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4 15: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满洲兴起与清朝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满洲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发展而来的
B.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C.1635年,努尔哈赤改族名为满洲
D.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2.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
A.秦朝元朝 B.秦朝清朝 C.唐朝元朝 D.唐朝清朝
3.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规定严明军纪 B.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C.严禁侵占民房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朱元璋 D.李世民
5.下列关于如图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6.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明军将领是:( )
A.安禄山 B.徐达 C.于谦 D.吴三桂
7.祟祯帝在临终前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 人。”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
A.安禄山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吴三桂
8.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元昊
9.“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歌谣反映了
A.军队腐败引发农民起义 B.起义军为民除害
C.“免赋”得到农民拥护 D.起义军推翻明朝
10.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斗争的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因为起义军
A.推翻了明王朝 B.活动范围非常大
C.建立农民政权 D.倡导“均田免赋”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起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巢起义②大泽乡起义③李自成起义 ④黄巾起义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2.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A.秦、汉 B.唐、元 C.元、清 D.明、清
13.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巢率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引清人关攻人北京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 D.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
14.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5.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综合题
16.根据明末大事年记,回答问题。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8年 明神宗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激起人民强烈不满
1627年 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
1629年 李自成加入起义军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清
1644年 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
(1)根据大事记,指出明神宗“辽饷”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2)根据大事记,指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哪些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事记中李自成败退北京的经过。
17.在我国封建社会,尤其在各朝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经常发生,例如隋、唐、元、明就很典型。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由于隋的暴政,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后来逐渐形成三支强大的力量: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农民起义军经过8年浴血奋战,造成了隋朝总崩溃的趋势,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杀,李渊攻取长安的局面。
材料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材料三: 元末农民起义绵延达十八年之久,起义烽火遍及全国, 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这次起义是古代中国最有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材料四: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1)请举出材料一中“隋的暴政”一例?“李渊攻取长安”后建立了哪个政权?
(2)材料二的黄巢起义,在哪里建立政权?“黄巢起义”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元末农民起义”的哪位领袖后来建立了明朝?依据材料三原文判断,元末农民起义有哪些最典型特点?
(4)材料四中,领导“明末农民战争”并推翻明朝的领导人是谁?依据材料原文回答,此次农民起义有何不足之处(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C项符合题意;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方框处介于隋朝和五代十国之间,第二个方框处介于辽宋夏金和明朝之间,结合所学知识,隋朝灭亡后,李渊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此后经历了辽宋夏金时期,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等政权,结束了辽宋夏金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后来又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建立,因此方框处分别是唐朝、元朝,C正确;秦朝建立是在隋朝之前,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明朝灭亡之后满清入主中原,统一全国,ABD排除。故选C。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B项正确;A项是军纪,与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A项;CD是军队的纪律,与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随后,清太宗对明朝加强攻势,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B项正确;努尔哈赤是迁都沈阳的人,排除A项;朱元璋建立明朝,排除C项;李世民是唐朝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人物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大齐政权是唐朝黄巢起义时建立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吴三桂本明朝将领,1644年归降大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故D项正确;安禄山是唐朝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徐达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将领,于谦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排除ABC。故选D项。
7.C
【详解】
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指挥大军对北京城发动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C项符合题意;安禄山是唐朝时期的人物,排除A项;皇太极改族名建立大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李自成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B项正确;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朝,皇太极建立清朝,元昊建立西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据材料“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自称“闯王”,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人民的相应,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队腐败引发农民起义,据所学可知,明末政治腐败是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谚反映了人民拥戴闯王的原因是“闯王来了不纳粮”,而不是“为民除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明朝灭亡是起义军所致”,排除D项。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把中国农民斗争的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D项正确;推翻了明王朝、活动范围非常大、建立农民政权不是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大泽乡起义是公元前209年,发生在秦末;李自成起义是明朝末年;黄巾起义是184年,是东汉末年。因此按照时间顺序为②④①③,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故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元、清,C项正确;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都是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排除A项;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排除B项;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属于汉族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在崇祯二年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后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所以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攻人北京,D项正确;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排除A项;吴三桂引清人关攻人北京是在明朝灭亡后,排除B项;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是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项。故选D。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因此“均田免赋”口号是李自成起义中提出的,C项正确;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没有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排除A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排除U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指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用途:与后金作战表现:疏于朝政;皇室勾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
(2)威胁:北部后金(后称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
(3)经过: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
【详解】
(1)根据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因此明神宗“辽饷”的主要用途是与后金作战。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在于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根据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因此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北部后金(后称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
(3)根据材料“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17.(1)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造一些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唐朝
(2)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朱元璋;范围广,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任何一点即给分)
(4)李自成;“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任何一点即给分)
(5)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贴近题意即给分)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统治残暴,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对百姓劳役不息,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恤民力,纵情享乐,三下江都,奢侈浪费,采用严刑酷法等;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根据所学可知,881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领导元末农民起义,之后建立明朝;根据材料三“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可知特点范围广,“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说明其特点还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4)第一小问,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后来推翻明朝;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可知,明末农民战争的不足之处为:“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唐末、明末农民起义原因、失败教训、元末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可知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