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3 21: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避免内战”“和平建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重庆谈判
2.1946年1月至5月,国民党军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修筑碉堡2104座,在中原解放区周围的豫南鄂修筑碉堡6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A.建立统一战线 B.增强抗日实力 C.计划和平建国 D.为内战作准备
3.人民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4.以下哪一个事件,标志着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发动了全面内战(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C.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D.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
5.“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这是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的诗句。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B.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C.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
6.假如你是某部电影中毛泽东的扮演者,在拍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场景时,你选择的台词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亲赴重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C.号召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D.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8.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为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设伏平型关 B.转战陕北 C.跃进大别山 D.横渡长江
9.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歌反映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10.口号往往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它的引导和鼓动作用十分明显。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打倒列强,打倒(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胜利挺进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最大的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D.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12.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第二封电报:“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勤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电报发出后,时任《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国民党想要制造什么样的空气( )
A.国民党想要发动内战
B.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C.国民党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D.国共合作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二、综合题
13.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
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图一注:图一为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谋取本国利益,扶蒋反共,帮助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里的“内战前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当时国内的大城市;二是主要交通线的沿线城市;三是东北地区。
图二注: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张治中、赫尔利合影。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的公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获得了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
(1)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图二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的信息点?(写出三点)
(3)从图一及文字介绍中你能推断国民党对待重庆谈判是否真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写出与“南湖游船”“生死攸关”相关的历史事件。
(2)这一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综合材料一、二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3)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派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皆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四: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4)材料三是蒋介石于哪一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5)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6)材料四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7)这次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取得了什么成果?
15.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 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五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5)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六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哪些努力 "军事较量"中,中共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945年,国共谈判,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D项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这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皖南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和平建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D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蒋介石就做了内战的准备,通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便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材料中国民党的行动是为内战做准备,D项正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6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已在1945年结束,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计划和平建国是重庆谈判的内容,是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的借口,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A项正确;山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方,排除BCD。故选A项。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A项正确;BCD项都是在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也是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的阴谋),希望可以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毛泽东亲赴重庆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故选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C
【详解】
根据材料“……重庆谈判……”及所学可知,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相关,排除A项;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1946年内战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和平建国,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D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因此不是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更不是号召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
依据“……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和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结果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且牵制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歌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期提出的口号是解放战争期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A项正确;“打倒列强,打倒(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的北伐战争中提出的口号,排除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B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C项;平津战役是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C
【详解】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想要制造的空气是国民党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C项正确;A项不能说明国民党“假戏真做”,排除;B项不是国民党最主要的目的,排除;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3.(1)A
(2)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共产党前去进行谈判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3)不真心;国民党一直在为内战作准备,国民党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1)
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史料),通史、传说、复原图都属于第二手资料。根据“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可知,图二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选A项。
(2)
根据材料“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8月28日”可归纳出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张治中、赫尔利合影”可归纳出共产党前去进行谈判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根据“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可归纳出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3)
根据材料“图一为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谋取本国利益,扶蒋反共,帮助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可知,国民党一直在为内战作准备,国民党对待重庆谈判不是真心的,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14.(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遵义会议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能带领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等)
(3)五四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1945年;重庆
(5)为打内战争取时间和欺骗人民。
(6)为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和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7)达成了《双十协定》。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与“南湖游船”“生死攸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遵义会议。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综合材料一、二的内容,我得出的认识是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能带领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依据材料二“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可知,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五四爱国运动;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依据材料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派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皆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可知,材料三是蒋介石于1945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是今天的重庆。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为打内战争取时间和欺骗人民。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毛泽东为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和揭穿蒋介石的阴谋,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的结果是达成了《双十协定》。
15.(1)运动: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关键:变官制
(3)梦想:为中国谋幸福;
探索: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掀起讨袁护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等
(4)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5)原因: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基干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地位: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6)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或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原因:中共正确领导;解放军英勇奋战;人们大力支持。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反映了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想要使中国强大起来抵抗外来侵略,但是从未想过把中国改造为新式国家。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60年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掀起了洋务运动;但是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想是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化新式国际。
(2)依据材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反映了梁启超主张改造中国的官制即政治制度,进行变法。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变法图强。在梁启超、康有为等人领导下进行了戊戌变法;“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意思是变法要育人,育人要开办学校;发展学校要改革科举制。而这一切要成功,根本关键是“变官制”。
(3)依据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最终梦想:为中国谋幸福;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孙中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其他革命党人也建立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集中革命力量,成立中国同盟会;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掀起讨袁护国运动;1924年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组织领导创办黄埔军校等。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思,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依据材料五“……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为长征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基干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材料六“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要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为了戳穿蒋介石阴谋,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取得暂时和平;由材料六“毛泽东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分析中共获得胜利的原因:中共正确领导;解放军英勇奋战;人们大力支持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