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办了化学实验室,建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使得德国化学工业独领风骚。这主要表明( )
A.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B.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D.科技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
2.历史课上,某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投票评选活动。投票结果如下: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获得的总得票数是
发明家 爱迪生 斯蒂芬森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A.18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现代化学工业产生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下表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的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 )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5 7.2 14.7 23.6
A.1900年美国的综合国力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B.从1750至190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逐年减少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呈缩小的趋势
D.工业革命前后印度的制造业水平位居亚洲第一
5.以下发明出现在第二次工业时期的是
A. B.
C. D.
6.从下列表格数据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20世纪初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领先
C.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超越英法 D.美德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领先
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他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驾驶汽车欣赏城市的夜景 ②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③使用电话谈生意 ④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⑤使用现代炸药来开山架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的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9.下图为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B.德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新兴产业竞争比较激烈 D.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10.“(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指( )
A.城市缺乏规划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人口的急剧增长 D.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12.2021年3月22日,湖南郴州北湖机场迎来了第一架小型飞机。这架飞机是专用的民航校验飞机,开展此次校飞距离正式通航又迈进一步。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 )
A.本茨 B.莱特兄弟 C.爱迪生 D.法拉第
1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这说明( )
A.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 B.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4.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果的是( )
A.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C.斯蒂芬森设计火车 D.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二、综合题
16.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工作机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它是哪种新动力应用的成果?这一时期的另一交通工具是什么?
(3)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发展科技。
17.知识梳理,结构比较,归纳拓展,深化认识,历史可以这样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所学归纳知识,完成表格。
名称 时间 国家 人物 成就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 英 ① 改良蒸汽机
英 斯蒂芬森 发明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英 法拉第 创立电磁学理论
美 爱迪生 发明白炽灯泡等
德 奥托、戴姆勒、狄塞尔 发明内燃机
德 本茨 发明汽车
美 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瑞典 ③ 发明现代炸药
(2)运用“相同与不同”的概念范畴,简要比较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依据所学,仿照格式完成表格。
类别 相同 不同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家 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 ① 国为主 ② 、 ③ 为主
动力 有重大动力技术突破 蒸汽机 电力与 ④
行业 ⑤ 纺织、煤炭、钢铁、交通运输业等 石油、电气、化工、交通运输业等
除上述三个类别外,请再确定一个比较角度,并将比较结果填入下表。
类别 相同 不同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 ② ③ ④
(3)请用一句话表达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科技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办了化学实验室,建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使得德国化学工业独领风骚。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德国工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们生活的改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排除C项;科技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C项正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国家,排除A项;现代化学工业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不是特点,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880年后英国制造业产量所占世界份额逐渐萎缩,美国所占份额逐渐扩大,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呈缩小的趋势,C项正确;表格只反映了中、印、英、美四国的制造业产量世界占比情况,不代表综合国力,而且美国综合国力超越英国发生在二战后,排除A项;各国制造业产量世界占比的此消彼长不代表中国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清朝时期中国制造业发达,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排除B项;工业革命前后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位居亚洲第一,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汽车是以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C项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汽船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排除B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表格“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20世纪初工业产量所占位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工业强国,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处于领先地位,C项正确;表格只有工业发展,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美德,排除B项;美德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英法,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汽车、电灯、电话、现代炸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②③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它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B项正确;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根据材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来看,当时西方国家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力时机,新兴产业竞争比较激烈,C项正确;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德国并不是世界工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表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相关,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行业与发生的国家,排除AB项;题干也没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材料“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电气化以外,还大力进行材料开发,化学工业迅速发展,造成严重水污染,除了空气污染依旧继续加重以外,水质破坏比以前严重得多。B项正确;“城市缺乏规划”与“新的痛苦”不符,排除A项;“人口的急剧增长”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的痛苦”不符,排除C项;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故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莱特兄弟,B项正确;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排除A项;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排除C项;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题干“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强调的是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因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排除BC项;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与题干“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
根据“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电,通过电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技术,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开辟时期还没有出现电,排除A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此时电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发明源于内燃机的发明,德国的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汽车和飞机发明出来,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因此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果的是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D项正确;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斯蒂芬森设计火车,都是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珍妮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本茨 内燃机 飞机
(3)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要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手摇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
根据所学可知,图二为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这种汽车是由内燃机驱动的。这一时期的另一种交通工具是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飞机。
(3)
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开始作为动力电动机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4)
根据材料二可知,“烟囱、厂房、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温室效应”说明在科技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要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言之成理即可。
17.(1)1瓦特;2火车;3诺贝尔。
(2)1英国,2美国、3德国。4石油。5近代工业迅速发展。1时代特征;相同:2工业文明;不同:3蒸汽时代,4电气时代。
(3)科技是生产力;科技使生产工具改进,从而推进了社会进步。
(1)
根据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2)
根据所学可知,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以英国为主,第二次以美国、德国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动力技术突破是电力和石油。前两次工业革命均促进了近代工业迅速发展,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领域,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领域。在时代特征方面,相同是,两者均是工业文明,不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科技是生产力;因为,科技使生产工具改进,从而推进了社会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