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至第5节章节测试(5)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至第5节章节测试(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19 20:21:11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至第5节章节测试(5)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戴红色镜片的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了红色,这是由于(  )
A.白纸反射的红光通过镜片时,被染上了红色
B.白纸能反射红色的光
C.通过红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红色的
D.红色镜片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红光
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3、下列事实或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清晨,当我们刚刚看见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
B.站在游泳池边,可以看到清澈的池底,感到池水变浅了
C.在阳光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D.小商店的墙壁上装有一面大镜子,给人以增大空间的感觉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5、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7、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8、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9、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0、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杂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它是(  )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11、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13、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4、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5、如图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科学知识有(  )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16、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  )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17、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1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9、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了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仪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动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鸢动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
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1、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____色。
22、初一(15)的王伟同学参加校运动会的100m短跑,经过激烈的拼搏,王伟同学以12.39秒的成绩夺得亚军,可他的同桌李乐找到计时员说:"王伟的短跑成绩,他也记录了,不是12.39秒,而是12.10秒",计时员问了一个问题后,李乐笑了,说自己错了,请问李乐错在哪里?                。
2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来辨别真伪。
24、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如上右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 行驶,向 拐弯。
26、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像。( 填“虚”或“实”)
27、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3)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29、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30、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四、作图题(10分。)
31、如图所示a、b 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
(1)其中A表示 。
(2)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
32、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入射光线AB射在镜面MN上,如上右图所示,图中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33、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保留辅助线)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ACBC  ACDBD  CBBBA  AACBD
二、简答题
21、漫   黑
22、以听到声音才开始计时
23、七  绿  紫外线
24、C   B   A
25、北  左
26、20   虚
27、60°   37°
三、实验探究题
28、(1)D
(2)同一平面内
(3)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选择其他反射光线,重复上述步骤. ?
29、(1)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30、(1)光的反射  (2)像的大小  (3)不能  (4)D
四、作图题
31、(1)像点  (2)如图
32、如图
33、如图
34、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