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章节测试(6)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章节测试(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19 20: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章节测试(6)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4、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5、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6、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25cm C.20cm D、15cm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10、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
A.倒立的缩小实像 B.倒立的放大实像
C.正立的放大虚像 D.无像
1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1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4、烛处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要想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所述做法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B.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C.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D.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15、下面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正常视觉的局限性的是(  )
A、近点  B、远点  C、色盲  D、盲点
16、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1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18、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光屏向左移动      B.光屏向右移动
C.蜡烛向左移动      D.蜡烛向右移动
19、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20、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5cm不变,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推断透镜的焦距(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1、若用如图所示的图来测试盲点,则该图用来测   眼的盲点,盲点上引不起视觉的原因是             。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23、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  岸(选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        规律而作出的.
24、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在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2)错误改正完毕,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何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3)小明准备换用另一块透镜来做实验,在实验前,小明用这块透镜来观察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远处物体变得清晰很多,而且将它贴近书面观察数字的大小时,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由此可见:小明的眼睛存在   (选填“远”或“近”)视问题,此透镜为   透镜.
25、某科学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⑴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__。
⑵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⑶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                  。
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⑵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m.
⑶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⑷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
27、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四、作图题(共10分。)
28、完成透镜的折射光路图。
29、在如图中画出了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大概地填上物体AB所在位置及倒正虚实大小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BBB  ADBCD  ACDAA  CACAC
二、简答题
21、 右 没有感光细胞
22、缩小 C 
23、东 反射
24、(1)凸透镜不在中间;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蜡烛放在焦点位置  (3)近 凹
25、(1)光屏 晶状体 (2)前方 (3)发散 
三、实验探究题
26、(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0.05 (3)倒立缩小的实像
15 (4)远离  (5)C
27、(1)物距增大,像距变小 (2)物屏的距离 物距和像距互换 (3)物屏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
四、作图题
28、如图
28、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