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2内能热传递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2内能热传递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3 10: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2.2022年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甲,压缩机压缩气体示意如图乙,则(  )
A.CO2经压缩机内能一定减少 B.CO2经过冷凝器时会吸热
C.CO2经过冷凝器发生的变化是凝华 D.CO2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4.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购买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通过向下层加水,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
B.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
C.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
D.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C.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8.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蒸气比水热量多
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9.下列事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落叶飞舞 B.扫地,灰尘飞扬 C.下雪,雪花纷飞 D.做饭,菜香四溢
10.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11.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窗玻璃的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
C.铁水很热具有内能,冰块很冷没有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13.学校饭堂营养又美味的午餐都是由食堂厨师用心制作而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菜的内能的
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减小
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1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大的物体传热
D.南极的冰块没有内能
1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也可以发生热传递 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
16.永州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并被镌刻于江边崖。此石刻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被很多书法爱好者拍照后打印出来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 _____现象,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
17.夏天雷雨天气,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 ______现象;端午节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米中是一种 ______现象;干燥的冬季,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 ______的性质。
18.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为抗击新冠肺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如用消毒灯对餐具进行消毒,这是利用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可以消毒;用84消毒液喷洒教室,学生可以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__现象。
19.如图甲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如图乙所示,切割机切割钢筋时冒出许多“火花”,同时切割片也会迅速“发烫”,这一过程是通过 ______的方式增大了切割片的内能。
20.今年由于气候异常,形成“八月桂花九月香”的奇异现象,“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人们喜欢将桂花用来泡茶喝、做桂花糕吃,口味异常丰富,这是________现象。
三、综合题
2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新风系统
近年来,北京市多次出现重污染雾霾天气.为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2017年1月5日,北京市教委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楼宇、教室等学生活动空间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的试点工作,即安装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是由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如图所示),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呼吸宝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同时由呼吸宝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
新风系统的通风原理是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系统主机净化结构如图所示,受污空气经过初效过滤网把悬浮在气流中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粒截留而收集较大颗粒,较小颗粒经过电离区对其电离,空气不能被电离,带电的较小颗粒经过集尘区被吸附,就可以输出洁净的空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教学楼内安装新风系统,应该选择_______(选填“管道式”或“无管道”)新风系统更适.
(2)受污空气经过初效过滤网把悬浮在气流中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粒截留而收集较大颗粒,此过程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对于雾霾天带来的危害,我们采取了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甚至是新风系统等措施.其实,这些都是在被动的防护.有人提出要从雾霾产生的根源入手,关闭所有炼钢厂、化工厂、火电站.请就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
22.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防病毒口罩一时间成热门话题,市面上的口罩种类很多,在这些口罩中,医用外科口罩以及N95级口罩可以起到良好的防病毒的作用。那么其防病毒的原理是什么呢?
这两种口罩的核心过滤层均由一层熔喷非织造布构成,该熔喷非织造布是一种以聚丙烯为材料,由许多纵横交错的纤维以随机方向层叠而成的膜,纤维直径范围在0.5-10μm,相比较病毒的大小,熔喷非织造布的纤维间空隙依旧很大。虽然新型冠状病毒尺寸很小,在100nm左右,但是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其传播途径主要分泌物和打喷嚏时的飞沫,而飞沫的大小在5μm左右。熔喷非织造布可通过多种过机制实现对飞沫等的过滤,纤维空隙可起到“筛”的作用,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根据飞沫颗粒的大小和气流速度,纤维可通过多种机制捕捉含病毒飞沫:
惯性碰撞——存在较大的惯性的大颗粒飞沫遇到过滤纤维时,由于其惯性而无法改变方向,因此会撞击纤维并附着在纤维上。
拦截——当飞沫颗粒沿着气流运动,碰巧与纤维表面接触时,容易跟随气流移动的中等尺寸颗粒与过滤纤维接触,被纤维拦截。
“扩散”——飞沫颗粒尺寸极小时,受空气中一些随机颗运动的控制,运动方向会脱离气流方向,碰到纤维时被吸附
静电吸引——当纤纤维上存在静电荷时,纤维上的静电荷会对飞沫颗粒产生静电粘附。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须要戴上口罩。当你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______变小(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新型冠状病毒尺寸小,在100nm左右,约等于______m;
(3)有关口罩纤维捕捉含病毒飞沫的机制,下列法正确的是( )。
A.“存在较大的惯性的大颗粒”说明质量大的颗粒受到的惯性作用大
B.“容易随气流移动的中等尺寸颗粒”气流速度越快,气体压强越大,所以颗粒易与气流一起移动
C.“……飞沫颗粒尺寸极小时,受空气中一些随机颗粒运动的控制,运动方向就会脱离气流方向……”,这句语中的“空气中一些随机颗粒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D.“当纤维上存在静电荷时,纤维上的静电荷对颗粒会产生静电粘附”,说明带电体有吸轻小物体的性质
2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6 4 2 0 -2
(1)下列例子主要是哪种散热方式使人感觉更寒冷的:
① 吹风时人感觉更寒冷,_______;
② 冬天用手摸铁杆时手感觉更寒冷,_______;
选填: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图中画出风寒温度—风速图象
( );
(3)当气温为6℃,风速为25km/h时,风寒温度为__________;
(4)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_____。
24.综合问答—厨房中的物理:
小雨发现:①通电后电烤箱内的电炉丝开始发热;②妈妈煮的茶叶蛋很快就会变得有滋味;③用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溢出的水流进底座,保险丝熔断了。
你在答题卡上将你所选的内容序号填写出来,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场景:______
解释:______
25.请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热阻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为,式中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图,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1,另一侧是低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2,墙壁温度变化随着厚度改变而均匀递增(或递减),所以在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
(1)发生热传导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________;
(2)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3)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由此可知铜和塑料的导热系数大小:________(填“>”,“<”,“=”)
26.小华利用废旧的水杯完成了下列物理小实验.
(1)夏天,将装有水的杯子从冰箱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子外壁上有水珠,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如图甲所示,取一只水杯装满水,将水杯倒扣浸入水中.若抓住杯底向上提,会发现在杯口未离开水面之前,杯中始终充满水.该现象说明_________的存在.
(3)如图乙所示,在水杯上扎两个相同大小的小孔A和B,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是因为______.
(4)找来中间有一透气小孔的“舌形”塑料片一块,并把“舌形”塑料片盖在杯口,杯子里的水未盛满,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一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就会压翻,如图丙;当杯内水盛满,塑料片与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没有被压翻,如图丁.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任何物体无论温度多少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例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而不能说热量越多,因为热量是热传递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故C错误;
D.热传递的过程是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CO2进入压缩机后,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内能不一定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C.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液化为液态,会放热,故BC不符合题意;
D.CO2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摔碎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起作用,故A错误;
B.热藕汤,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不打扫的房间会布满灰尘,这是灰尘的颗粒的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水开时,水蒸气把水壶的壶盖顶起,这个过程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则发热包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故B错误;
C.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所以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故C错误;
D.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的运动,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用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故C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要在分子间距一定范围内才能起作用,如果分子间距过大,这两个力都不起作用了,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碎片间距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A错误;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B错误;
C.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需要吸热,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增加,C错误;
D.根据公式可知,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内能是组成物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一直不停的做不规则的运动,所以内能不会为零,故A项错误;
B.由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项错误;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也不变,故C项错误;
D.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质量不变,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剧烈,使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增加,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故D项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刮风,落叶飞舞,是落叶受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并非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B.扫地,灰尘飞扬,是灰尘受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并非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C.雪花不是分子,雪花飘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做饭,菜香四溢,是气体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
由图知道,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
A.冬天窗玻璃的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故A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皮肤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使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没有降低室内的气温,故B错误;
C.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内能大不一定温度高,故C错误;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热气腾腾的汤具有较大的内能,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描述,故A错误;
B.内能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当其它因素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不能确定,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铁水和冰块都具有内能,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A.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菜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菜的内能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饭菜从打饭处端到餐桌的过程,饭菜与空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根据热传递的实质可知,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小的物体的温度可能会高一些,故C正确;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南极的冰块也有内能,与温度高低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
A.热传递的条件是需要有温度差,所以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可以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加有两个方式:一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所以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错误;
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故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所以它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6. 扩散 加剧
【详解】
[1][2]扩散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7. 静电 扩散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
[1]天空中出现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电现象。
[2]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香味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是一种扩散现象。
[3]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其靠近碎纸屑时,碎纸屑会被吸引过来。
18. 紫外线 扩散
【详解】
[1]细菌吸收紫外线UVC波段200~280nm短波紫外线,造成自身的DNA断裂无法分裂繁殖,从而起到杀菌效果,故用消毒灯对餐具进行消毒,这是利用紫外线可以消毒。
[2]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消毒液的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19. 引力 做功
【详解】
[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图甲中,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切割机切割钢筋时,切割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切割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20. 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详解】
[1]桂花飘香是香气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桂花用来泡茶喝、做桂花糕吃,桂花的气味分子通过做无规则运动来到水中或其它食品中,是一种扩散现象。
21. 管道式 不属于 不能关闭所有炼钢厂、化工厂、火电站,因为关闭会直接影响国家建设进程及人民的生活.企业应该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及使用,提高对粉尘、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水平.
【详解】
(1)[1]由题,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所以在教学楼内安装新风系统,应该选择管道式新风系统更适;
(2)[2]扩散现象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初效过滤网把悬浮在气流中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粒截留而收集较大颗粒,较大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3)[3]不能关闭所有炼钢厂、化工厂、火电站,因为关闭会直接影响国家建设进程及人民的生活.企业应该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及使用,提高对粉尘、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水平.
22. 响度 10-7m D
【详解】
(1)[1]当你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响度变小。
(2)[2]1nm=10-9m,100nm=10-7m。
(3)[3]
A.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能说惯性作用大,故A错误;
B.气流速度越快,气体压强越小,故B错误;
C.空气中一些随机颗粒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C错误;
D.“当纤维上存在静电荷时,纤维上的静电荷对颗粒会产生静电粘附”,说明带电体有吸轻小物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3. C; B; ; 1; T=t 0.2v (或T=6 0.2v)。
本题考查物理综合内容,通过理解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详解】
(1)①[1]吹风时,人周围的冷热空气产生对流,会让人感觉更寒冷,所以选C;
②[2]用手摸铁杆时,感觉更寒冷是手的热量传递给铁杆,所以选B;
(2)[3]根据表格的数据,找出风速为0km/h,风寒温度为6℃的点,描在风寒温度-风速图象中,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剩余的四点,然后将描出的各点用线连起来。图见答案。
(3)[4]由上一图象可得,当风速为25km/h时,风寒温度为1℃;
(4)[5]由表格可知,风速与气温减风寒温度的差的比值是5,即
所以风寒温度、气温和风速的关系是
T=t 0.2v。
24. ② 见解析
【详解】
[1][2]妈妈煮的茶叶蛋很快就会变得有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5. 温度差 B >
【详解】
(1)[1]发生热传导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2)[2]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电流从高电压流向低电压,因此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说明铜的导热能力较强,即铜的导热系数大于塑料的导热系数。
26. 液化 大气压;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详解】
(1)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会发现其表面很快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因为刚取出来的杯体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在杯子外壁,这是液化现象;
(2)水杯装满水,将水杯倒扣浸入水中.若抓住杯底向上提,会发现在杯口未离开水面之前,杯中始终充满水.该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3)由图可见B孔的深度比A孔大,因此水的压强也大,所以B孔喷出的水较急;
(4)“舌形”塑料片在硬币的压力下可绕杯子的边缘转动.所以“舌形”塑料片是一个杠杆,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舌形”塑料片的支点在中间,图甲中杯子的水未盛满,当一端受到硬币的压力时,“舌形”塑料片不能平衡,说明没有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当杯内水盛满,塑料片与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仍没有被压翻,说明另一端也受到向下的力的作用.可见这个力就是分子的引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