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3.2宇宙的边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3.2宇宙的边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16:2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穆晶晶 兴城市高级中学
教材分析:
《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志,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发表了自己对宇宙的众多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高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高中课程的特点,对于说明文,初中也已经接触过,但是对于这么一篇解说词,还是第一次,而且又是有关宇宙的知识,学生比较好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宇宙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解说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求知欲和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
2、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从古至今让人类有无限的遐想,吸引着人类一直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探索成果———《宇宙的边疆》。
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可见,《宇宙》风靡全球,反响热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宇宙》的截取片段,领略它的风采。
(播放《宇宙》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认识宇宙:
“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等,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宇宙的言论,谈一谈,也可以讲讲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明确: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幼稚的推测。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宇宙有限轮,大爆炸理论,宇宙无始无终论。
四、解说词:
1、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2、解说词的特点:
①有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
②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用优美的语言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解说顺序。)
问题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分几个部分,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布局有何好处?
明确: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一.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以及宇宙的广阔.(1-6段)
二.解说星系的组成.(7-11段)
三.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12-14段)
四.解说彗核.太阳系及其行星.(15-16段)
五.以美丽的地球及人类的知识与探索作结.(17-18段)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由大到小、 由整体到局部)
星系: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离地球200万光年
银河系:离地球4万光年
慧核:离地球1光年
地球: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由远到近)
顺序:空间顺序
好处:(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问题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问题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六、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篇解说词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巧用拟人;又有大量的抒情和议论,充满情感,富有哲理性;罗列大量数据,用词准确严密。
A.修辞:生动形象
1.“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排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使命,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2.“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比喻。用尘埃的小来衬托宇宙的浩瀚。
3.“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比喻、拟人。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没及我们的脚趾,溅湿我们的踝节”表明我们的探索刚刚开始。用“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宇宙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4.“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拟人。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5.“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有大的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的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比喻、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恒星的大小和质地的区别。
6.“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拟人。写出了恒星的不同运行状态。
7.“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排比。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B.列数字:准确严密
1.“一束光每秒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地球的周长。”
2.“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
3.“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
……
用确切的数字来说明,能够给人具体印象,另“约”字的运用,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抒情议论:激情哲理
1.“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抒情
2.“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议论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抒情
问题5.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前三段后两段),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小结:
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本文几乎在每个天体空间的说明中都运用了数字说明。否则人们就对天体特征模糊不清。
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大量的比喻把人们难以想象的宇宙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说明文的可读性。
本文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但通篇又极具层次感,这是电视解说词的最大特点。它必须随时随电视画面而改变说明的内容。
一篇好的解说词,给人们介绍知识的同时又能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受。《宇宙的边疆》具有以上特点,成为了解说词中的典范。
七、合作探究,主旨感悟
思考: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
(小组讨论)
明确:有,是暂时的;没有,是扩张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宇宙的边疆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探究: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
(小组讨论)
明确:①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②宇宙无涯,地球很渺小:……
③宇宙无涯,人类很幸运:……
……
具有一种精神——一种科学的精神。
主旨感悟: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八、结束语: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家宝
九、作业布置:
遥望灿烂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根据你所了解的与星空有关的知识,精心构思,写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宇宙的边疆”,当中充斥着很多的宇宙知识,教师的责任是从语文的角度去讲解这篇课文,切莫陷入对宇宙知识的讲解之中。那样不仅偏颇,而且一名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将宇宙的知识讲清楚明了。结局只能是浪费时间也讲不出所以然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