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3 21: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的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文中的“运动”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通过胡适,陈独秀敏锐的找到了新文化运动从“小众”通往“大众”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指的是
A.创办《新青年》 B.抨击旧道德 C.提倡“德先生” D.倡导白话文
3.《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作者
A.倡导民主科学 B.追求文学平易新鲜
C.反对愚昧迷信 D.希望青年自主进步
4.1919年李大钊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一文中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这表明他主张( )
A.知识分子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B.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C.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农民运动 D.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5.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B.反对传统礼教,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独裁,提倡民主 D.反对愚昧,提倡科学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示威游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7.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这说明五四运动的胜利是由于( )
A.爱国学生发挥先锋作用 B.取得了斗争的彻底胜利
C.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参与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8.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9.《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报道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以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 D.报刊媒体的记录比政府档案文献更可靠
10.《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上述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1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两次大会都是在上海召开的
B.两次大会确定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2.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一直受到历史叙述的重视。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B.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是( )
A.北洋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福州船政学堂
14.下表中广告的刊登,有助于
A.社会习俗的革新 B.共和政体的产生 C.实业救国的兴起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如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胡适日记·卷十四(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 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材料二
材料三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今年(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外部条件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4)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到历经艰辛,到今天取得辉煌成就,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你所认识的红船精神有哪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五四运动发端于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交涉的失败,但其思想源流则来自于先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事件……对内而言,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大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
——张海鹏主编王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A中“孙文”宣读“大总统誓词”的地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该革命取得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二▲处填写当时中国的社会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五四运动”开始的城市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发生的变化。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的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军阀统治日趋黑暗,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B符合题意;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不是“思想文化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所以C不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所以D不符合题意。
2.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大众”,可知与白话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肇端的文学革命更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即以“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使新文化运动从“小众”扩展到“大众”,为新文化运动打开新局面,推向新的高度。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通过文学去启迪国民心智,进行思想启蒙,为民主和科学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一种便捷的工具;让文学不再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其影响力成千上万地扩大了。选项D符合题意;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标志,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抨击旧道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材料中这个“突破口”没有联系,B排除;“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必须使自己充分发展,这反映了作者希望青年自主进步,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倡导民主科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追求文学平易新鲜,排除B项;“反对愚昧迷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可知,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与民众的紧密关系,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即李大钊号召知识分子与民众相结合,相互促进,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知识分子和群众的相结合,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无产阶级运动,而不是农民运动,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而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概括材料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女性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礼教,提倡自由平等。B正确;反对旧文学指的是的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与题无关。A错误;女性地位的提升与独裁专制、封建迷信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
6.B
【详解】
根据“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符合题意;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是辛亥革命,A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C
【详解】
依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见说明五四运动的胜利是由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即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参与,C项正确;题干不仅体现了爱国学生的作用,也体现了工人、商人、教师、市民等各阶层的作用,排除A项;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而非彻底胜利,排除B项;题干没有凸显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是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依据题干“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B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创造的五四精神。A不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C不符合题意;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C
【详解】
材料反映了《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C符合题意;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A不合题意;真相只有一个,但材料并没有说真相难以还原,B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五四运动相比之前的运动不是只局限在上层而言,五四运动广泛发动了人民群众,比如学生、商人、工人阶级都参与其中,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BC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和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表述符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2.D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选项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A选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说法不准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等学任教,北京大学一度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C项正确;北洋大学堂建于1895年的天津,排除A项;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建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排除B项;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分析图表可知,表中广告的刊登的书籍和报刊与马克思主义有关,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D项正确;上述书籍报刊与新思想有关,而不是社会习俗的革新,排除A项;共和政体的产生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共产党宣言》宣传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实业救国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根据材料“胡适日记”“白话诗”“文学革命八条件”,可知反映的是胡适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道德,排除D项。故选C项。
16.(1)98年
(2)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中共二大;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4)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今年(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8年。
(2)根据材料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外部条件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根据材料三“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是的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7.(1)南京;创建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言之有理即可);
(2)军阀割据混战;
(3)北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1921年7月
(4)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孙文”宣读“大总统誓词”的地点是南京,他创建中华民国,图片2,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五四运动发端于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交涉的失败‘可知,“五四运动”开始北京,“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大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7月。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发生的变化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