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阿拉伯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曾经与中国哪一个王朝军队直接交锋后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A.西汉 B.西夏 C.唐朝 D.元朝
2.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 )
A.发明与创新 B.继承与发展 C.交流与传播 D.互鉴与超越
3.被称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使者”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和葡萄牙 C.阿拉伯 D.英国和法国
4.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初接壤,四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材料中的“封建大帝国”( )
A.确立了伊斯兰教为国教 B.最终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
C.吸收了唐代文化的精髓 D.镇压了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后逐渐走向衰落
5.下列作品中属于阿拉伯文学名著的是
A.《天方夜谭》 B.《医典》 C.《最后的晚餐》 D.《战争与和平》
6.历史上,走向统一的道路不尽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了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外族征服 D.宗教信仰
7.“尽管新冠病毒仍肆虐横行着,但它阻止不了我们崇拜安拉的步伐。”信奉真主安拉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8.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荷马史诗》 B.儒略历 C.伊斯兰教 D.阿拉伯数字
9.中世纪时期,担当起沟通东西方文明,并为计算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古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古印度人 D.古埃及人
10.将中国古代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及古印度人发明的“0——9”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
A.罗马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西班牙人
11.下图中属于阿拉伯帝国对人类文化贡献的是
A. B.
C. D.
12.战争、改革、宗教的传播都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搭配,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伊斯兰教诞生——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罗马帝国诞生——公元前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
D.大化改新——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3.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下列关于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标志着奴隶主民主政治到达最高峰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见证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C.罗马帝国扩张——-公元前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
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意味着希腊罗马文化的消亡
14.根据论从史出的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屋大维创立元首制 使罗马共和国进入黄金时期
B 查理大帝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使法兰西疆域辽阔,称霸东欧
C 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法典 使拜占庭帝国进入全盛
D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A.A B.B C.C D.D
15.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成为分夜讲述的连环故事记。“故事记”指的是
A.《天方夜谭》 B.《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C.《阿拉丁和神灯》 D.《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民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不会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材料三:在公元9-11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人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人西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作用。
17.材料解析:
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古代史》
请回答:
(1)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叫什么名称?
(3)阿拉伯人是什么时候到中国来的?他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曾经与中国唐朝军队直接交锋,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C项正确;西汉时期阿拉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排除A项;西夏与题干描述的王朝不符,排除B项;元朝成立时,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人发明了古印度数字,阿拉伯人将它传播开来,并广泛使用,因此这种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这体现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播作用,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是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632年建立,它的极盛时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初接壤,四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它的国教是伊斯兰教,A项正确;查理曼帝国最终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日本大化改新吸收了唐代文化的精髓,罗马帝国镇压了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后逐渐走向衰落,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言语优美,是阿拉伯文学名著,A项正确;《医典》是阿拉伯人医学著作,排除B项;《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统一了阿拉伯民族,建立了阿拉伯帝国,D符合题意。ABC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七世纪早期,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这种宗教信仰安拉,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统一,B项正确;佛教信仰释迦牟尼,基督教信仰耶稣,道教信仰老子,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立的,后来经过阿拉伯人的改进,传到了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D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的成就,排除A项;儒略历是故罗马人的成就,排除B项;伊斯兰教不是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创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古代世界,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人奔波于欧亚大陆之间,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项正确;古罗马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古印度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古埃及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将中国古代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及古印度人发明的“0——9”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A项正确;《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B项;《欧也妮 葛朗台》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C项;《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在公元7世纪创建了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义的指引下,阿拉伯半岛得到了迅速统一,B项正确;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在伯利克里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期,排除A项;罗马帝国诞生于公元前27年,排除C项;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B项符合题意;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奴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排除A项;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但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国家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排除D 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正确;屋大维创立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A;查理大帝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疆域辽阔,称霸西欧,排除B;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典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排除C。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框表为依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
15.A
【详解】
根据题干“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成为分夜讲述的连环故事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事记”指的是《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阿拉丁和神灯》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天方夜谭》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东方:亚非大河流域。西方:具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地中海区域。
(2)特点:多民族共同绩造: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写出两点即可)
(3)将古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
根据材料可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说明东方文明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西方文明诞生于地中海区域。
(2)
根据材料二可知,“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民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说明阿拉伯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明显的宗教性。
(3)
根据材料三可知,阿拉伯人翻译保存了希腊古典哲学著作,后来,“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作用是将古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通过阿拉伯人对印度数字的改进传播,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西欧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7.(1)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2)伊斯兰教
(3)唐朝;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4)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材料二“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2)依据所学知识,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依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4)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阿拉伯人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