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杨旦萍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杨旦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9 20: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杨旦萍
【教学设想】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探险的行动固然值得关注,但探险的意义和动因更值得我们冷静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意义、失败的探险者的价值定位、机遇在探险成败中的作用、失败的探险者的心路历程、重复探险的价值评估、探险与冒险的区分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学习(教学)的选题,进行扩展,组织教学。
设计A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自己领会的感人片段入手体会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较多地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参与学习。
设计B相对较为开放,从斯科特探险的“悲剧”性质切入,以“悲情”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在把握悲剧事实的基础上,自主对这一“悲剧”的意义(伟大?不伟大?)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强调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独立思维的品质和探究的方法。
?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复述课文情节,把握悲剧发生的过程。
2、品味感人的情节和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教学步骤:
导入:中国“神舟”五号成功飞行,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秦大河成为首位成功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香港女性李乐诗成功踏上地球三极……在人类太多成功的探险活动背后,也有着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失败的英雄。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就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时的南极,一起来感受斯科特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最后日子。
一、整体阅读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用200字左右写出来。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主要行程和5个人死亡的情形)。(此指导环节也可以提前)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参考:文章记叙了斯科特5人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惨历程。)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不要求深入,不求统一说法)
二、片段品读体味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集中于体会这些探险家透露出来的精神)。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品读),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一人品读;一人谈感动的原因)。
教师指导:(1)重点抓住写队员的章节,如:第2、6、7、9、10、11、12、13、14等小节。(2)原因分析着重感受人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勇于为追求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勇于为集体利益而识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教师提示:是一个具有无畏的探索精神,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直面现实接受失败的理性精神,诚实的人格品质的伟大探险家。)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教师帮助解难。(也可直接品读分析“研讨与练习二”中的语句)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好好地品读这些句子,试着当堂记住,以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勉励自己。
三、主题思想探究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四、思维挑战作业(任选其一)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写。
?
【教学设计B】
何处见悲
——《伟大的悲剧》的悲剧意义探究
教学目标: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学习根据语言材料,独立分析判断事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悲剧是伟大的,但悲未必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伟大的目的,历经一个艰难的过程,终止于生命的消失,这中间弥漫着无限悲伤。
一、悲情重现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暴风雪中遭遇的悲剧过程和悲剧结局,不仅表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残酷上,还体现在心理的煎熬上。让我们重新来回顾它们历经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体感受队员们死亡前所承受的悲凉。
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二题或自主选择其一完成,具体学习形式可以多样:、按时间顺序划出有关描写自然环境残酷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2、按时间顺序划出描写斯科特等队员心理感受的语句,串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会他们在心理上最后历经了怎样的煎熬,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示:这些语句基本能找出来,主要是进行简单的筛选。正是他们面临了残酷的自然环境和明知是走向死亡却还要顽强地走下去、不断趋向绝望的心理煎熬,使他们的结局显得尤为悲壮。)
二、悲情探源
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原因在何处?(鼓励自主探究、多元探究。教师做好引导,帮助归纳提炼。做到紧扣原文。)
教师参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在后来南极点的表现还是体现了面对失败的现实的理性态度),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是这样。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圏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三、悲情评估
斯科特的悲剧行动,到底有怎样的悲剧意义?是否真如题目所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请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评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自主判断,畅所欲言,又要注意对观点作适当的引导,不统一看法。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交流。)
四、悲情同构
课外完成,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同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请想一想,写一写。
2、你有过一些(曾经失败的)探险之类的经历吗?如有,请回忆,写成文章,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就找一找相关的文章看看吧。
【资料平台】
1、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见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高登义《南极历险》。
3、《中国当年为何会勃发如此大规模的民间探险热潮》。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杨旦萍
(这是第二课时的实录)
一、复习导入,酝酿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是一个 的故事。
生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2: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生3: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生4: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故事。
师:看得出,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丰富、深刻的。下面,让我们继续走入文本深处,一起感受这个悲壮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碰撞与心灵的洗礼。
二、直奔中心,把握基调
师:大凡传记文章,往往包含.作者对传主的情感与评价,茨威格在文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生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斯科特一行深深的同情。
生2:除了同情之外,我认为还有热情的赞美。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最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与评价呢?
生3:我认为课文的最后一段最直接地体现了作者对斯科特一行的感情与评价。
师:找得对。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的泰高的赞誉,请大家用深情赞美的语气齐读这一段。谁还能从文章结构与中心的角度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生4:这两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了点题与点明中心的作用。
师:“伟大“是指什么?“悲剧”又是就什么而言呢?
生5:我认为“悲剧.是就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悲惨结局而言,“伟大”则是对他们在探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
三、品读细节,激情碰撞
师:分析得非常好!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倒下的只是肉体,树起的是精神!他们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让人感动、使人,撼、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故事中动人的细节,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请大家按照以下的要求品读文中令人震撼的细节: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个细节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2.揣摩细节“悲”在何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学生先独自品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生1:文中最打动我的细节是“迟到的悲哀”这个细节悲在“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竞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斯科特一行“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我从中体会到了斯科特他们失败的悲哀。但是斯科特一行能强忍内心的痛苦,继续前行,经过整整两天的跋涉终干抵达南极点,他们这种坚毅、执著、永不放弃的精神很伟大。
师:说得很好!斯科特一行的目的是成为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而现在,他们却成了第二名,文中还有哪些词句渲染了这种失败的悲哀?
生2:“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表现了他们的沮丧和悲哀。
生3:“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这两句话中的“夺眶而出”、“夜不成眠”两个词语也突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哀,“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大男人的他们竟哭了,可见他们内心的悲伤,“夜不成眠”说明失败对他们打击很大,以至于心事重重,难以入睡。
生4:我认为文中对挪威国旗的描写也能表现他们的悲哀:“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中的国旗在斯科特眼中仿佛成了对手阿蒙森的化身,他觉得阿蒙森在向他炫耀自己的胜利,旗子的“猎猎作晌.仿佛是对手的嘲笑声,让他无地自容。
师:你真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斯科特一行失败的难堪与悲伤,而对手接下来的一个作证的请求更是把他们失败的悲哀推到了顶峰。’如果是你们,会接受这个请求吗?
生5:我不会接受这个请求,他们赢就赢了,干嘛还要我们去作证啊,这不摆明了让我们难堪吗?
生6:我也不会接受,他们故意气我,我就拔掉他们的旗子,换上联合王国的国旗。
(众生笑。)
师: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不可取,大家认为这样做心里就会好过些了吗?
生7:不会,相反会更沉重,因为这是自欺欺人呀,就算换了旗子也改变不了失败的结局。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我认为他很诚实,很公正,很伟大!所以我给这个细节拟的小标面是.诚实的失败者“。
师:理解深刻。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斯科特一行失败的悲哀,更看到了他们面对失败的坦然、公正无私、恪守信用的绅士风度。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败得光明磊落、败得伟大光荣!文中,撼人心的细节还有很多,请大家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8:“威尔逊的雪橇”这个细节也很感人。“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自己的科学观察。.可见威尔逊十分热爱科学工作,但是当时生死难料.也许不久以后,他就永远不能从事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呀!
师:是啊,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在平常看来算不了多重,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那可是生命不堪承受的重量,威尔逊博士把科学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高度呵!
生9:“究竟怎么办.这个细节悲在埃文斯疯了,使这支队伍的前进受到了影晌,而斯科特他们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并没有抛弃队友,这种精神很伟大。
师:标题取得妙!斯科特能制订出周密的探险计划,为什么面对发疯的埃文斯却不知道怎么办了呢?
生10:因为埃文斯疯了,队友们不能和他正常文流,带上他会影晌前进的速度,给整个集体带来生存的威胁,抛弃他又于心不忍,所以斯科特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说得有道理!抛下埃文斯,无疑是减少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增加了一份生还的希望,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难以取舍的矛盾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莫大的精神压力,也深深体会到这个小小集体中伟大的队友爱,同志情。文中还有类似的感人细节吗?’
生11:我认为文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奥茨之死”。这个细节悲在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毅然走向死亡,伟大体现在奥茨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的稿神。
师:找得不错。队友们对奥茨的慷概赴死持什么态度?大家为什么不敢阻拦他,也不敢跟他握手告别?
生12:大家怀着“敬畏”的态度。他们不敢说阻拦的话是因为他们尊重奥茨的选择,不敢跟他握手告别是怕这样会增加奥茨的痛苦。
师:有道理。大家设想一下,假设大伙伸出手去与奥茨告别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生13:大家可能会悲痛地哭成一团,并且无力自拔。
生14:“他们大家只是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我认为当时的奥茨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不是普通的队友而是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英雄,大家不敢说也不敢动,生怕这样的举动亵渎了英雄的离贵品质。我很敬佩奥茨,所以我给这个细节取的小标题是“真正的英雄”。
师:说的太好了!生离是让人忱伤的,死别则更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奥茨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属迫不得已,他的选择是英雄的壮举。两个“不敢.既表现了大家内心无法表达的悲痛,也表现了大家对奥茨选择的称,,他们内心有诀别的痛苦,更有对奥茨这位伟大英雄的深深敬意。“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奥茨为保存泉体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生15:我认为最后三位探险队员的牺牲情节也很感人,这个细节悲在英雄的,灭,伟大在他们面对死亡的坦然与勇敢,我给它取的小标题是“勇敢的死亡。
生16:我认为“骄傲的死亡.更能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他们的勇敢与骄傲?
生17: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生18:我认为“斯科特的绝笔”这个细节最能表现他们面对死亡的冷静与顽强。“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斯科特韵英雄气概以及他对祖国、对亲人、对朋友的热爱。
师:斯科特用日记的形式延续着他的真爱,这种爱可以跨越生死的界限,天地都会为之动容。“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姗’。大家怎样理解斯科特改写称呼的行为?
生玲:这种行为表现了他与奥子诀别的悲哀,也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坦然与冷静。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斯科特一行人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他们的不幸令人同情,他们的牺牲让人悲痛,他们的优秀品质更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综合大家的发言,我们发现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与厄运的搏斗中表现出了下列优秀品质;
1.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箱神。
4.伟大无私的友爱。
四、质疑讨论,明确认识
师:所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在我们被感动、被震撼的同时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斯科特一行既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也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他们的探险行为是无谓的牺牲,没有任何意义,你是怎样看的?
生1s我也认为他们的探险没有:意,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为祖国争得荣誉。
(不少同学举手要求反驳。)
生2:我反对,斯科特他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他们至少也是到达南极点的第二有啊,他们敢去探险,首先他们就战胜了自我,你行吗?
(众生笑。)
师:不只对自身,就是对人类而言,他们的探险也有价值,谁能说一说?
生3:我认为他们不但战胜了自我,还了解了南极,斯科特的日记是很有价值的。
生4:据我所知,他们不但留下了日记,后来人们还找到了他们的录影带,那也是珍贵的资料。
生5: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英雄气概能给人类巨大的力量。
师:大家说得很好!“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从探险的结局来说,斯科特一行确实是失败了,但是,他们认识了自然,挑战了自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们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时代的局限,成为全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失败能给人警醒,他们的精神更令人鼓舞,他们躺在了南极大地上,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登上了人类精神的顶峰,他们虽败犹荣,死而不灭,他们虽死犹生,他们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五、能力提升,巩固热情
师:成功是令人向往的,一直以来,人们都会把鲜花与掌声献给那些幸福的成功者。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威茨格想到的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为斯科特一行写下了这篇动人心魄的传记,唱响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同学们,假如英国皇家学院现在准备为斯科特这个英雄的集体颁发“感动人类的科学探索奖”,请你为他们写一则颁奖词,唱出我们心中的赞歌。
(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及顺奖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写法;1.用筒洁的语言概述英雄的事迹,概括英雄的品质。2.热情洋溢.饱含赞美之情。3.语句优美,文采飞扬。学生对照修改预习作业后在全班交流。)
生1:他们以火一样的热情踏上了南极,又以雪一样的冷静走向了死神。他们虽然在与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们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他们勇于探索、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将长留人们的心中,那是对敬业、爱国的最好诠释!
生2:谁能诚实地为对手的成功作证?谁能骄傲地迎接死神的来临?谁能顽强地延续生前的真爱?他一斯科特能!他失败了,但他也成功了,他在地球的极点倒下.又在精神的极点站起。他使人类觉悟:奋斗,是为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而不仅仅是为了成功。
生3:他们以意志的烈焰坦烧了冰冷的南极,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揭示了探险的意义。他们是帝国的雄鹰,他们是全人类的光辉旗帜!
生4:为了探索南极,他们行走于生死之间;为了一个信念,他们跋涉在尘世之外。前方,是他们必赴的使命;身后,是他们骄傲的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与高贵的灵魂在南极大地上构筑了人类最坚固的精神堡垒!
生5;在南极之旅中,他们只用了单程车票。留在南极的是他们的躯体,荣归故里的是英雄的灵魂。每当暴风雪呼啸着掠过他们墓地上简陋的十字架时,南极天地间的白雪、冰峰、美丽的企鹅与可爱的海豹都会想念他们,想念他们的英勇顽强、想念他们的公正无私。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
六、课外拓展,延续精彩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是这个悲壮故事最精彩的注脚。其实,历史上类似斯科特一行的探险英雄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队在希夏邦马峰遭遇雪崩,5名队员遇难;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献身。罗泽尔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尧茂书一叶轻舟漂流长江不幸身亡,等等。正因为这许多失败的与成功的探险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与神奇}课后,让我们以共建“群英谱”的实际行动,延续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
(师屏幕出示作业题:
课外阅读探险英雄的故事,设计个性化的英雄纪念卡。
内容要求:1.英雄图片;2.事迹概述;3.自创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