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23: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快阁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庭坚、陆游及其诗作;积累基础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情感受黄庭坚坦荡的胸襟,体会其知音难觅、朋友分散的感慨和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知县后,于元丰四年(1081)到达任所。这是他人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即将其所见所感写入了《登快阁》这首诗。
三、层次结构
诗人登临之阁以“快”命名,全诗即以“快”字为脉络,生发出层层诗意。诗共八句,可分四层:
首联入题。写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因为厌倦官务,故欲求快意,于是以登上快阁为快事。“倚晚晴”点明登阁时间在傍晚,由“晚晴”二字转出下面两句的景物描绘。
颔联绘景。写登阁远眺所见山水胜迹,画出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从中求得快意。
颈联抒情。从远眺景物回到自身处境,抒写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的心情,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
尾联述志。由眼前江水展开联想,拓展诗境,表述了摆脱拘束、追求精神自由的意愿。
四、艺术特色
1.写景传神达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脍炙人口的写景名句。前一句,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句子,后一句又使人想起谢跳的名句“澄江静如练”来,但意境并不完全相同。“落木”句写山,因为秋叶落尽,更显出天空的高旷;“澄江”句写水,因水波澄澈,益见得月色分明。这样一幅特征鲜明、气象高远的山水秋色图,决不是仅袭用前人成句所能写出,而是得之于诗人对眼前景物之神韵的真切感受,是创造的产物。不唯如此,这样一种宁静澄澈的山水境界,又恰好与诗人此时的特定心境相契合,其中实蕴含着诗人急欲摒绝尘俗、追慕快意的情思,因而是景中含情的佳句。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这两句又有动静映照、开合变化的特点。“落木”句写山上落叶萧萧而下,富于动感;“澄江”句写江水澄澈,月色分明,又颇显静态。“落木”句是放眼眺望所见,境界显得开阔辽远,这是开;“澄江”句是居高临下所见,是视线收回的结果,这又是“合”。如此写景,颇有变化之妙。
2.用典、炼字颇见功力
“朱弦”二句用了伯牙、阮籍两个典故,用典十分贴切,恰当地表达了寂寞不欢、知音难觅、与世相违、不愿苟且的意蕴。“朱弦”与“青眼”相对,对仗非常工致,而且富有色彩美。黄庭坚又善于炼字,能将寻常字点铁成金,显得新颖别致。诗中“快阁东西”中的“东西”二字,本来只是方位词,但用在句中,便使诗人在快阁中徘徊瞻眺、优游自得的神情宛然可见。“倚晚晴”的“倚”字,既写诗人倚阁的动作,也表达了欣赏晚晴的意思,同样在寻常字面中见出诗人的意态。
3.对仗严整,意思流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都是对仗。尤其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一联,“朱弦”对“青眼”,“佳人”对“美酒”,“绝”对“横”,对仗严整,可谓一丝不苟。中间又连缀以“已为”和“聊因”,就把上句的知音难觅与下句的借酒浇愁两层意思呼应、贯通起来,不仅显示了情致的起伏跌宕,音韵也显得抑扬流转。这就是前人所谓的“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方智范)
五、内容述评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抒发的是个人的感受和情怀,并未直接反映当时的时事政治和民生疾苦。但是,却真实记录了封建社会中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苦闷和追求,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和人格。
诗中首先表现了厌倦官务的情绪。“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把自己称为“痴儿”,即带有自我嘲讽的意味。由于官位低下,公务冗杂,诗人急欲排遣心中的失意无聊之情,于是登上快阁,在“倚晚晴”之际,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舒展。
其次,诗人在深感落寞孤独的处境中,又保持着自我人格的兀傲不群。这主要体现在“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中。世无知音,空白拨弄朱弦,又有谁来赏识?还是像阮籍那样,到美酒中去讨生活吧。苦闷、孤寂,知音难觅,情怀难解,只有借酒浇愁,聊宽心胸。“青眼”二字,显示了作者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人格的兀傲不群。
诗的最后两句更表明了诗人的一种人生追求。“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面看来只是反映了一种倦于世事、归隐故园的意愿,实质上是表明了他想摆脱纷扰现实的拘束,追求一种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他想成为自然界没有机诈之心的白鸥的盟友,过一种纯朴的、没有猜忌的生活,这正透露出他对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综上所述,可见这类登临抒怀之作也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