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7 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归 园 田 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县县城内。纪念馆现有馆、祠、墓三大主体工程,三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迥廊串接,假山鱼池装点。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以及陶学研究成果和历展代名流咏陶书画等称列览。 陶渊明纪念馆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兴:起来。长:丛生。
荷:扛着。但:只要。
狭:狭窄。愿:意愿。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应,迎合气质,本性笼中鸟愚拙遮盖昏暗模糊轻柔缓慢的上升自然界,田园生活空寂的屋子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6句,写个性与思想);
.“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
.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写出归隐后的心旷神怡。?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归园田居
(前六句) (中十二句) (后两句)
误落尘网 景物优美 村居闲适
渴归自然 心旷神怡 复返自然
主旨:
手法:直抒胸臆,以喻过渡描图绘景,借景抒情呼应开头,一气呵成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冲淡平和的内心文笔淡雅 意境深远 风格如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饮 酒 ①陶渊明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