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总复习—数与代数—以分数应用题为例)
教学内容: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情境,理解分数应用题中“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经历“小测试”过程,充分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等了解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理解分数应用题中“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小测试”过程,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反思质疑的良好数学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真有礼貌。(老师真有礼貌)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同学们反应真快!哪些同学桌子上有话筒,能举起来看看吗?恩,真好。等会儿回答问题时,请同学们就近快速地传递一下好吗?为什么要用话筒说话呢?(生:让声音更大,在场的老师都能听见)思考问题很周到(你们真会为他人考虑)。接下来我们做个思维小测验,你准备好了吗?请看第一题(1)将A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不错,思维够快!难度升级
第二题(2)将B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们的思考很有效,那接下来第三题你们知道会问什么吗?
第三题(3)将C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对,问题都猜中了请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吗?这的确是一道非常富有挑战性的题,请看老师的分法。难度再次升级
第四题(4)将D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七部分。“解答这道题的世界纪录是七秒钟”计时开始(出示PPT),师出示正确答案,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式太可怕了,它可以打断我们正常的思维,同时把我们带进一个怪圈中走不出来。我们思考问题时就应该跳出怪圈,尽量降低“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干扰。好了,孩子们,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可以)
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一、“测试”引入课题。
1.进行“小测试”(测试题单附后)
师:首先,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3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为了公平起见,拿到题单后,先不要看,老师说开始答题,你们才把题单翻过来作答。听明白了吗?(真好,没有人偷看)开始答题。
生:答题
师: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写字的姿势真好!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接着,师在屏幕上出示第七题。)
师: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完成的请举手!啊,不会吧?有什么想法吗?
2.师生交流,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没能完成呢?(以此引出同学们审题不认真、不仔细。)
生:(老师耍我们)
师:第一题不是说明白了吗?“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要做几件事情?
生:两件事情。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做了第一件事情,还有的同学名字也没有写,赶紧去做题了。刚才要求大家除了写名字,还要求做什么?
生:认真读题。
师:你看,老师提醒你了,你没有读完,这能怪我吗?现在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做。
师:真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验“认真审题,解决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小测验”这种游戏方式,让学生不经意间掉进“陷阱”,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以此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三小题,要认真审题哟。开始答题
1. 学生独立思考,测试题中第三小题,并交流反馈。(充分理解“具体的数量”与“分率”的区别,教师再利用线段图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答题
师:谁愿意将你的做法与大家分享。(这里有两个1/5,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们有疑问或补充吗?老师有个疑问:“它的1/5”和“1/5升”这里出现的两个“1/5”,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师:分率的1/5对应的量会变吗?它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1/5升会变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对比,深刻理解“分率”所对应的量会跟随单位“1”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数量”则不会,且本题已经告知了单位“1”的量,能够计算出“分率”所对应的数量,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真好,学得很透彻。你们用智慧开启了通向分数解决问题的大门,接下来请同桌合作完成练习卷第四、五小题。开始答题
4. 同桌合作,完成测试题第四、五小题,并确定好交流顺序。(进一步理解“具体的数量”与“分率”的区别,并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师:哪桌的同学愿意上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生:反馈交流。
师:为什么第四小题无法确定(两根绳子的具体长度不知道,所以第二根截去的具体数量就求不到,所以无法比较),那第五小题怎么又能够确定呢?(单位“1”相同,比分率)
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学生极易混淆,第四小题在第三小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第三小题告知了单位“1”的量,便能够找到分率所对应的量,第四小题单位“1”的量不确定,所以第二根截去的长度则是变化的;而第五小题又进一步进行了延伸,将“两根绳子同样长的绳子”变为“一根绳子截成两段”,利用分率比较大小。】
师:真精彩,你们利用了假设的方法将未知的量变为已知的量来解决问题,这个策略很好,了不起。接下来的挑战更富有难度,接招吗?(接),一群自信的孩子,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卷第六小题。生开始答题
5.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卷第六小题,并交流反馈。(进一步认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理解分数应用题中分率对应的单位“1”的量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师:哪些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生:反馈交流
师:赔了还是赚了关键比什么,你想怎么比? 这道题中的两个1/5有相同的地方吗?那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正因为它们两个都是分率,它们对应的具体数量的大小由谁决定。这道题中出现了几个单位“1”,(一个是“成本价的1/5”,另一个是“定价的1/5”,成本价小于定价,所以涨得相对少些,降得相对多些,卖出后就赔了。)所以涨的价格小于了降的价格。
【设计意图:本小题在前几道(既有分率又有具体数量)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延伸,变为了两个都是“分率”,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分率”所对应的量与单位“1”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多样的解题方法,体现多样性。】
师:思维缜密,真的很了不起。最后一道了,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卷第八小题。
6.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第八小题,并交流反馈。(再次体验审题的重要性,学生稍不注意将掉进“陷阱”)
师:全班一起说怎么列式?不好,不好看来七嘴八舌的讲还真不行,谁来说说你的做法和想法?
生:讲做法(估计会掉进“陷阱”)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这道题缺条件,做不了。
师:啊,咱们认真审审题。(此处应该有掌声)你很会审题,了不起。所以我们审题要认真加仔细,读懂了题意,找准了题中的数量关系,再下手解决问题。
师:你能变一变条件或加一加条件,让这道题能解吗?小组再次合作,
生:能
师:小组再次合作,想办法解出这道题。
生: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此题设计目的是呼应开课“认真审题”,并让学生找出缺少条件进行补充,解决问题。以此起到“点题”的作用】
三、小结全课
今天的学习你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还有什么遗憾没有?师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以“1/5”为例,通过“认真审题,解决问题”。但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远远不止这个“1/5”,希望同学们以此发散开去,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上到这儿也接近尾声,今天这节课你在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上有没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遗憾或者疑问的?
生:
师:恩,收获不小。老师与大家分享一首数学儿歌“审题”(生跟着读),审题就是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量和已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我建议孩子们,题目一般读三遍,第一遍理解题意,第二遍分析关系,第三遍确认算法。不能读一遍就动笔,更不能读0.5遍、0.8遍哦。
【设计意图:反思,是促进学习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小结,总结收获、找出不足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
四、延伸学习
师: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练习卷中第六小题,第二次降价时若要恢复到成本价,第二次应该降价几分之几呢?
【设计意图:课堂是“残缺的艺术”,学习需要“留白”,只有当学生把学习、思维当成习惯,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下去好好想想,做好了可以与你们老师探讨探讨,下课(起立),谢谢同学们!
综合练习卷
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计算:×+×
3.一桶5升的食用油,第一次倒出它的,第二次倒出升,桶里还剩下多少升油?
4.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米,第二根截去它的,两根绳子剩下部分谁长?为什么?
5. 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谁长?为什么?(你能画一画吗?)
6. 某商场一件衣服,按成本价提高定价,后来因天气原因,按定价降价出售,这件衣服卖出后是赚了、赔了还是不赔不赚?为什么?
7.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8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3分钟的到来,好吗?
8. 王颖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面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王颖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