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课。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思维过程,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场闯关争霸赛,评价方式有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每通过一关可在学习卡相应的位置得到一颗星哦!大家准备好跟老师一起闯关了吗?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争霸赛吧!
2.第一关:积累关(看图猜成语,全猜对即可得到一颗星)
展示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四幅图片,学生看图猜成语。
谈话: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四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我发现他们都是寓言故事。
谈话: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他们大多篇幅短小但蕴含深刻的道理。
教师顺势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请同学们伸出手指笔,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在板书课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好“矛”和“盾”,并在学习卡第二关字词关的田字格位置将每个字练写两遍。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完成后同桌互评,书写得正确且工整者获得一颗星。
课件出示作者韩非的简介,指生朗读,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以闯关形式贯穿整堂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环节通过看图猜成语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为理解文意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谈话:同学们,已经顺利得到两颗星的同学请自信地举起你们的手,祝贺你们!其他同学要继续努力了哦!你们准备好跟老师一起冲击第三关了吗?请聚焦屏幕。第三关为疏通文意关,要求是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即可得到一颗星。
出示第一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学生齐读,正音,并结合预习时的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方法:疏通文意时先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再疏通整句话的意思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思考后指生回答并分享疏通文意时用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交流总结疏通文意用到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组词法、借助工具书、借助插图。
谈话:同学们,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接下来请你运用习得的方法在疏通本文剩下的四句话的句意,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清楚。
学生采取先独学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文意,教师相机指导总结。
谈话:同学们,接下来请对你们的同桌说说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做到了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变数清楚,请给他评价一颗星,如果哪句话还有问题,请你及时帮他纠正。
同桌互评结束后,再请一位同学用连贯的语言说说文意。
【设计意图】学生此前虽然接触过一些文言文,但要理解本文可能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先扶后放的方式,以第一句为范例,教授理解文意的方法,再通过先独学再群学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交流中做到用流畅的语言将文意表述清楚。
三、精读课文,读出韵味。
谈话:同学们,在理解了文意后,你能否读好这篇小古文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朗读关。朗读关得星的要求有两点:首先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是要读出节奏感和古文所特有的韵味。
1.课件展示文章,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如何读出节奏:以第一句话为例,课件展示两种划分节奏的方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教师提示学生要根据句意划分停顿,学生边读变思考哪种停顿方法更恰当。
预设:第二种更恰当。根据“鬻盾与矛”的意思是“卖盾和矛”的意思,“莫能”的意思的“不能”,这里都不需要停顿,所以我选择第二种停顿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中体会如何读好停顿,读出节奏感。
教师放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朗读剩下的句子,注意读出节奏感。
教师展示正确的停顿方式后学生再读,然后指生读,并相机指导。
2. 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的朗读好像还缺少一点味道?
预设:缺少感情。
谈话: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两千年前楚国的集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瞧,那边有一个人正在夸耀他的矛和盾呢!你来帮他卖一卖矛吧。学生思考后,指生读。
预设:我觉得应该读出自吹自擂的语气。
谈话:你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
预设:我觉得应该提高音量,因为是在集市上卖,人声嘈杂,声音小的话听不清楚。
谈话:你真是一位善于联系生活的同学。
教师结合以上两点,进行范读,学生通过倾听,感悟老师重读了“莫能陷”这个词,为了表现盾的坚固。
学生朗读练字后指学生读,并相机指导、表扬。
学生根据卖盾的句子自己感悟该如何读好卖矛的句子,并朗读练习,男女生赛读,读中感悟,想象画面。
谈话:同学们读得可真是入情入境啊!卖矛和盾的人卖得可真起劲呢!这时,一位旁观者提出了疑问,你认为如何才能读好这句话呢?
预设:我认为这个发问的人已经看出了破绽,还故意提问,所以应该读出嘲讽的语气。
指生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全班齐读。
谈话:同学们,考验我们默契和朗读的时候到了,我们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卖矛和盾的人说的话,女生读旁观者说的话,道理一起读。准备好了吗?
全班分角色读后,教师相机指导。
谈话:原来我们班里有这么多的小小朗读家呀,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了解了文意后,学生学习依义断句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古文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味美。
四、感悟道理,总结学法。
1.齐读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这个卖矛和盾的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追问:从中你收获到什么道理?
预设:我们说话做事应该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2.谈话: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预设:先疏通文意,再读出节奏和韵味,最后感悟道理。
谈话:今天我们读懂了《自相矛盾》的意思,领略了古文特有的独特韵味,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在生活做一个说话做事前后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人,希望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不要像这位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感悟道理,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真正将感悟的道理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实践。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郑人得履》,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指生回答后相机指导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学习迁移运用、融会贯通。
【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实事求是 结合注释
前后一致 联系上下文
组词法
借助工具书
借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