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3 07:41: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知识提要】
知识点1.“记”类文章的由来
“游”是一种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活动。早在有文字记录以前,人们便口耳相传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舜、大禹等奔走九州的游踪。夏、商、周以来,诸侯朝见天子与诸侯间的会盟,士人的游学、游说,以及熙熙攘攘的商旅,其乐融融的郊游,使得先秦的旅游舞台颇不寂寞。旅游实践形诸文字,关于旅游的片段记述也就产生了,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所赞同的理想生活状态,也应该是当时春游的真实写照,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抒写春游的散文文字。“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涉江》)屈原在这里描绘的是凄苦的行旅历程,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与景的交融和谐不就是后世的游记作品着力营造的境界么?
知识点2.游记的分类:
记事描景《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类《醉翁亭记》、说理类《石钟山记》
知识点3.景物描写相关知识梳理:
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
(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
(3)动静、虚实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介绍游览的进程
(3)渲染气氛
(4)突出人物思想
(5)衬托人物心情。
知识点4.游记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基础); 议论、抒情(升华)。
知识点5.文段形式的鉴赏:包括鉴赏手法和语言两个方面。
手法的鉴赏:1.结构层次:文章(文段)的思路、线索、顺序,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抒情(直接、间接抒情) 、
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反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虚实相生、详写略写等
语言的鉴赏:1.遣词造句:词语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
对偶、反复等
3.语言风格:准确、简洁、周密、平实、清晰、生动、流畅;清淡朴素、绮丽华美,直白率真、含蓄蕴藉,沉郁苍凉、豪迈刚劲等
温馨提示1. 阅读方法总结:
四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
首先,既然是游记,和现代游记一样,需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个游览情况。
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要学习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后,还得清楚作者是怎样写景,怎样抒情的,还得分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温馨提示2.阅读步骤总结: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把握。初读需要集中注意力,浏览一遍。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不予深究,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为什么,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在人物身上,表现出怎样的品格、性格。做到“了其大意,不求甚解”,能懂六七成即可,但同时必须对文段中有疑问的地方,用符号标示出来。此时,也可配合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此步骤当中,要充分利用所给的几道题目,如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阅读者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再加上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一般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文段后的注释也不可疏忽,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通过第二步,阅读者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将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此举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若能熟知文言文概括推断题的常见设误类型(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是非混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反过来再去阅读全文,许多疑惑会迎刃而解的。
常见古代文言文文体分类:
一、记叙类
1、 人物传记
此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通常是通过主人公的几件事来塑造人物形象,当然也要适当关注塑造人物形象使用的方法。
课文篇名中常有“传”、“列传”、“本纪”、“世家”、“逸事”、“记……事”等标志。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左忠毅公逸事》。
2、“记”
“记”有分类,一类是以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抒发作者的情感或人生的志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另一类是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类作品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亭记”、“楼记”“堂记”类的作品,它们的行文脉络通常是先叙述此亭(楼、堂)建造、得名的缘由或地理位置、四周的景致,然后由此兴怀,阐发自己对人事的看法,如《黄州快哉亭记》。
3、“志”
“志”类似于“记”,以记事抒情为主,如《项脊轩志》。
二、抒情类
1、“赋”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因为它经历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一系列的变迁,不同时期的赋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有的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声赋》。不管如何,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
2、“辞”
“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
三、议论类
1、“说”
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2、“论”
“论”有政论、史论之分。政论有贾谊的《论积贮疏》,不过现行的沪教版已不选了。 史论有《过秦论》,一般史论的表达方式为叙议结合,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议论;写作意图是借古讽今,借史实讽谏当朝统治者。
3、“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实则是诗词的评论,属于文艺理论,如《人间词话》、《六一诗话》。
四、应用类
1、“序”
“序”在文言文中比较庞杂,姑且将之置于应用类中。它有“书序”“赠序”“诗序”之分。
(1)书序
即写在书前书后的序言,在现代文中也常见。按出现的位置分,在书前的称“序”、“叙”(是“序”的通假字),出现在书后称“跋”、“后序”;按作序人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一般书序的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如《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需要指出的是《〈伶官传〉序》,它特殊之处为既是《伶官传》这篇文章(不是书)的序,同时也是借用史论的形式写序。
(2)赠序
现代文中已不见此类文体。现行的语文教材也把这类文体的文章删去了,然而它们在一些试卷中常常出现。它们的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3)诗序
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如《琵琶行》(并序)。
2、“表”
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多为陈情谢贺。如《陈情表》、《出师表》。
3、“疏”
也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注重分条陈述。如《谏太宗十思疏》
4、“书”
书信体文章,如《答司马谏议书》、《报任安书》。
5、“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链接中考】
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因为______。
【答案】
4. A
5. 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6. (1).用实心办实功 (2).骚人赏 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4题详解】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所以选A。
【5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
【6题详解】
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层欣赏和深层欣赏。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而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中^#国教@育出&%版网]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an):回旋,弯曲。④坌(ben):并,一起。⑤榱(cui):椽子。⑥墀(chi):台阶。⑦虡(ju):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17.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18.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答案】
15. A
16.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 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18. 示例:“忧人”“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遗憾);B.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长,高/培养);C.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记述,写/立志);D. 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所以/原来)。故答案为A。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的意思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风光山水,交织在一起如灿烂锦绣。故正确的句读是: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本意境的理解。语句“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的意思是: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营造出了一种清朗的意境。并赋予“松”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月和松,表现了环境的清朗,景致的闲适。这也正是作者闲适心境的写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是说患得患失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也会消失。 “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重点在于写四周之景令人变得更加恬淡、纯净,所以用“洗心”更符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并没有像吴均等人有隐居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陋室铭》中看出。所以用“洗心亭”比用“息心亭”更好。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接。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 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 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 无复有人看花来者。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4. 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15. 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12. B 13. D
14. 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15.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解答时,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A为了;B因为;C认为;D用。故选B。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故选D。
【14题详解】
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然而;“以”因为(或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望)”。
【15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2019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 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9. (1). 驼背,指老年人。 (2). 清。 (3). 错杂的样子。 (4). 就,靠近,到。
10. B
11. (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2.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伛偻提携”翻译为“老人小孩”,“伛偻”意思是“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洌 ”翻译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意思是“清”。“ 杂然而前陈者”翻译为“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 则必即丰乐以饮”翻译为“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即”意思是“到”。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表承接。B:在/比。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D:都是“用”的意思。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中“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据此翻译。(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句中“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取乐于山泉之间”正常的语序为:于山泉之间。据此翻译。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从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可以看出“公之乐”的所在。据此作答。
【译文】: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呀。
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濯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桃花源记》)
D. 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9.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12. 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
8. C 9. D
10. 余/游慈湖山中
11.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12.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濯:洗涤/洗涤
B.遗:给予/给予
C.及:赶得上/到
D.置:放置/放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D项中的 “之”,意思都是代词;A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之”,是动词,意为“去、往”;C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的”。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这是一个主谓句,“余(我)”是主语,“游慈湖山中”是谓语。依此分析断开即可。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苍然,苍翠的样子;几案,桌案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写其生命力顽强;“至于忍寒苦,安澹泊”写其能忍寒苦,安于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写其生长条件简单,易养;“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写其能入药,有延年益寿的功用。“可数十年不枯”“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意甚爱焉”表达了作者对石菖蒲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附着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否安好。
【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4.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16.结合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2分)


答案:
(二)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6分)
14.B
评分说明:(2分)A“以”字是“因为”的意思。C是倒装句。D“以信孔子之言”的“之”字是助词“的”。“无丝竹之乱耳”的“之”字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
15.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予”“夷”“名”得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得1分。
16.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 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9.(1)向西(2)看(3)停止(4)睡觉
10.C
11.(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2.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 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 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 称:称
D.轩然与之并 并:合并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3分)
译文: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3分)
译文:

5.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 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4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3.D
4.(1)(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
(2)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
5.诗歌的卓越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
示例略。
【公校真题】
【2020秋季一中集团第三次月考】
林泉高致(节选)
郭熙
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 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 得亭榭而明快, 得渔钓而旷落①, 此山水之布置也。
山, 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 其肩股②开张, 基脚③壮厚, 峦岫冈势④陪拥⑤相勾连, 映带不绝, 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 谓之不孤, 谓之不仆⑥。下者血脉在上, 其颠半落⑦,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⑧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 谓之不薄, 谓之不泄⑨。高山而孤, 体干有仆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
石者天地之骨也, 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 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山无烟云, 如春无花草。
山无云则不秀, 无水则不媚, 无道路则不活, 无林木则不生, 无深远则浅, 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注】①旷落:空旷寥落。②肩股:肩膀和大腿, 这里指山的中部。③基脚:墙角, 这里指山的基底。④冈势:山冈。⑤陪拥:追随,簇拥。⑥仆:向前跌倒, 扑倒。⑦半落:形容隐约看不真切。⑧堆阜:土堆。⑨泄:(气势)倾泻、泄露。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ー项是(2分) ( )
“以草木为毛发”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的“以”字的含义是ー样的,都是“因为”的意思。
“谓之不孤”中的“谓”有“对某人说”“叫做”“评论”等义项, 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叫做”之义。
成语“厚此薄彼”的“薄”有“轻视”的意思,以此推断,“谓之不薄”和“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的“薄”都可解释为“轻视”。
“山无云则不秀”与“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中的“秀”的含义是ー样的,都是 “秀丽”的意思。
【答案】10、В
A中的前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才是因为的意思;C中薄雾冥冥的薄是迫近、接近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的秀的意思是繁密。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ー项是(2分) ( )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答案】11、C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4分,每题2分)
(1)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译文:
(2)水者天地之血也, 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译文:
【答案】(1)所以山得到水的映衬就活了起来,得到草木装点就显得繁荣。(“故” 1分,整个句意通顺1分)
(2)水,是天地万物的血液,血液重在循环流动而不凝滞。(判断句翻译1分,句意通顺1分)
13.本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你认为他会喜欢欧阳修笔下的“丰山”吗 为什 么 (4分)
链接材料: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示例:会,(1分)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这些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オ美,(1分)而丰山上 有山峰,有泉,有亭,有林木,(1分)所以,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1分)
【参考译文】
山,把水当作血脉,把草木当作毛发,把烟霞云彩当作神情姿态。所以山得到水的映衬就活了起来,得到草木装点就显得繁荣,得到烟霞云彩点缀就显得俊秀明媚。水,把山当作门面,把亭榭当作眉眼,把捕鱼垂钓当作精神。所以水得到山的衬托就显得妩媚,得到亭榭的润色就显得明快,得到渔钓之人的修饰就显得空旷寥落, 这是山水画的格局安排。
山,有的高有的低。高山的血脉在下,其形状犹如人的四肢伸展开,山的根基壮实厚重,峰峦山冈相互追随 簇拥,彼此勾连,萦绕不断,这就是高山。所以像这样的高山,叫作不孤立,不颠仆。矮ー点的山,血脉在上,山 顶若隐若现,山的颈部相互攀缘,根基庞大,土堆隆起,往下深插,没有办法测量它的深浅,这就是浅山。所以像 这样的浅山,叫作不单薄,不倾泻。高山倘若孤立,山体便会有仆倒的可能;浅山倘若单薄,精神气韵就有泄露 的可能,这是山水画应有的体裁样式。
石头,是天地万物的骨骼,骨骼重在坚硬深藏而不肤浅地显露。水,是天地万物的血液,血液重在循环流动 而不凝滞。
山如果没有烟云,就好像春天没有花草。
山没有云就不够秀丽,没有水就不够妩媚,没有道路就不够鲜活,没有树木就缺乏生机,没有深远的景色就 显得浅,没有平远的景色就显得过近,没有高远的景色就显得低下。
【2020秋季师大附中博才实验第一次月考】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子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太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園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什阴下。有刘唐年主薄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圆,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闵中,以后会未可期,请子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离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聚,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易,会意字,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易·系辞下》:“上古六居面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引申之义为替代。本文中“则园已易主”可以由“替代”引申为“改变”之意。
B.“既来之,则安之”中“既”是“已经”的意思,以此推断, “既辟地矣” 中的“既”也可以解释为“已经”。
C.“时何氏方作堂竹间”中的“时”与“时参塞独不饮”“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均为“那个时候,当时”的意思。
D. 华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中的“适”字有“相合”“舒服” “去" 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舒服”之义。
【答案】D 此处“适”是“去”的意思。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2分)
例:以枣汤代之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B.以刀劈狼首(《狠》)
C.可以为师矣(《论语》 )
D.全石以为底(《小石谭记》)
【答案】B 例句和B选项均为“用”的意思。A.因为; C.凭借; D.把,......为,. .把....作为
1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答案】主人虽然是个市井之人,但因为我的缘故,他也会稍稍培育治理(这株树)。(给分点:以、予、故、省略句)
14.这篇游记散文宛如山水写意,流露出作者浓厚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章写到的野游细事具体说说其情趣(写出两件即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 分)
【答案】每当海棠花盛开时,必携好友来赏花,并在树下摆酒畅饮的欢快;在尚氏宅第小板阁小憩的潇洒与不拘小节:睡醒后,听崔成老弹雷氏琴,仿佛不在人间的超然;入何氏园子,感受在竹阴下饮酒的幽雅与惬意;品尝“甚酥”的快乐;归途中乞求橘树移植雪堂的雅兴。(事件加情趣,意对即可。任答两件即给2分。)
启示:我们应该学会从生活中的细小事件中寻找快乐,如赏一朵花开,如与好友一起畅游。如培育一株绿植,品尝到一种美食,听到一首好的曲子..... (能写出从生活的细小事件中找到乐趣,意对即可。1分。)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积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知识提要】
知识点1.“记”类文章的由来
“游”是一种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活动。早在有文字记录以前,人们便口耳相传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舜、大禹等奔走九州的游踪。夏、商、周以来,诸侯朝见天子与诸侯间的会盟,士人的游学、游说,以及熙熙攘攘的商旅,其乐融融的郊游,使得先秦的旅游舞台颇不寂寞。旅游实践形诸文字,关于旅游的片段记述也就产生了,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所赞同的理想生活状态,也应该是当时春游的真实写照,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抒写春游的散文文字。“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涉江》)屈原在这里描绘的是凄苦的行旅历程,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与景的交融和谐不就是后世的游记作品着力营造的境界么?
知识点2.游记的分类:
记事描景《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类《醉翁亭记》、说理类《石钟山记》
知识点3.景物描写相关知识梳理:
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
(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
(3)动静、虚实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介绍游览的进程
(3)渲染气氛
(4)突出人物思想
(5)衬托人物心情。
知识点4.游记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基础); 议论、抒情(升华)。
知识点5.文段形式的鉴赏:包括鉴赏手法和语言两个方面。
手法的鉴赏:1.结构层次:文章(文段)的思路、线索、顺序,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抒情(直接、间接抒情) 、
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反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虚实相生、详写略写等
语言的鉴赏:1.遣词造句:词语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
对偶、反复等
3.语言风格:准确、简洁、周密、平实、清晰、生动、流畅;清淡朴素、绮丽华美,直白率真、含蓄蕴藉,沉郁苍凉、豪迈刚劲等
温馨提示1. 阅读方法总结:
四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
首先,既然是游记,和现代游记一样,需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个游览情况。
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要学习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后,还得清楚作者是怎样写景,怎样抒情的,还得分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温馨提示2.阅读步骤总结: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把握。初读需要集中注意力,浏览一遍。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不予深究,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为什么,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在人物身上,表现出怎样的品格、性格。做到“了其大意,不求甚解”,能懂六七成即可,但同时必须对文段中有疑问的地方,用符号标示出来。此时,也可配合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此步骤当中,要充分利用所给的几道题目,如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阅读者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再加上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一般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文段后的注释也不可疏忽,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通过第二步,阅读者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将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此举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若能熟知文言文概括推断题的常见设误类型(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是非混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反过来再去阅读全文,许多疑惑会迎刃而解的。
常见古代文言文文体分类:
一、记叙类
1、 人物传记
此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通常是通过主人公的几件事来塑造人物形象,当然也要适当关注塑造人物形象使用的方法。
课文篇名中常有“传”、“列传”、“本纪”、“世家”、“逸事”、“记……事”等标志。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左忠毅公逸事》。
2、“记”
“记”有分类,一类是以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抒发作者的情感或人生的志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另一类是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类作品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亭记”、“楼记”“堂记”类的作品,它们的行文脉络通常是先叙述此亭(楼、堂)建造、得名的缘由或地理位置、四周的景致,然后由此兴怀,阐发自己对人事的看法,如《黄州快哉亭记》。
3、“志”
“志”类似于“记”,以记事抒情为主,如《项脊轩志》。
二、抒情类
1、“赋”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因为它经历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一系列的变迁,不同时期的赋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有的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声赋》。不管如何,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
2、“辞”
“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
三、议论类
1、“说”
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2、“论”
“论”有政论、史论之分。政论有贾谊的《论积贮疏》,不过现行的沪教版已不选了。 史论有《过秦论》,一般史论的表达方式为叙议结合,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议论;写作意图是借古讽今,借史实讽谏当朝统治者。
3、“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实则是诗词的评论,属于文艺理论,如《人间词话》、《六一诗话》。
四、应用类
1、“序”
“序”在文言文中比较庞杂,姑且将之置于应用类中。它有“书序”“赠序”“诗序”之分。
(1)书序
即写在书前书后的序言,在现代文中也常见。按出现的位置分,在书前的称“序”、“叙”(是“序”的通假字),出现在书后称“跋”、“后序”;按作序人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一般书序的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如《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需要指出的是《〈伶官传〉序》,它特殊之处为既是《伶官传》这篇文章(不是书)的序,同时也是借用史论的形式写序。
(2)赠序
现代文中已不见此类文体。现行的语文教材也把这类文体的文章删去了,然而它们在一些试卷中常常出现。它们的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3)诗序
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如《琵琶行》(并序)。
2、“表”
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多为陈情谢贺。如《陈情表》、《出师表》。
3、“疏”
也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注重分条陈述。如《谏太宗十思疏》
4、“书”
书信体文章,如《答司马谏议书》、《报任安书》。
5、“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链接中考】
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因为______。
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中^#国教@育出&%版网]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an):回旋,弯曲。④坌(ben):并,一起。⑤榱(cui):椽子。⑥墀(chi):台阶。⑦虡(ju):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17.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18.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 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 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 无复有人看花来者。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4. 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15. 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2019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 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濯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桃花源记》)
D. 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9.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12. 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4.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16.结合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2分)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 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 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 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 称:称
D.轩然与之并 并:合并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3分)
译文: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3分)
译文:

5.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 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4分)

【公校真题】
【2020秋季一中集团第三次月考】
林泉高致(节选)
郭熙
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 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 得亭榭而明快, 得渔钓而旷落①, 此山水之布置也。
山, 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 其肩股②开张, 基脚③壮厚, 峦岫冈势④陪拥⑤相勾连, 映带不绝, 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 谓之不孤, 谓之不仆⑥。下者血脉在上, 其颠半落⑦,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⑧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 谓之不薄, 谓之不泄⑨。高山而孤, 体干有仆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
石者天地之骨也, 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 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山无烟云, 如春无花草。
山无云则不秀, 无水则不媚, 无道路则不活, 无林木则不生, 无深远则浅, 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注】①旷落:空旷寥落。②肩股:肩膀和大腿, 这里指山的中部。③基脚:墙角, 这里指山的基底。④冈势:山冈。⑤陪拥:追随,簇拥。⑥仆:向前跌倒, 扑倒。⑦半落:形容隐约看不真切。⑧堆阜:土堆。⑨泄:(气势)倾泻、泄露。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ー项是(2分) ( )
“以草木为毛发”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的“以”字的含义是ー样的,都是“因为”的意思。
“谓之不孤”中的“谓”有“对某人说”“叫做”“评论”等义项, 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叫做”之义。
成语“厚此薄彼”的“薄”有“轻视”的意思,以此推断,“谓之不薄”和“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的“薄”都可解释为“轻视”。
“山无云则不秀”与“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中的“秀”的含义是ー样的,都是 “秀丽”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ー项是(2分) ( )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4分,每题2分)
(1)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译文:
(2)水者天地之血也, 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译文:
13.本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你认为他会喜欢欧阳修笔下的“丰山”吗 为什 么 (4分)
链接材料: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秋季师大附中博才实验第一次月考】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子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太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園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什阴下。有刘唐年主薄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圆,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闵中,以后会未可期,请子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离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聚,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易,会意字,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易·系辞下》:“上古六居面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引申之义为替代。本文中“则园已易主”可以由“替代”引申为“改变”之意。
B.“既来之,则安之”中“既”是“已经”的意思,以此推断, “既辟地矣” 中的“既”也可以解释为“已经”。
C.“时何氏方作堂竹间”中的“时”与“时参塞独不饮”“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均为“那个时候,当时”的意思。
D. 华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中的“适”字有“相合”“舒服” “去" 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舒服”之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2分)
例:以枣汤代之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B.以刀劈狼首(《狠》)
C.可以为师矣(《论语》 )
D.全石以为底(《小石谭记》)
1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14.这篇游记散文宛如山水写意,流露出作者浓厚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章写到的野游细事具体说说其情趣(写出两件即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