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己,不知早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城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当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徴,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责益急 责:责备
B.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幸:如果
C.舆来庭中 舆:抬着
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解析:选A。责:索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熟,归我半/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必竭诚以待下
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何敢言我/何故而至此
解析:选C。A.且,将要,副词/况且,连词。B.以,把,介词/连词,表修饰。C.则,却,转折。D.怎么,疑问副词/什么,疑问代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段太尉一系列的行为,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这种同情人民反对豪强的正义精神,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B.焦令谌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只有比他高一级的并且掌有实权的行政长官才能节制他,而段太尉作为营田官是不具备这一点的。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解析:选D。应是段太尉的女婿接受了财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焦令谌)催逼得更厉害,(农夫)快要饿死了,没有用来抵偿的粮食,就告到太尉那里。(2)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它。
二、语言运用
5.试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段太尉逸事状》中的几段文字的内容(可任选一段或几段)。
示例:第一段:白孝德因王纵士,段秀实为民请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斩暴卒,白将军震恐无计;说王子,段太尉慷慨有辞。
示例2:动贪念,令谌杖打穷百姓;感仁心,少荣义斥莽将军。
示例3:司农卿栖绫梁上,凤翔尹致货途中。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淡泊不是出世,而是恬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守自己的高洁,这是勇敢,也是骨气,一切出自本心。
答案:淡泊不是消极,而是豁达;淡泊不是漠视,而是大度;淡泊不是无为,而是超越。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邠州(bīn) 釜鬲(lì)
椎(chuí) 不嗛(qiè)
B.老躄(pì) 覆校(jiào)
击柝(chè) 袒臂(tǎn)
C.焦令谌(chén) 衣疮(yì)
姁姁(xū) 赭色(zhě)
D.注槊(shuò) 晡食(bū)
封识(zhì) 巽(xùn)
解析:选B。“躄”应读bì,“柝”应读t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晞一营大噪,尽甲
B.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C.过真定,北上马岭
D.遇不可,必达其志
解析:选D。A.“甲”名词用作动词;B.“衣”名词用作动词;C.“北”名词用作状语;D.没有活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②便可白公姥
B.①因谕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
②愿奉军以从
D.①尚书固负若属耶
②余固笑而不信也
解析:选A。A项,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B项,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C项,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D项,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以:①②介词,把。②句“以”的后面省略了代词“之”。A.何:①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②怎么。B.所:①结构助词,用在动词的前面,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②名词,处所。C.与:①给, 动词。②句中助词,无义。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士卒无赖 纵:放任、纵容
B.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植:树、插
C.尚书固负若属耶 若属:你们
D.能为公已乱 已:已经
解析:选D。D项,“已”意思是“制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②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B.①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②罪且及副元帅
C.①今尚书恣卒为暴
②今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D.①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选B。B项,都是副词,将要。A项,①用,②因为;C项,①做,②替;D项,①表揣测的语气副词,②自己。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正直无畏品质的一组是( )
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②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③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④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⑥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解析:选C。③是写汾阳王的。④⑥是写郭晞的。
8.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胜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这段文字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安宁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太尉写得栩栩如生。
解析:选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解析:选D。复:再。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解析:选D。A.第一个“之”,代词,代指送药人;第二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用。C.第一个“其”,表揣度,大概、恐怕;第二个“其”,代词,这。D.均为副词,更,更加。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解析:选A。“馈遗清者”应是“给宋清送礼物的人”。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绳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解析:选B。从第二段宋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的话中可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有误。
参考译文:
宋清是长安城西部药材市场上的药材商人。搜集上等药材,有从山区、湖泽来的人,一定把采集的药材送到宋清那里,宋清都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城里的医生用宋清的药材,配上自己的药方,就容易销售,所以他们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患有疮症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那里去买药,希望能够迅速治愈。宋清都高兴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使有人没有带钱来求药,宋清都给他们好药,积存的欠据堆得像山一样,宋清从未找上门去索要药钱。有些不认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药,仅留下一张赊购的票据,宋清也不因此而拒绝。到了年底,估计对方不能付药钱了,就把欠据烧掉,最终不再提起此事。药市上的人因为他行为怪异,都讥笑他,说:“宋清是痴傻荒唐的人。”
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吧?”宋清听到了这些议论说:“我不过是追逐利润用来养活老婆、孩子罢了,并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但是说我痴傻荒唐的人,也是错误的。”
宋清营销药材已经四十年,焚烧的欠据有数十到上百张,后来有的欠账人做了大官,有的管辖着好几个州的地方,领受的俸禄很多,那些给宋清赠送礼物的人,一个接一个来到宋清家。虽然有些人买药时不能立即付款,并且背着赊欠的药账死亡的人也数以千百计,但这并不影响宋清成为富有的商人。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哪里像有些做小本生意的人呢!一旦收不到现钱,就愤怒抱怨,两次收不到现钱,就谩骂因而结为仇人,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由此看到真正痴傻的人确实是存在的。宋清的确是用这种方法获得厚利,又不做弄虚作假的事,坚持这种做法不中途而废,终于发财致富。来求药的人越多,他答应的面就越宽。有的人被罢官撤职沉沦颓废,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以前那样给他好的药材。那些人一旦再次做官掌权,就更加丰厚地报答宋清。宋清长远取利大多类似于这些情况。
我观察到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富贵了他就来依附你,贫贱了他就唾弃你,很少有人能像宋清那样为人处世的。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如果幸而有几人像宋清那样,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柳先生说:“宋清身处买卖场所却不奉行市侩哲学,可是那些身居朝廷、供职官府、生活在乡里、待在学校,自称为士大夫的人们,反而争先恐后地奉行市侩哲学而无休止。可悲啊!这样说来,那么宋清不仅仅是与一般商人不同啊。”
三、语言表达
13.1月3日下午,年仅37岁的湖南高速公路路政队员王立国在抗冰保畅一线殉职。认识王立国的人都知道,这个东北大个子是个典型的“拼命三郎”。对待同事,王立国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心照顾。对待家人,王立国是一个爱父母爱妻儿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普通岗位上,王立国当着平凡人、做着平常事。
请你以“感动”开头,运用排比句式,结合他的个人生活,为这位英雄写一段真诚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动,缘于他的敬业,工作中,他总是抢在前面做事;感动,缘于他的选择,抗冰保畅需要之时,他维持道路秩序,始终不肯离开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动,缘于他的重情,他用他的深情,在家中做好应做的事情。英雄本是平常人,但却让我们久久地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让我们永远钦佩铭记的英雄!
14.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征稿启事
《青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本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栏目,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文稿请投到《青苗》编辑部稿件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杨老师处。
(1)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可改为“真诚欢迎”。
(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词。可改为“竭力”或“尽力”。
(3)“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改为“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