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文漫灭 文:同“纹”,纹理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解析:选A。A项“文”不是通假字,这里的意思就是“碑文、文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B.①褒之庐冢也
②予之力尚足以入
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解析:选D。A项,“者”都表停顿,B项,“之”都是助词“的”,C项,“以”都是介词“因、因为”,D项,“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转折连词“然而”。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涉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解析:选C。C项,应表述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个)所谓“华山洞”的,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
(2)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而没能极尽那游览的快乐。
二、语言运用
5.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后,首先确定这个句子的主干,而后再充实修饰成分。
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任舒州通判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6.试在下面《执着》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
执着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逐日,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
执着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________________,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________________。
执着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
执着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着不了,而执着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
执着,一曲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语句。仿句必须能体现“执着”的内涵。根据题意,①②空应该填相应的成语故事;③④空应该填相应的人物;⑤⑥空应该填相应的佳句。
答案: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闻鸡起舞的祖逖 程门立雪的杨时(萤窗雪案的车胤)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一致的一项是( )
A.禅chán 禅院 禅让 褒禅山
B.仆pú 僮仆 仆碑 前仆后继
C.观ɡuān 观察 景观 白云观
D.罕hǎn 罕有 罕见 人迹罕至
解析:选D。A项,“禅让”的“禅”读shàn;B项,“前仆后继”的“仆”读pū;C项,“白云观”的“观”读ɡuàn。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而记游者甚众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解析:选D。A项,①代词,那时;②语气词,难道。B项,①代词“……的人”;②判断句的标志。C项,①表修饰关系;②介词,因为。D项,都表示并列关系。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予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解析:选D。D.“传”,都是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A.“名”,前者为“命名”,后者为“说明”;B.“得”,前者为“能够”,后者为“心得、收获”;C.“观”,前者为“观察”,后者为“景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选C。A项,“十一”,古义指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到”,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有得 得:收获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真相
解析:选D。D项,“名”应为动词,解释为“弄清真相”。
6.选出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解析:选D。A、B、C三项均为连词,可译为“而”;D项是连词,译为“因为”。
7.对上两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解析:选A。A项,后半句牵强附会,文中没有此内容。
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尽了自己的努力而仍然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遗憾了,谁还能讥笑我呢?
(2)我对于那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愚溪对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藏石走濑,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①,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彰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②也;浊、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与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左右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③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我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④。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⑤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深思而叹曰:“嘻!有余矣,其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 ①分寸:指很近。②六极:疾、忧、贫、恶、弱、凶六种不好的事情。③蒸郁:闷热的雾气。④翰:毛笔。⑤吕梁:水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石走濑,连舻糜解 濑:湍急的流水
B.有饮而南者 南:往南方
C.汝欲穷我之愚说耶 穷:彻底弄清
D.不足以申吾喙 喙:言论
解析:选B。南:动词,往南走。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汝不见贪泉乎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①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是则汝之实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①因俯而羞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选A。连词,况且,表递进。B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和,跟;C项,则:副词,表判断/连词,表转折;D项,因:连词,于是/介词,经由。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与《愚溪诗序》一样,也借溪名为题,假托自述己愚以发泄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对当时善恶颠倒、愚智莫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B.文章采用灵动变化的对话形式,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的种种“愚相”,表达了自己虽面对黑暗现实而坚持“不知怵惕”的决心。
C.溪神自我表白的一段话,正是作者对自己的看法。作者笔下的自我,是一个反常背俗的形象,表面看来是自矜自负,实际上是自嘲自责。文章笔墨恣肆而条理井然,诙谐戏谑而寓意深长。
D.作者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愚者是“诚无其实”的,只不过被那些称为“智者”的人看成“愚”罢了。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王都五千余里”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触犯了那些自称“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的势力而已。
解析:选C。应是“表面看来是自嘲自责,实际上是自矜自负”。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终究不感激我且还肆意侮辱,难道最终都不能改变吗?
(2)然而因我这么愚蠢的人却唯独喜欢你,你怎么能回避得了这个名字呢!
(3)什么是失去什么是得到?进仕不觉得圆满,贬斥不觉得抑郁,冷漠昏聩,终究不能自觉醒悟。
参考译文:
柳某住在自己命名为愚溪的地方。命名五天后,(柳某)被夜梦中的溪神告知说:“您为什么侮辱我,令我成为愚呢?有那事实的,名字当然合适,现在的我就是那样的吗?我听说闽地有条河,产生毒雾瘴气,吸进了那雾气的,温火郁积(而发烧)湿气(重而)拉肚子;暗礁激流,相继而来的船只粉碎解体;其中有一种鱼,牙齿如同锯齿,尾巴锋利,有野兽般的蹄子,这鱼吃人,必然咬断并抛起,然后仰头吃。所以那河的名字叫恶溪。西海有湖,涣散没有浮力,连小草都浮不起,丢进去的东西会颓然下沉淹没,沉到底才会停止,所以它的名字叫弱水。秦地有一条河,(如)搅和烂稀泥,混杂沙砾,靠近去分辨,正视斜视都如同看一堵泥墙,(那河的)深浅险缓(之处),昏昏然看不清,便有合称泾渭,用来显示自己污秽的样子,所以它的名字叫浊泾。雍地的西部有条河,幽暗危险如同一片黑漆,不知道它的源头,所以它的名字叫黑水。况且恶、弱,是六种(疾、恶、弱、忧、贫、凶)极端不好的事情。浊、黑,是卑贱的名字。它们得到那样的名字而不能推辞,历经万世而不变的原因,是有其事实啊。现在的我很清澈而且美丽,被您所喜欢,而且还有功用可以浇灌菜园田地,浮力可以承载舟船,白天黑夜都可以渡船。您有幸选择了住在我这里,却用不实之名来侮辱我,并把我当作愚来看,(你)终究不感激我且还肆意侮辱,难道最终都不能改变吗?”
柳某回答说:“你确实没有那样的事实,然而因我这么愚蠢的人却唯独喜欢你,你怎么能回避得了这个名字呢!况且你不知道贪泉吗?有喝了水后往南走的人,看见交趾(地名)宝货那么多,贪婪的目光流露在眼中,想用两只手去抢来放到怀中,那难道是泉水的原因吗?经过它(人们自己)有贪念就因此命名它为(贪泉),如今你唯独招引愚蠢的人(我)来居住,长久留在这而不离去,虽然想去掉这名字,不可能的啊。在明君的时代,智者被任用,愚蠢的人出不了头。用的人应该接近,出不了头的(蠢)人应该远避。现在你托身所在的地方,离京城有三千多里远,偏僻隐晦,与蒸腾的雾气为伴,同蚌壳田螺并居,唯有触犯皇帝被排斥和侮辱,愚蠢、鄙陋被罢黜不能出头的人,天天在你这漂游,无所事事守着你。你想成为智者吗?干吗不叫现今聪明、显赫高位、掌握朝廷大权主宰天下的官吏,(哪怕)让一个那样的人来你这一趟啊,却(为什么)独独只有我在这呢?你既然不能得到他们而被我所喜欢,这就是你的实情。把你当愚来看,你还认为是侮辱你吗,还有什么说的吗?”
溪神说:“这事确实是这样,敢问您的愚蠢干吗非要连累到我呢?”
柳某说:“你想彻底弄清我关于愚蠢的说法吗?即使你所去过的地方全算上,还够不上用我的言论来申述的;用干你所有的水,还够不上沾湿我的毛笔。姑且告诉你一个大概吧:我茫茫然无知,冰雪交加的时候,众人穿皮衣我穿单衣;闷热的酷暑连金属都要熔化的时候,众人都去有风的地方,而我却去有火的地方。我无所拘束地赶车,不知道太行山和通衢大道的差别,因此损坏了自己的车子;我放任随意地行船,不知道吕梁(以水流湍急闻名的河流)和平静的河流的区别,因此沉没了我的船。我脚踩坑井,头撞到树木和石头,冲撞满是荆棘的树丛,直挺挺地摔倒在毒蛇蜥蜴上,却不知道害怕和警惕。什么是失去什么是得到?进仕不觉得圆满,贬斥不觉得抑郁,冷漠昏聩,终究不能自觉醒悟。这还是个大概的情况,要用这些来玷污你可以吗?
于是溪神沉思并叹息道:“唉!太多了,是会连累我的啊。”因此低下头觉得惭愧,仰起头长叹,眼泪鼻涕横流,举手行礼告别。一明一暗,醒来不知溪神去了什么地方,于是就写下与愚溪的对话。
三、语言表达
13.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结合所学文章,为褒禅山写一段导游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欢迎朋友们来到褒禅山。褒禅山,古称华山,也称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山雨欲来时,云雾升起,仿佛仙境。在这里,您可以览前洞之空旷,探后洞之幽深,也可以赏历代名家手迹,品山中泉水之甘甜,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留连忘返。游玩之余,我们在褒禅寺稍作休息,起步返程。
14.下面十二句话,是写古代文人的六副对联的上下联。某学校校刊准备开辟文学专栏,请你从下面的十二句话中挑选八句话,组成四副最恰当的对联,分别送给陶渊明、杜甫、李白和李煜专栏作为它们的通栏标题。(只填序号)
(1)千古忠贞千古仰 (2)向日楼中吹落梅
(3)万缕愁绪名悔心 (4)湖光山色如眼底
(5)一生清醒一生忧 (6)浣溪石上窥明月
(7)歌咏总带忧民泪 (8)偶尔城市羡华轩
(9)颠沛仍怀爱国心 (10)万家忧乐到心头
(11)千般无奈思故国 (12)平生胸中羞五斗
送给陶渊明专栏: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送给杜甫专栏: 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送给李白专栏: 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送给李煜专栏: 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答案:送给陶渊明专栏:上联(12)下联(8)
送给杜甫专栏:上联(7)下联(9)
送给李白专栏:上联(6)下联(2)
送给李煜专栏:上联(11)下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