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古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2.下图是1881年在伊拉克南部出土的泥板,它是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图。该成果属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3.这里(下图)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数千年来人类世界的中心地带,是世界的心脏。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是
A.佛教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查士丁尼法典》
4.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采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狮身人面像传说 B.《十二铜表法》青铜板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5.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龟甲上的文字”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发展为字母文字 B.都产生在亚洲
C.都属于大河流域 D.文明最终都消失
6.一位游客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听到讲解员这样介绍一件历史文物:“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此我们可判断这位游客看到的是( )
A.《佛经》 B.《圣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古兰经
7.《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内容共有282条,内容涉及奴隶、处罚、借贷、买卖、财产、婚姻等方面,从中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当时社会情况。这反映了这部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广泛 B.维护奴隶主利益 C.影响深远 D.思想落后
8.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是
文明名称:古巴比伦文明 出现时间: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 著名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发源地:________
A.黄河流域 B.古代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9.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楔形文字
A.① ② B.① ④ C.① 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 B.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
C.是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的符号 D.由苏美尔人最早创造和使用
1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大宪章》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扬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庄园领主的利益 D.维护全体自由民利益
13.它是迄今己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出发达的奴隶制度和活跃的商品经济。它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14.下列图片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
A. B. C. D.
15.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B.亚历山大帝国版图东到印度河流域
C.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D.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典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法典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挖出奴隶眼睛或是打断奴隶骨头的人要赔偿奴隶价格的一半……
(1)图1反映的是哪一建筑?它属于哪一文明古国?此文明的出现与哪一河流有关?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典?简单评价这部法典?此法典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17.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中铸刻在“毛公鼎”上的是哪种古老的文字?图一、图二所示史料有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所示内容为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某部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史中有何地位?根据材料二的有关信息,说明该法典具有什么性质。
(3)古代中国和古巴比伦王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文明成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王国”“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因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之上,所以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排除B项;《古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都是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制定的法律,其中《古罗马民法大全》包含了 《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杆儿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儿的线条儿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再结合题干地图中“用楔形文字描述的世界观”、“幼发拉底河”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古埃及在非洲,使用象形文字,排除A项;古代印度境内的河流是印度河和恒河,排除C项;古代希腊是欧洲国家,没有幼发拉底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图片“古巴比伦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 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所以B符合题意,佛教发源于古印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并区分文明古国的文明代表。
4.D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狮身人面像传说属于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青铜板属于古罗马,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泥板上的文字”是古代苏美人创造的,是一种图画式的楔形文字;“草纸上的文字”是古埃及发明的,“龟甲上的文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以象形文字为主。古埃及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当时中国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因此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龟甲上的文字”共同点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C项正确;中国甲骨文不是字母文字,排除A项;古埃及属于非洲文明,排除B项;中国文明一直没有消失,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由材料中的信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符合题意;ABD项是宗教经典,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符,排除。故选择C。
7.A
【详解】
由材料“内容涉及奴隶、处罚、借贷、买卖、财产、婚姻等方面”,可得出《汉谟拉比法典》具有内容广泛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维护奴隶主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汉谟拉比法典》影响深远、 思想落后的特点,排除CD。故选A项。
【点睛】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B项正确;中国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流域,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而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是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记载的,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种姓制度、佛教属于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属于南亚地区,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故B项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由苏美尔人所创的古老文字,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由于线条笔直形同楔形,故称楔形文字,排除ACD。故选B项。
【点睛】
1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A项正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大宪章也称《自由大宪章》,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可得出这一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根据其内容可得出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的利益,排除A项;庄园、领主出现于欧洲的封建庄园,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全体自由民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己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出发达的奴隶制度和活跃的商品经济,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即两河流域,两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其文明成就的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B项为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B项正确;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青铜器司母戊鼎出现在我国商朝,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经过阿拉伯人改进后的数字,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上的事实,是被后人“书写”的历史事实,具有主观性。而历史解释阐明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轨迹及其原因、意义等,带有解释着的主观色彩。《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带有主观色彩,A项正确;B项是记录的客观事实,是反映的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仍旧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时间,仍旧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金字塔古埃及尼罗河
(2)《汉谟拉比法典》评价: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详解】
(1)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中下游。
(2)根据材料二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其前言内容"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看似表达出了该部法典的公正公平,人人平等。但通过其内容可以发现该法典是实则是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7.(1)金文(钟鼎文、铭文)。有助于我们研究西周的历史。
(2)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等级性。
(3)人类文明成果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应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学习、借鉴、吸收这些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创新发展。
【详解】
(1)根据图一“毛公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鼎上刻的是金文(钟鼎文、铭文)。根据图一“毛公鼎”和图二“西周历代国君”可知,材料一图片有利于我们研究西周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据“拥有公民权的只有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
(3)本题是开放题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人类文明成果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应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学习、借鉴、吸收这些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创新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