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7)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19 20: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7)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2、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  )
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3、梦想中学七年级某班的小飞同学通过本章的学习,总结出如下知识:①早上起床后一打开窗帘,房间立刻就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②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要小;③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④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4、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6、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7、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8、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
A.平面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
9、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10、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微弱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 B.音色和音调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11、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12、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B.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档住了太阳光
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D.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由于月球档住了太阳光
13、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有一不透明的圆铜,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左壁M点以上部分,若在筒中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
A.可能看到的Q以上部分
B.可能看到的N以上部分
C.可能看到的M以上部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5、如图所示为光在水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MO是入射光线,ON是反射光线,OP是折射光线
B、NO是入射光线,OM是反射光线,OP是折射光线
C、PO是入射光线,OM是反射光线,ON是折射光线
D、PO是入射光线,ON是反射光线,OM是折射光线
16、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物体与小孔距离不变,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17、某人用一块四周有点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则他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相比(  )
A、所成像毫无变化
B、所成像四周也有缺损
C、像的大小、正倒、位置均无变化,但略显暗些
D、看缺损程度,如四周缺损较多时,不能成完整像
1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光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9、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2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1、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⑴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__比较敏感。
⑵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
⑶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两个人眼的简图,其中图(a)中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长,图(b)中眼的晶状体焦距比正常的短。
⑴(a)眼应用      镜进行矫正;
⑵(b)所用的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24、如图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紫光平行于同一凸透镜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你写出你的判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你推断的理由是         。
25、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26、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 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   像。
27、一位猎人晚上打猎时用探照灯照射时,看到一个野兔(野兔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则猎人看到的眼睛是    色的,毛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 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⑵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⑶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
29、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 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⑴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⑵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
30、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⑴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    。
⑵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⑶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选填“快“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四、作图题(共10分。)
31、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3分)
       
32、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3分)
3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到水中,请你作出折射光路图。(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CBC ADBBD AACAB DCCCA
二、简答题
21、4 不变
22、(1)热敏感
(2)不好,理由略
(3)嗅觉可以影响味觉
23、(1)凸透 (2)发散
24、紫 三棱镜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强
25、50 120
26、20 正立放大虚
27、红 白
三、实验探究题
28、(1)空气 (2)入射角 能 (3)强
29、⑴凹 靠近
⑵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 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 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
30、⑴减小(或变小) ⑵15.5(15.3~15.7均正确) 慢
⑶基本不变
四、作图题
31、如图
32、如图
33、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