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19 09:10:28

文档简介

9.1《压强》导案
年级:八 学科:物理 编制人: 审核: 组长: 签发: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解释目标并组织课堂2分钟)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重点)。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重点)。
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难点)。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
第二标:达成目标
【夯实基础】(用时:20分钟;请结合“导学框”里的提示进行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晌因素
1.探究方法:
2.探究结论: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受力面积一定,压力 ,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一定,受力面积 ,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1.概念: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2.公式:
(1)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所受的压力。
(2)各物理量及其单位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
认真研读教材
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
【综合升华】(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 老师及时点拨。)
【例题)如图所示是一部电话机的示意图,电话机的总质量为0.64kg,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 cm2,求它对桌面的压强。(g取10 N/kg)
答案:3. 2 X 104 Pa
组内探讨,交流。
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10分钟)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1.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小明同学按图甲所示进行操作,他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小东同学的实验如图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
(1)当压力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 表示。
二、压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不变,物体的重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一定越小
4.2012伦敦奥运会吉祥物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约为16.000 Pa,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6.南极洲是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如图所示是我国科考队员在薄冰上卸载卡特比勒车时的情景,车质量为2. 5 X 104kg,履带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2. 5 m2。(取g=10 N/kg)
(1)为移动此车,在冰面上铺木板是为了 ;
(2)此车对木板的压强为多少?
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反思升华】 (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
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组长落实检查,下节课前完成
9.2《液体的压强》导案
年级:八 学科:物理 编制人: 审核: 组长: 签发: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解释目标并组织课堂2分钟)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重、难点)。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
第二标:达成目标
【夯实基础】(用时:20分钟;请结合“导学框”里的提示进行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产生原因:液体有 ,且有 。
2.测量仪器—U形管压强计
(1)作用:测量 。
(2)原理:U形管左右两侧 的大小,反映探头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特点
(1)液体内向 都有压强
(2)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深度越深,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 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公式:
2.理解:其中ρ为液体的___,单位是____ h 表示____(即所求压强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___,g 为常量____。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 ,下端 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 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3.应用: 、 、船闸等。
认真研读教材
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
【综合升华】(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 老师及时点拨。)
【例题】如图所示,重为6N、底面积为。0.01 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 cm深的水,则水的质量为 kg;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a和 N;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N和 Pa.(g取10 N/kg)
答案:2 2 X 103 20 26 2 600
组内探讨,交流。
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1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2.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
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
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A.与深度有关
B.与密度有关
C.与液柱粗细有关
D.与容器形状有关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该实验说明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是( )。
5.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如图所示)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m水深大关,“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川“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为1. 03 X 103 kg/m3,“蛟龙”号在深5 000 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 (取g=10 N/kg)
三、连通器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高于B管中的水面
B.低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7.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反思升华】 (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
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组长落实检查,下节课前完成
9.3《大气压强》导案
年级:八 学科:物理 编制人: 审核: 组长: 签发: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解释目标并组织课堂2分钟)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难点),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重点)。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
第二标:达成目标
【夯实基础】(用时:20分钟;请结合“导学框”里的提示进行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一、大气压的存在
1.产生原因:大气受 作用且具有
2.特点:大气向 方向都有压强。
3.现象:用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塑料吸盘挂钩等。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通过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 ,间接显示大气压的大小。
2.标准大气压:通常把高 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Po= Pa,
3.气压计:常用的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有两种: 气压表和 气压计
4.变化:(l)海拔越高,气压 ;(2)还跟 有关。
5.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液体的沸点也会
6.大气压的应用:
认真研读教材
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
【综合升华】(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 老师及时点拨。)
【例题】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两水银面的高度差是760 mm,下列情况中(试管口始终没离开水银面),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小的是( )。
A.稍稍提高玻璃管
B.使玻璃管倾斜
C.往水银槽中添加水银
D.将实验装置转移到高山上进行实验
答案:D
组内探讨,交流。
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10分钟)
1.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 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
二、大气压的测量
3.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下列各段在图中 为76 cm的是( )。
4.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记录结果依次是75. 2 cm, 75. 6 cm,76.0 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人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他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三、大气压的变化和应用
5.下列现象中属于应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 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C.茶壶盖上留有小孔 D.把药液射进肌肉里
6.如图所示,为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值表,请从表中查出海拔高度大约为1 km处的乌鲁木齐的气压为 kPa;测得天山上某处气压约为80 kPa,该 处的高度是 km.
7.高山上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普通锅密封性能差,从而使锅内水的沸点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反思升华】 (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
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组长落实检查,下节课前完成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导案
年级:八 学科:物理 编制人: 审核: 组长: 签发: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解释目标并组织课堂2分钟)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点)。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难点)。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
第二标:达成目标
【夯实基础】(用时:20分钟;请结合“导学框”里的提示进行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 和 。
2.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 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1.机翼形状:上表面呈弯曲的 型,下表面比较 。
2.产生升力的原因:机翼上方空气流速 ,压强 ,下方空气流速 ,压强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方向向 的压强差,即产生向上的升力。
认真研读教材
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
【综合升华】(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 老师及时点拨。)
【例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时,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当他将手移开时,乒乓球没有下落。该现象可说明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增大变小
组内探讨,交流。
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10分钟)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2.如图所示,让自来水流过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最大的是 处,压强最小的是 处。
二、升力
3.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如图为飞机机翼截面图。飞机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B.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C.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D.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4.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图 中的模型由于上下表面气体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形成对模型向下的压力;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制造飞机机翼应设计成图 中的模型形状。
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反思升华】 (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
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组长落实检查,下节课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