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18 22: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北方南方魏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北朝南朝1、北方人口南迁(长江流域、岭南)2、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北方的民族汇聚1、时间:2、主要的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一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开始内迁。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民族汇聚是时代的主流!五 胡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这次民族融合,你知道他是谁吗?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 2、直接原因: 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巩固统治①、 494年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3、改革内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494年北魏迁都洛阳为什么要迁都洛阳?1、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交通不便;
2、平城鲜卑族保守势力很强,不利于改革;
3、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改穿汉服胡服俑汉服俑学说汉语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魏主下诏: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人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资治通鉴》
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意义:①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胡人汉服)②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汉人胡食)③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胡人汉服汉人烧烤 C1、“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下列事件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
D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B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殷
C5、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B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可能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1、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2、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3、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措施: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说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