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导学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9 15: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庆五十中学导学稿
初二 年级 语文 学科 授课时间
课题
小石潭记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凉的心境。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
3.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前预习导学
了解作家作品及文体
1、介绍作者柳宗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记”这种文体
朗读课文,梳理字音字词。
3、给加点字注音。
隔篁( )竹 水尤清冽(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
俶尔远逝(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寂寥( ) 龚古( ) 恕己(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 尤: (2)佁然不动??? 佁然: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4)斗折蛇行??? 斗: ?蛇: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6)不可久居?? 居:
(7)悄怆幽邃??? 悄怆: (8)以其境过清? 以: 清:
我的预习情况:(有哪些不懂的)
课堂学习研讨
总结预习作业,谈话导入新课
一、结合下列问题,整体把握文意。
①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节的大体内容)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③潭上有什么景物?
④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内训练巩固
二、疏通文意,重点翻译下面的句子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综合运用。
1、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些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样的特点?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3) 文中的“动”景与“静”景的结合。
2、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
课后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2、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3、“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4、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5、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延伸写作
1、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选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当时的心情。
教后记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