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文体特征
赏析语言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一、理解小说句子的含意
含蓄句 哲理句 需要把握三个层面:第一“句表意”,第二“句内意”,第三“句外意”。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拓展至全篇,进而理解“句外意”
修辞句 需要注意两个步骤:第一步,判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第二步,结合语境和文本情感探求其本意
二、理解小说语句的作用
内容作用 ①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中心;②点题
结构作用 ①统领全文,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③巧设悬念,引人入胜;④画龙点睛,深化主题;⑤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⑥对比衬托,铺陈渲染;⑦照应全文,首尾呼应
感情作用 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奠定全文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遐思
三、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
词语锤炼 词语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的效果,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表现力
句式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效果,书面语与口语的特殊表达作用等
手法运用 ①修辞格的效果;②表达方式的作用,叙述、议论、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和白描等)
整体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四、文体特征
一、理解分析句子含意
解题策略
“表层+深层”,理解句子含意
①从抓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特点作用角度透视深层意义(没用手法的句子可忽略此角度);
②从抓关键词(尤其是表修饰、限制的词)意义角度分析内涵;
③从抓语句关联的内容角度搜寻相关信息,挖掘深层意蕴。
二、品味语言艺术
从描写技巧的角度判定分析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判定分析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临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魅力
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特点及效果
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真题示例
【2020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读题审题】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题 角 度 分 析
抓关键词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句中的第二个“下棋”,这个关键词表达了父亲对下棋的纯粹追求,也就是“下棋”这件事的目的仅仅是“下棋”,与任何利益无关
抓语句关联 前文叙述中父亲拒绝下棋时“挂”东西,拒绝拜师,拒收礼物,更不在乎输赢,将这些情节和这句话联系起来,我们可看出父亲对物质的淡薄,他绝不以棋艺换利益。从前文可知,“我”与“眼镜”对阵,“我”最终赢了棋局。父亲在“我”面前拒绝眼镜的馈赠,也是在教诲“我”分清下棋与其他外物的关系,教导“我”做人之道
【答案】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做人之道。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有言传身教、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的意味。
解题策略
题目类型 题型特点 答题要领
以“个”考“类”型 (1)题干给出文体特征 (2)要求以文本为例具体分析这种特征 (1)准确理解该“特征”的含义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学”问题
(2)充分结合文本,从内容、情感、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选择若干角度展开分析
文本自身特点分析型 (1)题干给出该文特征或风格 (2)需从多角度展开对特征或风格的分析 (1)准确理解所给出的特征或风格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
(2)重点从小说内部展开多角度分析,如内容、人物、主题、情节、环境、语言、手法等,兼及小说外部,如作者经历等
真题研习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天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天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如何 答题 首先,要理解“故事”与“新编”的内涵。这里的“故事”指的是“旧事”,即于史有据之事,因此富有历史韵味。“新编”即不拘泥于原故事的风味,而采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述,赋予新的内涵
其次,分析“故事”与“新编”这两点在文本中的体现。“故事”在《理水》中指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新编”指作者结合社会现实赋予这一故事新的内涵,既有对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现实社会的讽喻,如大员们吃喝的场面,史书上是不可能记载的,又如“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明显是现代语词
最后,从内容和技巧的维度分析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的艺术效果。作者一方面依据史实写作,突出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塑造了禹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给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嵌入上古的神话故事氛围里,刻画出考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这种想象、对比与讽刺并现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故事新编》所追求的“故事”“新编”的独特艺术风貌。讲的是历史上的事,观照的是现实生活中守旧、腐败的现象,思想性极深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读题审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