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08: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所蕴含的道理的一项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索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和收获。
B.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C.具有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精神,会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腊月 展览 毫不忧豫 万不得已
B.糊涂 恐惧 加速 不可思议
C.流落 苦闷 焉知飞福 张灯结彩
D.恐怖 创立 警查 五湖四海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摹本 抹面 保鲜膜
B.似的 舐犊情深 始终
C.契税 雕栏玉砌 奇妙
D.骁勇 枭雄 气凌霄汉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5.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把一个直观的道理,用抽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了真理。
二、填空题
6.根据诗句写成语
青山正补墙头草( )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7.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虽然很少见,但还是有与它配对的。( )
2.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3.反复思索也无法理解。( )
三、语言表达
8.把下面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感动得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明学习一点儿也不马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是个听话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1.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怀疑与学问(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0.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11.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途时间,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不仅提供无线wifi、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几百元。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了。
材料二: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格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三:4月21日起,铁路部门对东南沿海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以福州至厦门北的高铁为例,调整前二等座执行票价为71.5元,调整后为84.5元,上涨28%;一等座由85.5元调整至134元,上涨57%。
材料四:以下是5月1日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的信息情况表
车次 出发/到达时间 出发/到达车站 历时 参考票价
G1611 13:46/14:40 (过)莆田/ 厦门北(终) 54分钟 一等座 二等座
78.00元 49.00元
15.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高铁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
B.调价后,福州至厦门北高铁一等座涨幅明显高于二等座。
C.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D.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16.根据材料一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高铁受旅客青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下图和材料四提供的信息,请你拟写一则广播稿,向乘客介绍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这段行程运行的时间和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中心主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紫罗兰的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着三个现象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D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文章内容主旨不相符。
2.B
【解析】
【详解】
此类题目考查小学阶段学生对每个单元生字词的掌握,尤其是对于一些形近字的区分和词语的理解掌握。 注意区分一些字的详细之处,仔细核对。
A.毫不忧豫,正确书写:毫不犹豫(注意区分偏旁部首)
C.焉知飞福,正确书写:焉知非福(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D.警查,正确书写:警察(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3.D
【解析】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5.A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子的理解。A选项正好说反,应该是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地方法进行表述。
6. 珠联璧合 春暖花开 别具一格 欣喜若狂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诗句理解及成语的积累运用。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句描绘的场景,再根据场景选择相适应的成语。
珠联璧合: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
7.1.无独有偶 2.见微知著 3.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
【详解】

8. 听了他的话,我们不能不感动得流泪了。 张明学习非常认真。 他不会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会不喜欢王老师。 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楚。
【解析】

9. 无论学什么,都不能让孩子照葫芦画瓢,而应让孩子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这个问题怎么办?别的方法有没有?别的思路能否行得通?
【解析】
【详解】

10.C
11.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12.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13.后两句是正面说理,前两句是反面说理。
14.一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解析】

15.C
16.①高速(或速度快);②服务质量好(或舒适度高);③价格低(或价格便宜)。
17.各位乘客朋友,你们好!欢迎乘坐G1611次列车。本次列车于13:46经过莆田站,途经泉港、泉州南,于14:40到达终点站厦门北,历时约54分钟。祝乘客朋友们一路平安!
【解析】
1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个阶段跨越式发展,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可得速度快,根据材料一中的“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很航空不相仲伯,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可得服务质量好,根据材料一中的“同里程的高铁加个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可知价格低。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题时,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要根据材料四中的介绍和题目中给出的示意图,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介绍运行的时间和路线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