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3 15: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宾市叙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政史地同堂分科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1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限制和管理外国商人,清政府特设公行制度,规定外商来华贸易和办理其他事务必须通过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清朝官员不能直接会见外商,外商原则上也不许会见清朝的官员,一切事务均需由公行居间传达,否则就是"有失国体"。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外交政策向近代转变 B.公行兼具商业和政治功能
C.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D.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发展
3.1873年,外国向中国运销棉纱为4.1万多公担,1893年为59.9万多公担。列强将中国出口货物中的茶、丝控制起来,19世纪80年代开始又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需要的棉花、大豆和其他原料大量运出。这表明,中国当时
A.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D.农产品逐渐商品化
4.有学者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是极郑重的,手续是极严格的。受封者不仅始封时要经过极严格的手续,而且新君继位后,还要“再受命”“再册封”,否则,这一世族和王室疏远了,必然会没落。该学者认为,西周的分封制
A.孕育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B.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5.乾隆时期官员谢济世说:“自后世有密奏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猜疑”,建议“自军机外,皆用露章,不许密奏”。这反映密折制
A.加剧了君相间矛盾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分割了军机处权力 D.规范了官员行政
6.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时间 文献 事件
1759年 《旧中国杂记》 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
1858年 《天津条约》第51条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 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7.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B.洋务运动促使近代企业产生
C.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1521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的日期是圣徒圣拉萨鲁斯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菲律宾名字的变迁
A.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B.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10.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 B.城市基础设施已完备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1.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
A.民众支持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B.抗战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化
C.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D.民族工业获得了政府大力支持
12.某位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公私合营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 B.体现出建设与改造并举的特点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展现了手工业所有制改造过程
13.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
A.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C.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14.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的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起,法国先后同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反映出
A.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已经形成 B.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物质条件
C.工业革命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
15.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l/20"。这主要说明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近代洋务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其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对外开放让中国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4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鞍钢《开放还是封闭——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淸晰。)
历史参考答案
1-5;BBBBB 6-10:CDCDA 11-15:CDDDA
16(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
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2)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迷梦,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举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讯近代化。所以,洋务运动虽然是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7.答案:示例一:对外开放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
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扫除了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使我们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0多年对外开放使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全面小康,彻底告别了物质匮乏的生活,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对外开放40多年的丰富实践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对外开放形成了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对外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中国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