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2 19: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单选题
下图是某沿海城市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该市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印度
2.关于该城市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B.三产的发展主要依靠生活服务业发展
C.产业布局由局部集聚走向全球性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3.发展航天产业对该城市的有利影响有( )
①完善基础设施 ②提高城市等级
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英国“丝绸之都”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位于曼彻斯特附近,与中国的交往有400多年的历史。早期该镇是英国服装纽扣制造中心,随着制作纽扣所用的布料由棉花向丝绸转变,小镇丝绸业不断兴起,在19世纪达到鼎盛,近代以来日渐衰落。当前小镇中的丝绸博物馆、丝绸商酒吧、部分保留着原貌的丝绸厂,都向人们展示着该地的丝路情缘。2018年曼彻斯特与西安直航的开通、“一带一路”的实施都给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丝绸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销售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服装产业基础好 D.丝绸蚕茧原料充足
5.下表为我国2018年软件行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数据。表中可反映出( )
省(市) 江苏 山东 上海 浙江 辽宁 北京 四川 福建 广东 陕西
收入(百亿元) 78 38 35 32 32 56 21 18 67 11
年增长率(%) 50 65 51 72 10 48 45 67 56 81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到2020年珠三角一些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6.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发展中( )
A.广州工业结构最合理 B.佛山工业化水平最高
C.东莞工业产值下降快 D.深圳新兴工业发展快
7.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B.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严重短缺
由于公司业务扩张及非首都职能的疏解,总部在北京的企业纷纷在外地设立子公司。经济距离是指两地之间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下图示意2009~2018年北京市企业总部与子公司所在城市经济距离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09~2018年,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的布局反映出( )
①2009~2014年,布局趋向于邻近地区
②2009~2014年,布局趋向于核心城市
③2014~2018年,经济距离总体增大
④2014~2018年,经济距离总体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 )
A.扩散地选择面较广 B.对空间距离不敏感 C.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 D.对生产成本不敏感
10.疏解首都城区的普通制造业,最适合转向( )
A.其他一线城市 B.河北省 C.北京市郊区 D.天津市
11.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为严重,有人称此种现象为“用工荒”。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甲类产业 B.乙类产业 C.丙类产业 D.丁类产业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1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按时间顺序排列就业结构的阶段,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5.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 )
A.技术 B.资源 C.交通 D.气候
海口市江东新区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包含面积为33km2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8年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并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以来,江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尤为突出。下图示意江东新区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1988~2019年,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过程中( )
A.侵占农田面积小 B.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禁止建设面积大 D.侧重城市重点建设
17.东寨港附近有一片区域用地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被红树林覆盖②交通受限③环境湿热④人为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但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适逢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发别是( )
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B.原料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0.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读“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2007年 0.1 50.1 49.8 6962.63
2008年 0.1 48.9 51 7806.54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与2007年相比不变
B.2008年该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的产值
C.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2008年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23.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
A.电子工业 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 D.花卉、园艺业
24.目前,该市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饱和”状态,若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下列关于该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5.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 )
A.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其产量
B.提高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
C.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的建设
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的三个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规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在下降
27.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 D.城市化水平明显上升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城市化区域。左图为我国沪宁杭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部分城市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B.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29.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安徽铜陵有中国铜都之称;黄山市古称徽州,因更好地保护、开发黄山风景区而设立。下图为“铜陵市和黄山市三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关于铜陵市和黄山市的产业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铜陵市较小 B.黄山市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第二产业比重黄山市较大 D.第三产业为铜陵市的支柱产业
31.造成铜陵市和黄山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禀赋 B.人口结构 C.城镇化水平 D.科技实力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传统工业是世界工业的标杆,南部城市慕尼黑原来以啤酒工业为主,啤酒节闻名于世,啤酒花和麦类是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慕尼黑现已转型成为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号称德国的“硅谷”,有著名的慕尼黑大学,科研机构云集,慕尼黑国际机场是德国第二大机场。慕尼黑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通过降低地价、税收等将传统工业迁入高科技工业园区。下图为德国南部啤酒花、麦类集中种植区及慕尼黑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慕尼黑啤酒产业发达的原因。
(2)慕尼黑由啤酒产业中心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分析其意义。
(3)简述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内,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目的。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哈德孙河口,1825年,随着运河开通,纽约地位迅速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周边的波士顿、费城等五个城市及周边的40多个中小城市上百个卫星城组成了“波士华城市带”目前纽约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现代交通四通八达,并拥有全球最大的空运系统。表格是1950-2019年纽约市主要行业的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19
制造业 103.9 94.7 76.6 49.6 33.8 24.3 7.6 6.7
服务业 50.8 60.7 78.6 89.3 114.9 145.7 170.7 238.5
贸易业 75.5 74.5 73.5 61.3 60.8 62.7 45.6 48.5
金融和房地产 33.6 38.4 45.8 44.8 52 49.1 54.9 61.8
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 33.2 31.8 32.3 25.7 22.9 21.3 27.2 34.8
(1)结合表格数据,归纳纽约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2)说明纽约市对本国的主要辐射功能。
3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渝城市群坐落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盆地为主。天然气储量丰富,页岩气、铜矿、铝土矿、硫铁矿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近年来,成渝城市群积极承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产业转移,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下图为成渝城市群地理简图,下表为上海市和重庆市2018年相关数据比较表。
项目 产值比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上海市 重庆市 上海市 重庆市
第一产业 0.3 6.8 -0.03 -0.2
第二产业 29.8 40.9 -0.01 0.15
第三产业 69.9 52.3 0.04 0.05
城镇化率 88.1 65.5 — —
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值结构比重-就业结构比重。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应向其他产业转移;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
(1)简述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特征。
(2)比较2018年上海市和重庆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异同点。
(3)从产业结构偏离度角度,分析重庆市城镇化率低于上海市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解析】
【分析】
1.
更好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发展早期以资源为主,进入2000年之后以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说明其应是发达国家的城市,AD错误;日本资源较短缺,B错误;根据该城市的产业结构推断,该城市应为美国的休斯顿,C正确。所以选C。
2.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休斯顿的产业发展是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末,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B错误, D正确;没有体现产业布局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D。
3.
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①正确;发展航天产业不会提高休斯顿的城市等级,②错误;发展航天产业不会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③错误;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4.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位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这里曾是英国的服装纽扣制造中心,说明麦克尔斯菲尔德良好的服装产业基础为其发展成为英国的"丝绸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故C正确;该区域的具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但不是主要的因素,故A不选;区域交通一直便利,但衰落过,因此不是主要因素,故B不选;英国属于温带区域,没有养殖桑蚕的条件,主要依托我国进口原料,故D不选。答案选择C。
【点睛】
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三点;(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5.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软件产业西部省区增长速度快,但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A错误;表中数据显示软件产业在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等集聚明显,B正确;东北(辽宁)软件产业增速比西部(四川、陕西)慢,C错误;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于东部,D错误;故选B。
6.D
7.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产业结构及产业升级。
6.
广州和东莞四种类型的工业占比变化都成负数,说明工业比重都下降,但无法判断产值下降的快慢,也不能说明工业结构是否合理,AC错;佛山四种类型的工业占比都为正,代表产业占比增大,但不意味着工业化水平高,B错;深圳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增加幅度大,代表新兴工业发展快,D对,故选D。
7.
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及资金密集型企业占比过大,后期经济增速放缓,只有依靠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来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B对;土地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是劳动力及资金密集型工业发展后期以及城市化发展后期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不够全面,ACD错;故选B。
【点睛】
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8.C
9.A
10.B
【解析】
【分析】
8.
读图可知,2009~2014年,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与北京企业总部的经济距离的变小, 由材料“经济距离是指两地之间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可知,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与北京企业总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因此说明布局趋向于核心城市,①错误;②正确;2014~2018年,经济距离总体增大,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
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与北京总部的经济距离较大,变化也较大,说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子公司扩散地选择面较广,A正确;对空间距离比较敏感,B错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C错误;技术投入较少,对生产成本比较敏感,D错误。故选A。
10.
疏解首都城区的普通制造业,最适合转向,劳动力和地价成本较低的河北省,B正确;其他一线城市,距离较远,且劳动力和地价成本高,不适合发展普通制造业,A错误;北京市郊区和天津市劳动力和地价成本也较高,也不适合发展普通制造业。
【点睛】
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二是有利于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三是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1.C
【解析】
【详解】
考查工业区位类型。
最容易出现 “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20%,乙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10%,丙类工业工资占产品成本比重高,即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40%以上,丁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20%左右。可知丙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最高,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选C。
12.A
13.B
【解析】
【分析】
12.
由图示可以看出,阶段Ⅰ工业总产值增长慢,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建立了大批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选A正确。
13.
阶段Ⅱ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珠三角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地,促使本地产业升级;此时逢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能源、矿产都十分缺乏。选B正确。
【点睛】
14.A
15.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各阶段生产力水平变化和产业转变等。识记内容,试题难度较小。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依次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就业人口结构应以狩猎采集为主,对应①;种植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对应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后,农业就业人口持续减少,就业人口开始转向工业,对应②;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目前对劳动力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弱,对应③。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
读图分析对就业结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小,A正确。资源、交通和气候对就业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按技术形态分,人类社会经历了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也有的人认为人类现在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信息社会。
16.D
17.B
【解析】
【分析】
16.
依据材料“江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尤为突出”可知,1988~2019年,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过程中,侧重城市重点建设,建筑用地面积扩大,C错误,D正确;由材料“海口市江东新区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并结合图示,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中侵占农田面积较大,没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AB错误。故选D。
17.
由材料“包含面积为33k2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知,东寨港附近有一片区域用地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沿海地区,最可能是沿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被红树林覆盖,人为保护好,禁止了开发,因此①④正确; 临海地区,交通条件应是较好,环境湿热不是未开发的原因,与周围环境是一样的。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新区开发的意义:1、有利于带动就业;2、有利于补齐民生设施;3、有利于农民增收。
18.B
19.D
20.C
21.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18.
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有地理区位、政策、劳动力、侨乡等优势,同时又适逢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遇,珠江三角洲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①错误;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⑥错误。故选B。
19.
夯实基础阶段因有地理位置、劳动力、侨乡、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稳步发展阶段工业实力大为增强,珠江三角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故选D。
20.
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布局不合理,①③④正确。故选C。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不存在坡地开荒问题,A错误;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发展导致酸雨增加,D错误;不合理农业生产活动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C正确。故选C。
【点睛】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综合城市化水平还包括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22.B
23.C
24.D
【解析】
【分析】
22.
该市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2007年相比没变,但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A错误;2008年该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的,所以其产值也超过第二产业,B正确;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了1.2%,但因生产总值增加,故第二产业产值并没有下降,C错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还较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居主导地位,因此该市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D错误。所以选B。
23.
金融、物流属于第三产业部门,C正确;电子工业、生物制药项都属于第二产业,AB错误;花卉、园艺业属于第一产业,D错误。所以选C。
24.
该市能源、资源不足,一方面可通过区域合作调入,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耗水少的工业部门及第三产业,②③正确;限制外来人口、提高土地价格不契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①④错误。所以选D。
【点睛】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5.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因为基础薄弱),但要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因为我国的工业高新技术产品还比较落后),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因为剩余劳动力太多了,必须发展能吸纳较多劳动力的第三产业)。综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
26.B
27.D
【解析】
26.
由图中信息可知,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
读图可知湖南省产业结构表现为: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二产业为主;202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推知:湖南省工业化稳步提升,A错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B错误;第三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C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伴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会有明显上升,D正确。故选D。
28.B
29.A
【解析】
【分析】
28.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群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是我国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创新能力较强,A错误;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亟待转移升级,B正确;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结构较合理,C错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高,资金充足,D错误。所以选B。
29.
据右图可以判断,在各区位因素中苏州市区位交通条件影响力最弱;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城市辐射力;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并不是交通条件差导致的,而是与该市的区位、政策等因素有关;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沪宁杭工业基地又叫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地带,也称长江三角洲),它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0.A
31.A
【解析】
【分析】
30.
根据图示信息,铜陵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4:75:21,黄山市第一、二、三产业产业比重分别8:51:41。所以铜陵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小,A正确;黄山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B错误;铜陵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黄山市大,C错误;铜陵市第二产业比重大,所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D错误。故选A。
31.
根据材料可知,铜陵市有中国铜都之称,有丰富的铜矿,因此工业成为其支柱产业;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其第三产业相对发达。所以造成铜陵市和黄山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资源禀赋,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点睛】
三角形坐标的判读: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下图:
32.(1)①周边有啤酒花和小麦、大麦集中种植区,原料优质且丰富;②位于河流上游,有丰富的洁净水源;③酿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传统工艺先进;④当地及欧洲市场需求量大;⑤当地啤酒节闻名于世,有利于推广品牌;⑥政府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
(2)①提高了高端产业的产值比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升级;②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更高,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有利于当地科技和教育的发展;④改善环境质量。
(3)①高科技企业投入大、收益高,同时风险也较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可以降低风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②德国传统工业发达,是高科技企业坚实的基础,高科技企业和传统工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③增加税收,提升经济效益;④提高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由图示可知,“德国南部啤酒花、麦类集中种植区”,慕尼黑周边有啤酒花和小麦、大麦集中种植区,原料优质且丰富;慕尼黑位于河流上游,有丰富的洁净水源;由材料“南部城市慕尼黑原来以啤酒工业为主,啤酒节闻名于世”可知,慕尼黑啤酒酿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传统工艺先进;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当地及欧洲市场需求量大;当地啤酒节闻名于世,有利于推广品牌;由材料“慕尼黑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通过降低地价、税收等将传统工业迁入高科技工业园区”可知,政府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
(2)
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慕尼黑现已转型成为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号称德国的‘硅谷’”,提高了高端产业的产值比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更高,引入高端产业有利于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有著名的慕尼黑大学,科研机构云集”,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入 高端产业,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有利于当地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高端产业环境污染小,并且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因此引进高端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3)
结合材料和已学过的知识,高科技企业投入大、收益高,同时风险也较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可以降低风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由材料“德国传统工业是世界工业的标杆”可知,德国传统工业发达,是高科技企业坚实的基础,高科技企业和传统工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可以增加税收,提升经济效益;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同,可以让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有工作,提高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
【点睛】
33.(1)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减少,说明第二产业占比降低;服务业、金融和房地产就业人数显著增加,说明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形成众多卫星城;与周边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发达的城市带;通过便利的交通及信息网络,促进人才等要素在全国范围流动,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纽约为背景,考查区域产业结构、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减少,说明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减少,第二产业占比降低;服务业、金融和房地产就业人数显著增加,说明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增加,第三产业成主导产业。
(2)
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从以下方面来体现: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功能。据材料可知纽约经济发达,大都市核心功能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航空线路等现代交通发达,交通枢纽功能强,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卫星城,促进卫星城的经济发展;产业带动功能强,并能促进美国东北部城市分工协作,促进东北部城市带的形成;凭借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和信息网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全国范围的交流与流动,使纽约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
34.(1)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数量多,分布广泛;整体东部多,西部少;东北部以天然气为主,东南部天然气、盐矿、煤、铜等均有分布。
(2)相同点: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都为“三、二、一”模式。
不同点:重庆第一、第二产业占比都高于上海,第三产业占比低于上海。
(3)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为一0.2,上海为一0.03,说明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远多于上海,农村人口过多;重庆第二产业偏离度为0.15,上海为一0.01,说明重庆工业劳动力缺乏,城市工人数量不足,上海工业人口基本饱和,略微过剩;城镇化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重庆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上海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因此重庆城镇化率低于上海。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及产业发展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天然气储量丰富,页岩气、铜矿、铝土矿、硫铁矿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可知,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数量多,分布广泛;读图可知,矿产资源分布整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东北部以天然气为主,东南部天然气、盐矿、煤、铜等均有分布。
(2)
读表可知,2018年上海市和重庆市三大产业结构相同点点是第一产业占比最低,都小于10%;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都高于50%,产业结构都为“三、二、一”模式,产业结构较优;二个城市三大产业结构不同点表现为重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6.8%,上海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0.3%,重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高于上海;重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40.9%,上海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29.8%,重庆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高于上海,重庆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为52.3%,上海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69.9%,重庆第三产业占比低于上海。上海产业结构优于重庆。
(3)
读表可知并结合材料“产业结构偏离度=产值结构比重-就业结构比重。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可知,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为一0.2,上海为一0.03,二者都为负,说明二个城市第一产业均存在剩余劳动力,而且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值要小于上海,说明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远多于上海,农村人口过多;重庆第二产业偏离度为0.15,重庆第二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上海为一0.01,说明上海第二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从而说明重庆工业劳动力缺乏,城市工人数量不足,上海工业人口基本饱和,略微过剩;城镇化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重庆城镇化率为65.5%,上海城镇化率为88.1%,重庆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上海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因此重庆城镇化率低于上海。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