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科书P20—P22例3—例4,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 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探究方法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猪爷爷猪奶奶的果园里,收获了许多苹果。
佩奇兴奋的说:这么多苹果,看上去有500个那么多。对于佩奇的这种说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强调一下数量、估计)
聪明的猪奶奶连忙拿来了箱子,这些苹果满满的装了六箱呢!
猪奶奶告诉佩奇:有了这些箱子,我就可以迅速的估计出一共大约有多少个苹果了!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猪奶奶是怎么做到的嘛?
预设:
1、猪奶奶可能是一个一个的数的。
2、我认为猪奶奶可能是数了一箱苹果大约有多少个,这里有三箱,用一箱的数量乘以6,就得到一共大约有多少个苹果了。
师:你们猜对了,猪奶奶数了数一个箱子大约能装50个苹果,这里一共大约有300个苹果。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吗?
预设:
1、苹果的大小不同,一箱能装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方法不准确。
2、我们不是要得到准确值,只是估计,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得到大约有多少个了。
师:聪明的猪奶奶,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根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估计出整体的数量。这样的方法可以适用于较大数的估计!
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大数的估计:
师:猪妈妈听说大家都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就想来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猪妈妈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语音发布任务)
①估计一下一盒黄豆有多少粒?
师:我们现在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队名:挑战队、必胜队),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配合的特别默契,分工明确。
2、小组合作商量一下,根据记录单1号的提示,口述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有问题的小组
3、小组分工,汇报方案
(请大胆的向全班同学亮出你们的方案,说的有道理,我们一定会给你们热烈的掌声)
方法一:先抓一把黄豆,估计出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再估计出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把,最后估计出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方法二: 先装满1小杯黄豆,估计出1小杯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再估计出一大碗黄豆大约有多少小杯,最后估计出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方法三:将黄豆铺平放在盒子里,先数一数一个正方形里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再看看能填满几格子,将他们相乘,得到大约有多少粒。
4、动手操作,感受数量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选择一部分测量并记到2号记录单上。
(2)根据测量结果,采用清晰的方法推算结果。
(3)小组长带领组员分工明确、测量仔细。
5、继续实践,测量1200张纸的厚度
师:从果园回来,猪爸爸带着佩奇和乔治去了他工作的地方,猫小姐对猪爸爸说:猪爸爸,你能帮我拿1200张纸来吗?我要打印一些文件!
猪爸爸怎样才能拿到最接近1200张纸的呢?(估计一下1200张纸的厚度)怎样才能估计快速估计出1200张纸的厚度呢?(从中取出一部分,再看看1200张纸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并请学生上台测量具体的纸张的厚度,然后独立完成3号单)
三、当堂挑战,巩固新知
1、比大小
师:昨晚,老师也通过自己的方法估计了一下这个瓶子里黄豆的数量,发现这个瓶子装满装了大约1400颗黄豆。
(课件出示黄豆图片以及数量)
黄豆大约1200粒,你们能猜一猜同样一桶的红豆、花生米、小米和碧根果分别有多少粒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他们的多少程度进行描述吗?
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采取课堂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其数量进行确认。(ppt模式用连线的方式)
2、猜数量
大约300粒 大约 ( )粒 大约 ( )粒
师:我只知道第一杯里面大约有300粒,第二杯呢?第三杯有多少呢?你知道吗?
(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中有成倍增加的,还有几分之几的,从而实现从大到小推导的过程)
将第一杯里面的豆子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有大约有100个,第二杯有一份100个,第三杯师第二杯的两倍,200个3、有三杯豆子,一共有1200粒,每个杯子内大约有多少粒?
大约( )粒 大约( )粒 大约( )粒
想要知道第二个杯子里有多少粒,首先要知道满杯有多少粒。再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1)第二个杯子内的数量大约是第一个杯子内的两倍,第三个杯子大约是第一个杯子内的三倍。如果第一个杯子内的数量看成一份,这里大约有6份,每一份是200,第一个杯子内是大约200粒,第二个杯子内大约是400粒,第三个杯子内大约是600粒。
(2)将第一杯子内的数量,添到第二个杯子里,就形成了两个满杯,一杯600粒,第一个杯子里大约是200粒,第二个杯子里大约是400粒。
4、微课欣赏实际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5、 合作探究:
如果2000人紧挨着排成一行,从第一个人算起,到最后一个人,大约有多长?
方法二:请12名学生站成一排,测量一下大约多少米。
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落在纸上,让孩子感受较大数的估算中,部分和整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做到教学落到实处。
四、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5、板书设计
较大数的估计
部分 整体
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颗?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
(具体根据孩子们的表述情况写)
例如:一格 60粒 100张 1厘米
共有 13格
一共大约 60 ×13=960(粒) 1200张 12厘米
6、课后反思
一、 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1200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怎样能快速估计出一碗黄豆的数量”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200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200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200粒米有多重”、“1200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大数的估计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较大数的估计。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三、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1200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20张纸的高度,再推算1200张纸的高度;1200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1200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较大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200有多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学生可以利用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为了计算方便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