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3 10: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江县马街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政史地同堂分科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1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 “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
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4. 1832年,英国规定:从前由“衰落选区”在下院充任的席位一律取消,把这些席位给子一些直到那时还未被允许派遣代表参与议会的新兴大城市.选举权推广到了那些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或缴纳一定数额的租税的人。这一规定对英国政治的突出影响是
A.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力 B.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
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D.完全剥夺了旧贵族政治实力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25年前,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当然,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处于世界第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据此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
A.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B.美国经济规模逐渐被日本超过
C.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上出现了更多的超级大国
6. 据研究,古代耕犁经历了5000年前的石犁、商周时期的青铜犁、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汉代有犁壁的直辕犁、隋唐时期适合水田耕作的曲辕犁的演进过程。这说明古代农业
A.耕作工具单一,进步缓慢
B.注重运用科学技术发明
C.强调精耕细作提高产量
D.各项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8.唐朝初期,对于涉外通婚,政府完全不加干涉;对国外的各种专业人才,也尽量吸纳到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对于外来文化,全社会也形成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包容风尚。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 B.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的冲击
C.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 D.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9.中国谚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谚 语 解 读
A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苏湖熟,天下足” 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
A.A B.B C.C D.D
10.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 B. 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 排斥近代西方文明 D. 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1.18世纪晚期,在山东和河北大运河沿途,商业化的棉花栽种迅速发展。有些种植者利用漕运船只南下回程时的便宜运费,将原棉卖给江南的纺织业者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反映了
A.区域经济存在差异 B.农业领域出现新生产方式
C.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D.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
12.1881年,开平煤矿开始出煤。主办唐廷枢请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李鸿章奏准。这一变化
A.导致民用工业发展资金匮乏 B.有助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
C.保障了军事工业的发展需求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3.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 B.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C.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D.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14.在解释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障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15.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隆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场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 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树山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为了保证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稳,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能长久吗?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就提出来了,当时经济问题的症结集中表现为企业效率的低下。因此政府提出要“搞活企业”,基本的思路是“放权”。197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随后各地各部门组织试点。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进一步推广承包制。但在承包经营之下,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本来期望企业自负盈亏,结果往往是“厂长负盈、银行负亏、政府负责”。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据萧冬连《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BABAC 6-10:CACCD 11-15:ABBCA
16.(1)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重农抑商;不利于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新乐园”指“人民公社”;不能长久,因为“人民公社”严重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7.(1)民族资本成为工业资本的主体;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和完善。
(3)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改善了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