶劣;“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这几句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的特点,通过写树被风吹得“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还有写风声,“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通过描写树和风,更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
其次,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头和老婆婆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环境越是恶劣,越能够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
最后,分析环境描写对主旨表达的作用。“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这些描写揭示了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答案】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