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4 12: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形成课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肿胀( ) 叮嘱( ) 骊歌( ) 徘徊( ) 抽屉( )
 咻咻( ) 玉簪花( )栅( )栏 抽屉 ( )衣襟 ( )
2.解释下面的生词:
 (1)肿胀:
 (2)叮嘱:
 (3)恐惧:
 (4)徘徊: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引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三、深入学习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
(1) ;
(2)
(3)
(4)
2.质疑:“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二、品味探究
★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1.质疑: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2.质疑: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讨论并归纳:
3.质疑: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讨论并归纳:  4.质疑: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讨论并归纳:  5.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讨论并归纳:
★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6.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讨论并归纳:
7.质疑: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
(2)
8.质疑: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并归纳:
  ★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9.质疑: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10.质疑: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
  11.质疑:有的专家认为文章除了爸爸爱花这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三、小结
四、学习作业
完成本课练习册
★ 检测反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画线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骊歌( ) 花圃( )
  蒲公英( ) 玉簪花( ) 廊檐( ) 挪窝儿( )
2.在书写有误的汉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1)静默 藤条 雨蓬 遮盖 ( )
  (2)寄款 辨论 抽搭 茉莉 ( )
  (3)肿胀 白暑 灌水 蹲下 ( )
  (4)赖惰 踢拖 包袱 石榴 ( )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这段话中的词语。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骊歌: 徘徊:
 知交: 零落:
4.在下列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汉字。
   带 戴 缘 原
(1)( )在我衣袖上的三道杠,( )给我无尽的遐想,它让我记起了第一次( )上红领巾,老师( )着我们宣誓的情景。
(2)不知( )起于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出于什么( )因,班上的男孩们爱上了写小说,而( )先爱踢足球则似乎与他们( )分已尽,再也不见踪影。
▲文体知识
插叙:指在记叙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和内容,然后再接着
叙述原来的事。插叙能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能使人物品质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更加鲜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