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2.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3.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B.人的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4.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5.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8.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 )
A.条形的 B.圆形的 C.方形的 D.根本不能成像
9.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右侧底部适当垫高 B.左侧底部适当垫高
C.水平向右适当移动 D.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10.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
B.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B.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我们所说的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黄”三种色光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90°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甲、丙两图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3.晴朗的天气,小刚到森林中去游玩,他看到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 )
A.圆斑是太阳的影子 B.圆斑是太阳的实像
C.圆斑是太阳的虚像 D.圆斑是树叶的影子
14.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光自然是主角。光是来自光源的,下面不是光源的( )
A.太阳 B.发光的电灯 C.点燃的蜡烛 D.空中的明月
15.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二、填空题
1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为______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______ ,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
17.如图所示,激光通过平面镜反射打到墙壁上。为了射中图中目标,可进行如下操作:
(1)保持平面镜不动,将入射光线向__________(左/右)平行移动。
(2)保持激光笔不动,将平面镜向__________(左/上/下)平行移动,或者__________(顺逆)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
18.小红站在距平面镜1.6 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是______m;当她向镜面方向水平移动1 m后,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如图所示,是女子10米气步枪选手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首金场景,杨倩举枪瞄准,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_传播,光在气步枪的靶子表面上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20.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处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点中,到点光源S最远的距离为___________,同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照亮的长度为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1.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24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依据圭表正午时__________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2)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_________。
(3)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_________?
22.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规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前挡风取璃投射在正前方,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坡璃有一定的___________(选填“厚度”或“透明度”);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___________ 度;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汽车上还有雷达装置,雷达启动后发出___________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相比,在空气中,该声波的速度 ___________ 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的速度。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仪仗方队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时43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如图)。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
(1)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______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现场要求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3)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24.如图甲所示,小峰在某科技馆光学展区玩“是你还是我”的游戏时,听到如下简介:竖直放置的玻璃上镀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既能透光,又能反光。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两侧亮度相等时会看到人和像混合在一起。他由此想起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关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所遇到的问题和结论。
(1)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厚度6mm的镀膜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小人A放置在玻璃板镀膜面前,小人B和A完全相同,观察到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物体A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物体A一侧
(2)上述问题解决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距/cm 3.00 4.00 5.00 6.00
像距/cm 2.40 3.40 4.40 5.40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①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的结论;②物距总是大于像距,请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______;
(3)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看到A所成的像,______看到小人B(均选填“能”或“不能”)。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事故。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研发了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激光”),经过周边的物体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改变按汽车方向盘上喇叭开关的力度,可改变喇叭发出声音的______;
(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
(3)挡风玻璃所成仪表盘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显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仪表盘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度。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激光的应用
1958年,人类在实验室里激发出一种自然界中没有的光,这就是激光.激光束的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激光的这个特点使它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测距.对准目标发出一个极短的激光脉冲,测量发射脉冲和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求出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雷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由于平行度好,激光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让这一点照射到光盘上,就可以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经处理后还原成声音和图象,由于会聚点很小,光盘记录信息密度很高.
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如果把强大的激光束会聚起来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被照的部分迅速上升到极高的温度,最难熔化的物质在一瞬间也要汽化了.因此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切割各种物质、焊接金属以及在硬质材料上打孔.医学上可以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还可以用激光“焊接”脱落的视网膜.强激光可以在瞬间破坏敌人的飞行器,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
(1)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km/s.
(2)激光测距与初中物理学到的_____测距原理相同.
(3)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焊接”脱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_____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故选D。
2.B
【详解】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
考点:物体的颜色
3.C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也远离平面镜,则像离人的距离变大,但是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ABD.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空气或是其它介质中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也能沿直线传播,否则可能会发生偏折,故AB错误,D正确;
C.如果玻璃是均匀的,光在玻璃中也能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故选D。
6.B
【详解】
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研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我们就可以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路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甲中∠EON是入射角,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则看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不符合题意;
B.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
10cm﹣3×2cm/s=4cm
铅笔长6cm,笔尾与平面镜像距10cm,则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故C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倒立的实像,是圆形的。
故选B。
9.A
【详解】
A.将平面镜右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下移,可以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左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上移,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D.将平面镜水平向右或向左适当移动,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不变,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
A.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透过小孔能成倒立缩小、放大或者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发生漫反射时,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并不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故B错误;
C.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
D.我们所说的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色光,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即反射光线会逆时针转动,故A错误;
B.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图甲中若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此时反射光线沿ON方向射出,则反射角为0°,故B错误;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仍然存在,故C错误;
D.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OA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树叶空隙中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在地面上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即圆斑是太阳的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
ABC.太阳、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都能够发光,是光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D.空中的明月能反射太阳光,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15.D
【详解】
A.大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错误;
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6. 60° 0° 180°
【详解】
[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60°;
[2][3]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原路返回,则反射角为0°,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
17. 右 上 顺
【详解】
(1)[1]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点,如果保持平画镜不动,可将激光笔水平向右移动;如图
(2)[2]保持激光笔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壁上的A点,如图
[3] 将平面镜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入射点不变,入射角变小,反射角变小,光线上移,正好射中图中的目标,如图
18. 3.2 不变
【详解】
[1]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成镜面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6m,则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是
[2]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实物等大,当她向镜面方向水平移动1 m时,实物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19. 直线 漫
【详解】
[1]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即缺口、准星、靶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子弹才容易命中目标,这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2]气步枪的靶子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靶子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因此光在气步枪的靶子表面上发生漫反射。
20. 4a
【详解】
[1][2]点光源S发出的经过正方体左侧最上端E的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在x轴上的点B离光源S的距离最远,过S作镜面的垂线,据像与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与镜面的距离,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垂线与镜面的交点为C,连接S′O′,则O′B为SO′的反射光线,另一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A经过正方体右侧上端F与x轴的交点是点光源S在正方体右侧离点光源S最近的光点,如下图:
结合题意及图示知
SC=2a,S′C=2a
则
SS′=4a
将FE延长,与SS′交于D点,则
DE=DS=a
那么
DF=2a,CD=SC-DS=2a-a=a
所以
S′D=S′C+CD=2a+a=3a
在三角形S′DF中,有
即
解得
CO=a
在三角形S′SA中,有
即
解得
SA=
在三角形SCO′中,有
即
解得
CO′=2a
在三角形S′SB中,有
即
解得
SB=4a
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照亮的长度
AB=SB-SA=4a-=
21. 表影长度 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
【详解】
(1)[1]地球绕太阳公转,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2)[2]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利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就可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3)[3]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郭守敬将表的高度增加,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
22. 厚度 45 靠近 超 等于
【详解】
(1)[1]由于玻璃有一定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所以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
(2)[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4)[4][5]超声波可用来测距,设计成倒车雷达;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在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等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的速度。
23. 漫反射 空气 信息 声源处 音调 乐音
【详解】
(1)[1]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
(2)[2][3]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中的,由于声能传递信息,所以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
[4]噪声控制的三种途径分别是: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现场要求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5]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声音的频率,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6]听着雄健的脚步声,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乐音。
24. C 不是 不能 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能 不能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且偏向物体A一侧时,由于像、物对称,故会发现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故C符合题意。
(2)[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是为了寻找规律,所以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
[3]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物距与像距相差较大,所以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
[4]由于测量结果总是像距小于物距,是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的影响,应该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3)[5][6]根据题干“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可知亮处的人通过玻璃可以看到自己的像,但不能透过玻璃看到暗处的人,所以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能看到A所成的像,不能看到小人B。
25. 超声波 响度 内 反射 增强 45
【详解】
(1)[1]超声波可用来测距,设计成倒车雷达,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超声波,经过周边的物体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2]改变按汽车方向盘上喇叭开关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2)[3]冬天行车时,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侧。
(3)[4]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所成仪表盘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5]为了使像更加清晰,应该增强显示器的亮度,使更多的光入射到玻璃上。
[6]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26. 3×105 声呐 能量大
【详解】
(1)[1]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2)[2]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就是利用信号脉冲反射再接收的道理,故激光测距与初中物理学到的声纳(超声波)测距原理相同;
(3)[3]根据题意,激光可以集中很大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被照的部分迅速上升到极高的温度,使最难熔化的物质在瞬间汽化.所以“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焊接”脱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
【点睛】
理解激光和超声波测距的原理,要注意测距时,激光或超声波被反射回来再接收,所以要测量的距离是激光或超声波被传播距离的一半,涉及相关的计算时不要忽略了这一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