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16:15:1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重点)
2.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
学法指导:
1.初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借助想象,读出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宫市。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二、预习任务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4.感知人物形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_____)
年龄: ______
职业: __________
劳动地点:______________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目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____)
外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地位悬殊)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ì) 一丈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3.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课中导读】
一、自读任务
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
注意: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伐薪( )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
辗冰辙( ) 两鬓 ( ) 红绡( ) 系向( )
(2)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文中标画停顿)
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
(3)读出感情。
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①苍苍:
②何所营:
③可怜:
④辗:
⑤翩翩:
⑥骑:
⑦敕:
⑧叱:
⑨牵向北:
2.重点句子翻译。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口头翻译全文。
三、内容解读
(一)述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提示:抓记叙的“六要素”。)
(二)析
1.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文中标记)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同情卖炭翁的是哪一个词?
明确:
3.“可怜”一词有哪些含义?由此我们想到卖炭翁的命运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______)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_______)
明确:_____
4.诗中“可怜”是怜悯,那么卖炭翁哪些与“炭”有关的事让人怜悯呢?
明确:
解读“烧炭苦”:
(1)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明确:
(2)这三句中有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明确:
(3)写了几个部位?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
(4)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
明确: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几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6)“衣正单”“愿天寒”包含老翁怎样的心理?“可怜”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
解读“运炭苦”:
(1)运炭有哪些艰难?
明确:
(2)“运炭”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明确:
解读“失炭苦”:
(1)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
明确: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什么?
明确:
(3)从“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中你看出了什么 “红纱、绫”对卖炭翁有用吗?
明确:
(三)探
1.“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
明确: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了解诗人白居易文学创作的特色。
明确: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
4.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明确:
5.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遭遇,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五、随堂练习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六、作业布置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展开联想,课下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课后导练】
卖炭翁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特定的词。
(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
(3)“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 。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
2.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4.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唐诗三首》同步检测
(满分:65分 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积累(33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邺城(yè) 伐薪(xīn) 石壕吏(háo)
B.老妪(yù) 俄顷(qīng) 沉塘坳(ào)
C.幽咽(yàn) 布衾(qīn) 口称敕(chì)
D.挂罥(juàn) 突兀(pài) 三重茅(chóng)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暮投石壕村(投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5.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今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夸张)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借代)
7.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8.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9.理解型默写。(5分)
(1)《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3)《卖炭翁》中反映宫市霸道不公、剥削劳动人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以诗论史,被誉为“诗史”。
B.《石壕吏》构思巧妙,藏问于答。明写老妇,暗写差役。诗人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诗人遭遇了大风破屋。面对这场风雨,诗人的情感只是焦急和无助。
D.《石壕史》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较为精彩的描写。
11.下列对《石壕吏》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夜捉人”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C.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
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1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13.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6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__。(1分)
2.诗人对文中小吏的描写只用了“呼”与“怒”,请根据这个特点及老妇的其中一句“致词”,设计小吏的问话。(2分)
小吏:________
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春望》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但两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春望》抒发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而《石壕吏》则表达出作者的矛盾心理:既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13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文中画线句子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2分)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4分)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3分)
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4分)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问题。(13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现了《卖炭翁》一诗的不同场景,请从文中选择最恰当的诗句为任意一幅配诗,并根据上下文写出卖炭翁此时的内心独白。(3分)
我为(_____)图配诗为:_______。此时卖炭翁的内心独白是:______。
2.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作为现实主义诗歌,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都反映了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请概括说明这种疾苦在卖炭翁和老妪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6分)
(链接材料)
石壕史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史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国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答案:
一、
1.A 解析:B.顷qǐng。C.咽yè。D.兀wù。
2.D 正确的划分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3.C 解析:翩翩:轻快的样子。
4.A “直”同“值”,价钱。
5.C
6.D 解析:本项是对比。
7.D 解析:D项的正确翻译应为:“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8.B
9.(1)独与老翁别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C 解析:诗人的情感不只是焦急和无助,还有愁苦、担忧、祈盼等。
11.C
12.A 解析: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A错误。
13.D 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一)
1.苦
2.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点交出来!
3.示例:①忧国思家 ②同情百姓的遭遇 ③希望百姓可以参加战争,共赴国难(赞颂老妇的牺牲精神)
(二)
1.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2.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解析】
“倚杖”的意思是“身体倚靠着拐杖”,可见“我”年老体衰,文中“老无力”与此意同。“我”叹息的原因需从“我”和家人、群童,乃至乡邻的生活状况、战乱纷扰的背景(“自经丧乱”可见“我”身处战乱)来思考、归纳。
3.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诗人凄苦的生活。
4.安史之乱这一背景下老百姓苦难的生活;抒发诗人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三)
1.示例1:我为【甲】图配诗为: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或晓驾炭车辗冰辙) 此时卖炭翁的内心独白是:这场雪下的好呀,今天这车炭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卖了炭再买点粮食和棉花,让家人吃顿饱饭、做件棉衣。
示例2:我为【乙】图配诗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此时卖炭翁的内心独白是:唉!本来想着卖了这车炭,买些粮食回家,让家人吃顿饱饭呢,这下什么都没有了。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2.宫使掠夺的残酷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反衬手法的作用。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作用是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一车炭,千余斤” 实际价值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的价值相差悬殊,诗歌运用反衬手法,揭露了统治者残酷掠夺人民的本质。“牛困人饥”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疲惫艰辛,“翩翩”形容两太监趾高气扬的样子,通过反衬,突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示例:《卖炭翁》中的老翁为解决基本生活辛苦地伐薪烧炭,却遭到宫使无情地掠夺;《石壕吏》中的老妪三个儿子都去参战,且两个儿子已经战死,自己又不得不前往战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上节课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有一句“忍能对面为盗贼”,其中的“盗贼”是杜甫的戏称。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首诗中的“盗贼”却是名副其实的盗贼。
题解:叙事讽喻诗。原作题下有题注——“苦宫市也”
背景资料:《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自读任务
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
明确: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伐薪(xīn)   翩翩两骑(piā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辗冰辙(niǎ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āo) 系向( jì)
2.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意: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
3.读出感情。
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辗: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的样子。
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2.重点句子翻译。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翻译第一节: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翻译第二节: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四、内容解读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提示:抓记叙的“六要素”。)
(二)析
1.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烧炭(开头六句)→运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同情卖炭翁的是哪一个词?
明确:可怜。
3.“可怜”一词有哪些含义?由此我们想到卖炭翁的命运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可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
明确:苦。
4.诗中“可怜”是怜悯,那么卖炭翁哪些与“炭”有关的事让人怜悯呢?
明确:烧炭、运炭、失炭→苦
●解读“烧炭苦”:
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明确:“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2)这三句中有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明确:肖像描写。
(3)写了几个部位?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脸:焦黄色;鬓发:灰白;十指: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4)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
明确:“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几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来生活就够困苦、艰辛,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几句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6)“衣正单”“愿天寒”包含老翁怎样的心理?“可怜”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解读“运炭苦”:
运炭有哪些艰难?
明确:“一尺雪”——雪很厚,运输艰难
“晓”——非常早,很冷
“辗冰辙”——车负重,路滑,很艰难
“日已高”——时间长,路途遥远
“牛困人饥”(互文)——饥寒交迫,疲劳
(2)“运炭”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明确:动作描写。集中体现了卖炭的艰辛。
●解读“失炭苦”:
(1)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
明确: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及狐假虎威、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情态。(从“翩翩”“把、称、叱、牵”这几个词可以看出。)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什么?
明确:写出了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也无可奈何的心理。
(3)从“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中你看出了什么 “红纱、绫”对卖炭翁有用吗?
(三)探
1.“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
明确: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了解诗人白居易文学创作的特色。
明确: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社会制度、社会环境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这就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特点。(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4.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明确: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
5.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六、本课小结
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天下为己念,执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齐读古诗《卖炭翁》)
七、随堂练习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八、作业布置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重点)
2.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
学法指导:
1.初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借助想象,读出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宫市。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二、预习任务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4.感知人物形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苦)
年龄: 翁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终南山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衣着: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官使驱将惜不得
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目的: 身上衣裳口中食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霸)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xīn)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zhé)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木柴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灰白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谋求、需求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调转 叱:吆喝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 直:同“值”,价钱
3.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身上衣裳 口中食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课中导读】
一、自读任务
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
注意: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伐薪(xīn)   翩翩两骑(piā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辗冰辙(niǎ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āo) 系向( jì)
(2)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
(3)读出感情。
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辗: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的样子。
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2.重点句子翻译。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翻译第一节: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翻译第二节: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三、内容解读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提示:抓记叙的“六要素”。)
(二)析
1.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烧炭(开头六句)→运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同情卖炭翁的是哪一个词?
明确:可怜。
3.“可怜”一词有哪些含义?由此我们想到卖炭翁的命运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可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
明确:苦。
4.诗中“可怜”是怜悯,那么卖炭翁哪些与“炭”有关的事让人怜悯呢?
明确:烧炭、运炭、失炭→苦
●解读“烧炭苦”:
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明确:“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2)这三句中有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明确:肖像描写。
(3)写了几个部位?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脸:焦黄色;鬓发:灰白;十指: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4)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
明确:“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几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来生活就够困苦、艰辛,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几句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6)“衣正单”“愿天寒”包含老翁怎样的心理?“可怜”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解读“运炭苦”:
运炭有哪些艰难?
明确:“一尺雪”——雪很厚,运输艰难
“晓”——非常早,很冷
“辗冰辙”——车负重,路滑,很艰难
“日已高”——时间长,路途遥远
“牛困人饥”(互文)——饥寒交迫,疲劳
(2)“运炭”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明确:动作描写。集中体现了卖炭的艰辛。
●解读“失炭苦”:
(1)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
明确: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及狐假虎威、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情态。(从“翩翩”“把、称、叱、牵”这几个词可以看出。)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什么?
明确:写出了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也无可奈何的心理。
(3)从“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中你看出了什么 “红纱、绫”对卖炭翁有用吗?
(三)探
1.“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
明确: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了解诗人白居易文学创作的特色。
明确: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社会制度、社会环境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这就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特点。(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4.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明确: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
5.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五、本课小结
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天下为己念,执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齐读古诗《卖炭翁》)
六、随堂练习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课后导练】
卖炭翁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特定的词。
(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
(3)“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 。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
2.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卖炭翁》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上节课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有一句“忍能对面为盗贼”,其中的“盗贼”是杜甫的戏称。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首诗中的“盗贼”却是名副其实的盗贼。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叙事讽喻诗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了解宫市制度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自读任务
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读准字音:
bìn
zhé
niǎn

chì
chì
jiāng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本诗多为七言,可用"二/二/三"式停顿。
读出节奏:
/
/
/
/
/
/
/
/
/
/
/
/
/
/
/
/
示 例:
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地点在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
外貌描写
设问 烧炭的辛苦
卖炭的目的
心理描写 矛盾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卖炭途中的艰难
蓬头垢面、生活困苦
卖炭翁的形象:
读懂内容:
翻译第一节: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
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
泞中休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衣着光鲜、趾高气扬
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强取豪夺 横行霸道
翻译第二节: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
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
的价格。
卖炭翁千辛万苦烧了一车炭,冒雪拉到市场上准备卖个好价钱,结果却被宦官及其手下强行拉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最后这一车炭只换回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简述卖炭翁的故事
叙事诗:
对比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
宫使
外貌
动作
数量词
蓬头垢面、生活困苦
衣着光鲜、趾高气扬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强取豪夺 专横跋扈
可怜
可恨
合作探究
提问:同学们,“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认识作者
提问: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明确:社会制度 社会环境
这就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
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记叙……揭露了……表达了……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本课小结
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天下为己念,执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齐读古诗《卖炭翁》)
随堂练习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
 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身上衣裳
口中食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C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A
作业布置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宫市掠夺社会黑暗
卖炭翁
对比

使
烧炭
运炭
失炭
悲苦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