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伟大的悲剧》的悲剧魅力
《伟大的悲剧》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每每读罢,掩卷长思,我的心灵总能获得长足的收获,灵魂常为无形的力量震撼。且不说文章文学性与历史性的完美结合,不说传记真挚情感的流露与精美的语言表达,单是其无限的悲剧魅力,就给人巨大的精神震撼及独特的审美感受。
文章讲述了一群角逐失败者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是一曲挑战生命极限的绝唱,献身科学的赞歌。作者以此为内容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极具悲剧色彩的人文画卷。感受画卷带来的悲剧魅力,能引发我们对文章思想意蕴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塑造特定环境中的群体形象
首先,文章述说的是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故事。“时间的特定”体现在选文截取的是“夺取南极的斗争”中最悲壮、最扣人心弦、最感人肺腑的时刻。渐近极点到失望而返这段行程中度过的分分秒秒中发生的一切,无一不预示着人物悲剧性的结局。“特定的环境”体现在文章将英雄的形象置于广阔无垠的背景中。这是一个白雪皑皑、暴风雪肆虐、一片死寂的世界。这里,人的力量在自然的伟力前如此微不足道!文章恰恰展现了这两种力量的抗衡,并着力渲染弱小力量在抗争中的崇高。最终,这渺小而崇高的力量却遭致最悲惨的命运,这无疑增加了文章的悲剧效果。
?
其次,文章塑造了群体的英雄形象。当埃文斯、奥茨、威尔逊、斯科特等五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消失的时候,我们内心澎湃着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是在一个个人物的牺牲过程中积聚而成的。如果说一个弱小的个体被强大的力量毁灭让人敬畏,那么,一个无畏的英雄集体在团结中所凝聚的巨大力量仍被压倒,则更辉煌悲壮!
二、再现悲壮感人的细节场景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临摹”上,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敏锐力,对事件进行了细致逼真的文学加工。文中大量的细节,让人如临其境。读到威尔逊博士离死只有寸步之遥,“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我们感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读到奥茨死前的告别话语,我们震撼于他笑对死神的勇气。尤其是斯科特临死前的情景,让人产生对英雄无上的敬意。他“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补写了“我的遗孀”,又让我们为他既能直面死亡又无法排解忆及亲人的悲痛而感伤。另外,文中多次用狂吼怒号的暴风雪的场景来烘托英雄的壮烈精神,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三、展示美好品质的无情毁灭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的要求和美好的品质。“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遭受的挫折、失败和牺牲。归纳探险队员们的美好品质主要有:1.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的英勇顽强的精神;2.诚信,勇于承认失败的绅士风度;3.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4.与死亡抗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5.对朋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无私的爱;6.对未知世界探索的豪情。这些被无情毁灭的美好品质,犹如燧石在受猛烈的敲打,敲击愈厉害,迸溅出的火花就愈灿烂。这也正是本文又一悲剧魅力所在。它让我们感到的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悲悯,而是崇敬;不是恐惧,而是无畏。
四、揭示人类探索历程曲折的必然
对于斯科特一行探险失败的原因,课文里没有说明。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而胜利,斯科特则因为凭推理设想制订计划而失败,认为斯科特一行失败是因为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而致。也有科学家认为是因为超乎往常的寒冷天气,打乱了斯科特周密的探险计划。然而,无论什么原因,都无法消减人们对探险者的崇高品格和坚毅精神的钦敬。从另一角度说,他们的悲剧正印证了人类探索实践斗争中必然会遭遇各种挫折、失败的真理。作者为失败者作传的目的也正在于:一方面颂扬英雄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揭示人类征服自然、科学探索历程曲折的必然性。正如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的一封绝命书中所写的那样,“此次灾难的原因并不在于组织工作不当,而在于一切必须担当的冒险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厄运”。这样,文章的悲剧性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更耐人寻味。它让人思忖:胜利与失败,在这里该怎样定义?伟大与悲剧,如何辩证地诠释?
亚里斯多德说过,“真正的悲剧精神是一种‘泻剂’,是通利我们情感的药剂”。这篇传记独特的悲剧魅力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让我们从悲痛中产生力量,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