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 粤教版 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8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 粤教版 语文必修5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8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9 10: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合众社新德里1948年1月30日电] ①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②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③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④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⑤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⑥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⑦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⑧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1.将①~⑥段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残忍行刺身死,国内不安。
2.本文开头有何特色?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用例叙手法,开门见山写出甘地被刺,国内恐慌,扣人心弦。
3.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这样细致地记叙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致描写三颗子弹射中的位置,充分显示了刺客的残忍和将甘地置之死地的险恶用心。
4.简评一下甘地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甘地被尊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他既有宗教的悲天悯人与宽厚仁慈的博大胸怀,也有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的精神。
二、语言运用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B.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
C.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耸人听闻。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解析:选C。“耸人听闻”的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甘地被刺的消息是真实的,没有夸大或捏造,“耸人听闻”一词使用不当。
6.请把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句。
英迪拉——波因特岛是印度东南部印度洋里印属尼科巴尔群岛中最南部的一个小岛。这个岛的名称是由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为纪念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而命名的。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这个岛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为纪念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而命名的英迪拉——波因特岛是印度东南部印度洋里印属尼科巴尔群岛中最南部的一个小岛在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难 nàn 责难 问难 非难 排难解纷
B.和 hè 附和 掺和 唱和 曲高和寡
C.哄 hōnɡ 哄动 哄传 哄抬 一哄而散
D.劲 jìnɡ 干劲 刚劲 强劲 疾风劲草
解析:选A。B项,“掺和”的“和”读huo;C项,“一哄而散”的“哄”读hònɡ;D项,“干劲”的“劲”读j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皱纹  褐色  长袍  惊惶失措
B.暴乱 哀悼 恶耗 别出心裁
C.抽泣 皈依 爆发 磨肩接踵
D.念诵 悲恸 晚祷 委屈求全
解析:选A。B项,“恶耗”应为“噩耗”;C项,“磨肩接踵”应为“摩肩接踵”;D项,“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沟油”事件爆出了中国餐饮业的黑幕,凸现了企业良心与道德的缺失,每每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总让人义愤填膺,不忍卒读。
B.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东阳卢宅,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木雕艺术精品。
C.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广州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D.《非诚勿扰2》的表演轻松、幽默,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中人们心里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了。
解析:选C。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B.2011年1月12日,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内在美国播放。
C.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D.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解析:选B。A项,“能不能……关键在于”照应不周。C项,“有……”与“用……打制而成”两句结构杂糅。D项,“给予很高的评价”缺主语。
5.下面6个句子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A.④③⑤②①⑥      B.③④①⑥⑤②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②④③①⑥
解析:选A。注意这段文字谈论的中心和表示承接性的词语。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8题。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
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
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6.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主要集中在“悲愤”两个字上,围绕这两个字作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答案:(1)突出表达了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甘地被刺时无比悲痛的心情,侧面表现对甘地的爱戴。
(2)用肖像描写表现出甘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付出的奔波操劳,突出了对极端分子暴行的痛恨。
7.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玛妮说话的角度,她不是站在自己是甘地的孙女的角度上,而是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上,宣告国父的死亡。这样说更能表达甘地的死亡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和国家遭受的不幸。
答案:甘地是印度的国父,玛妮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称呼甘地的,体现了甘地被刺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8.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节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文段写了甘地被刺和甘地去世对印度的影响。大意对即可。
答案:写了甘地去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用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但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我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议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他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收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我们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的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途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E.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多处对高瑛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艾青的美好品质。
解析:选BE。B项,“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2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E项,也是误读,在文中,作者并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对艾青夫人高瑛的描写,也并非“生动形象”。其他三项,都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10.在作者笔下,艾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观全文,从艾青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中加以概括。
答案:①浪漫的诗人、世俗的反叛者、讴歌光明;②喜爱、支持电影事业;③乐观、豁达。
11.作者运用了哪种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12.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花,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作结。红玫瑰贯串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三、语言表达
13.请以爱国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因为爱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吟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是中国的好男儿,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英雄。
解析:注意句式是因为爱国,谁怎么样,后面紧跟他的名言。名言是直接引用。
答案:因为爱国,陆游僵卧孤村,发出“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忠诚之志 因为爱国,林则徐被贬新疆,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无悔之语
14.警方捉住了一个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的下手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那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
这次采访,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好人低下头去,坏人就会抬起头来;当善良低下头去,______________;当勇气低下头去,________________;当正义低下头去,冷漠就会抬起头来……
答案:邪恶就会抬起头来 恐惧就会抬起头来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合众社新德里1948年1月30日电] ①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②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③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④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⑤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⑥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⑦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⑧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1.将①~⑥段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残忍行刺身死,国内不安。
2.本文开头有何特色?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用例叙手法,开门见山写出甘地被刺,国内恐慌,扣人心弦。
3.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这样细致地记叙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致描写三颗子弹射中的位置,充分显示了刺客的残忍和将甘地置之死地的险恶用心。
4.简评一下甘地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甘地被尊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他既有宗教的悲天悯人与宽厚仁慈的博大胸怀,也有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的精神。
二、语言运用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B.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
C.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耸人听闻。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解析:选C。“耸人听闻”的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甘地被刺的消息是真实的,没有夸大或捏造,“耸人听闻”一词使用不当。
6.请把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句。
英迪拉——波因特岛是印度东南部印度洋里印属尼科巴尔群岛中最南部的一个小岛。这个岛的名称是由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为纪念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而命名的。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这个岛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为纪念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而命名的英迪拉——波因特岛是印度东南部印度洋里印属尼科巴尔群岛中最南部的一个小岛在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难 nàn 责难 问难 非难 排难解纷
B.和 hè 附和 掺和 唱和 曲高和寡
C.哄 hōnɡ 哄动 哄传 哄抬 一哄而散
D.劲 jìnɡ 干劲 刚劲 强劲 疾风劲草
解析:选A。B项,“掺和”的“和”读huo;C项,“一哄而散”的“哄”读hònɡ;D项,“干劲”的“劲”读j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皱纹  褐色  长袍  惊惶失措
B.暴乱 哀悼 恶耗 别出心裁
C.抽泣 皈依 爆发 磨肩接踵
D.念诵 悲恸 晚祷 委屈求全
解析:选A。B项,“恶耗”应为“噩耗”;C项,“磨肩接踵”应为“摩肩接踵”;D项,“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沟油”事件爆出了中国餐饮业的黑幕,凸现了企业良心与道德的缺失,每每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总让人义愤填膺,不忍卒读。
B.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东阳卢宅,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木雕艺术精品。
C.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广州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D.《非诚勿扰2》的表演轻松、幽默,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中人们心里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了。
解析:选C。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B.2011年1月12日,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内在美国播放。
C.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D.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解析:选B。A项,“能不能……关键在于”照应不周。C项,“有……”与“用……打制而成”两句结构杂糅。D项,“给予很高的评价”缺主语。
5.下面6个句子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A.④③⑤②①⑥      B.③④①⑥⑤②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②④③①⑥
解析:选A。注意这段文字谈论的中心和表示承接性的词语。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8题。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
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
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6.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主要集中在“悲愤”两个字上,围绕这两个字作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答案:(1)突出表达了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甘地被刺时无比悲痛的心情,侧面表现对甘地的爱戴。
(2)用肖像描写表现出甘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付出的奔波操劳,突出了对极端分子暴行的痛恨。
7.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玛妮说话的角度,她不是站在自己是甘地的孙女的角度上,而是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上,宣告国父的死亡。这样说更能表达甘地的死亡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和国家遭受的不幸。
答案:甘地是印度的国父,玛妮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称呼甘地的,体现了甘地被刺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8.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节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文段写了甘地被刺和甘地去世对印度的影响。大意对即可。
答案:写了甘地去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用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但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我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议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他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收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我们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的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途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E.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多处对高瑛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艾青的美好品质。
解析:选BE。B项,“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2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E项,也是误读,在文中,作者并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对艾青夫人高瑛的描写,也并非“生动形象”。其他三项,都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10.在作者笔下,艾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观全文,从艾青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中加以概括。
答案:①浪漫的诗人、世俗的反叛者、讴歌光明;②喜爱、支持电影事业;③乐观、豁达。
11.作者运用了哪种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12.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花,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作结。红玫瑰贯串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三、语言表达
13.请以爱国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因为爱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吟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是中国的好男儿,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英雄。
解析:注意句式是因为爱国,谁怎么样,后面紧跟他的名言。名言是直接引用。
答案:因为爱国,陆游僵卧孤村,发出“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忠诚之志 因为爱国,林则徐被贬新疆,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无悔之语
14.警方捉住了一个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的下手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那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
这次采访,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好人低下头去,坏人就会抬起头来;当善良低下头去,______________;当勇气低下头去,________________;当正义低下头去,冷漠就会抬起头来……
答案:邪恶就会抬起头来 恐惧就会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