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测试题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海水制镁.
A.全部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②③④
2、晓明发现自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查阅资料得知:是因为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硫酸铵[(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HCO3、碳酸氢钠、苏打 B.NaOH、氢氧化钠、烧碱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Cl、氯化钠、食盐
4、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烧碱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醋酸溶液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发酵粉用于蒸制馒头 B.氯化钠用于制取盐酸
C.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 D.纯碱用于制取苛性钠
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7、下列有关“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盐类物质之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SO4与BaCl2 B.KNO3与NaCl
C.Na2CO3与HCl D.NaOH与CuSO4
9、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10、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CuOCu+CO2 B.HCl+NaOH=NaCl+H2O
C.Zn+H2SO4=ZnSO4+H2↑ D.4P+5O2 2P2O5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HCl和Ca(OH)2 B. H2SO4和Na2CO3
C. AgNO3 和 BaCl2 D. KCl和CuSO4
12、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 案
A 鉴别NaOH、Ca(OH)2、稀H2SO4三种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B 除去Na2SO4中的 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2)2,它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化学肥料。尿素是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早在1737—1785年,德国医生博哈夫和法国实验员鲁埃分别通过蒸发尿液获得了尿素。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而具有相同服效的硫酸铵化肥,如果长期施用,就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化肥的分类,尿素属于_____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3)蒸发尿液可获取尿素,由此可以推断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尿素转化为碳酸氢铵,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物之一为尿素
b 尿素施用在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
c 尿素、碳酸氯铵、碳酸铵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1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稀硫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E.熟石灰
F.碳酸氢钠 G.干冰 H.盐酸 L.硝酸钾
(1)能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物质是 ;(2)能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的是 ;
(3)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撒在公路上用于消除积雪的是 。
(5)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 ;(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7)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15、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画出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通过操作a后得到溶液中的溶质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
(3)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Mg(OH)2加热分解生成MgO和H2O,MgO是高熔点的化合物,某些阻燃剂(阻碍燃烧的物质)的有效成分是Mg(OH)2,你认为Mg(OH)2能够阻燃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Mg(OH)2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C.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因吸热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6、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7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17、向200g水垢中加入400g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3分钟内混合物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与HCl的挥发)如下表所示:
时间/s(秒) 0 30 60 90 120 180
混合物的质量/g 600 574 554 547.2 547.2 547.2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C 2、A 3、A 4、A 5、C 6、C 7、C 8、B 9、D 10、B
11、D 12、A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氮 (2) (3)热稳定性
(4)化学变化 (5)a
14、答案:(1)B C; (2)C; (3)E; (4)D; (5)F; (6)G; (7)L; (8)A H;
15、答案:(1)CaCO3; ;
(2)漏斗NaCl、CaCl2;
(3)CaO+H2O=Ca(OH)2;
(4)BCD。
16、答案: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
(1)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17、解:①由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0g-547.2g=52.8g
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0gx 52.8g
x=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