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恭之,字道穆。学涉经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幼孤,事兄如父。每谓人曰:“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见知,当使夕脱羊裘,朝佩珠玉。若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
正光中,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即尚书令李崇之子,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①。道穆绳纠,悉毁去之,并表②发其赃货。
孝庄即位,赐爵③龙城侯,除太尉长史,领中书舍人。及元颢逼④武牢,或劝帝赴关西者,帝以问道穆,道穆言关中残荒,请车驾北度,循河东下,帝然之。其夜到河内郡北,帝命道穆烛下作诏书,布告远近,于是四方知乘舆⑤所在。寻除御史中尉,选用御史,皆当世名辈:李希宗、宋世良等三十人。仆射尒朱世隆当朝权盛,因内见,衣冠失仪,道穆便即弹纠。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执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车,公主深恨,泣以诉帝。帝曰:“高中尉清直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私恨责之也?”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注】①鸱尾:即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装饰性的物件设计。②表:上表。③爵:爵位。④逼:逼近。⑤乘舆: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也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皇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幼孤(幼年丧父) B.道穆绳纠(用绳)
C.帝然之(认为……对的) D.布告远近(远近的人)
2.下列句中的“之”与“执赤棒卒呵之不止”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戒之曰 C.往送之门 D.何陋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1)寻除御史中尉,选用御史,皆当世名辈。
(2)道穆令卒棒破其车,公主深恨,泣以诉帝。
4.高恭之为官尽职,不畏权势豪门。概括说说文段中哪些事表现了这一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郅都
①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郢都。
②济南瞷①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②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③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③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⑤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⑥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 酷吏列传》,有删减)
注:①瞷:jiàn。②二千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③倍:同“背”,违背,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亡一姬复一姬进 亡:失去 B.问遗无所受 遗:遗留
C.以危法中都 中:中伤 D.为引兵去 引:率领
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2)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7.郅都为什么被司马迁列入列传中“酷吏”一类呢?请结合文中其相关事例概括作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桑怿,开封雍丘人。怿举进士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酒,遂与倶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
②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使送三班。三班用例,与之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獠叛,杀海上巡检,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遂让其赏归己上者。
③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饭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④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桑怿传》,有删改)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阳为不知以过 阳:同“佯”,假装
B.有,固不可也 固:坚决,绝对
C.未行,会交趾獠叛 会:恰逢,正巧遇到
D.聚其里人饭之 饭:吃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
(2)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10.欧阳修在文末感叹说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桑怿的“义勇”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①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吕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咳血而盟②,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释】①亨,即“烹”。②咳血而盟:即歃血为盟,指将牲血涂在嘴边,发誓订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老妾语陵 语:告诉
B.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卒:终于
C.吕后不说 说:话语
D.高帝定天下,王子弟 王:封……为王
1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陵乃以兵属汉 神情与苏黄不属
B.及高祖起沛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以故后封陵 以径寸之木
D.乃阳迁陵为帝太傅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13.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B.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C.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D.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沛县起兵后,王陵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不肯臣服于刘邦。等到刘邦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附刘邦。
B.王陵母亲是深明大义的人,她认为刘邦忠厚可以成大事,便自杀明志,遗言给儿子要其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C.汉惠帝驾崩,吕后临朝称制,想把族中子弟封为王侯,并与朝臣商议。王陵性格耿直,以当年高祖刑白马而盟为由,直言反对。
D.吕后见王陵不肯合作,便直接将他降职为太傅,夺去其丞相职权。王陵很愤懑,生了一场大病,就索性以养病为由,躲在家中不肯再上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力拔山兮气盖世 (超过、胜过)
B.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
C.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为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使…逃亡)
17.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B.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C.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皆 泣/ 莫 能 仰 视
D.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9.结合本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成语四面楚歌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B.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
C.项王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
D.项王说“时不利兮”“天之亡我”表明他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困垓下,这都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光传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稻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①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候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③,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④。”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铺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⑤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⑥。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注释】①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②玄纁(xūn):指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③迫于典司: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④自屈语言: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⑤要领:“要”通腰,“领”为脖子。⑥巢父洗耳:传说唐尧让天下于巢父,巢父不受,并认为这句利禄之言弄脏了他的耳朵,特地到颖水边洗耳。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被羊裘钓泽中_________ (2)司徒侯霸与光素旧_________
(3)乃张目熟视_________ (4)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_________
2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位 至 鼎 足 甚 善 怀 仁 辅 义 天 下 悦 阿 谀 顺 旨 要 领 绝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
(2)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严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24.结合《严光传》和《鹊桥仙》,说说该词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
鹊桥仙
[南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本词写于干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②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③,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值寇乱,负母鬻食④兵间。耳目聋瞽⑤,人不可迩⑥。召之者,隔以屏障,听其声而已。所弹古调百十余曲,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曩者衣宫锦之盛矣。复访曾,曾坐土锉⑦中作食,奉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呼曰:“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指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世宗为其庙号。②周藩: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sù),封为周王,这里是指他的后代。③觱篥(bì lì):古乐器名,状如胡笳,由龟兹传入。④鬻(yù)食:谓卖技为生。⑤瞽(gǔ):眼瞎。⑥迩:接近。⑦土锉:土锅。
25.解释下列加点字。
(1)咸习其技( ) (2)王以为恨( )
(3)己不复见曩者衣宫锦之盛( ) (④)世鲜知音( )
2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
(2)王深赏,岁给米百斛,以养其母。
28.作者为汤琵琶做传的目的是什么?
八.文言文阅读。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其父事庄宗①,为岢岚军使,私畜勇士百余人,庄宗疑其有异志。召之,惧不敢行。全斌时年十二,谓其父曰:“此盖疑大人有他图,愿以全斌为质,必得释。”父从其计,果获全,因以全斌隶帐下。
及庄宗入洛,累历内职。同光末,国有内难,兵入宫城,近臣宿将皆弃甲遁去,惟全斌与符彦卿等十数人居中拒战。庄宗中流矢,扶掖至绛霄殿,全斌恸哭而去。明宗即位,补禁军列校。后数立战功,屡迁官职。
宋初,李筠以潞州叛,全斌与慕容延钊由东路会大军进讨,以功拜安国军节度。诏令完葺西山堡砦,不逾时而就。建隆四年,与洺州防御使郭进等率兵入太原境,俘数千人以归,进克乐平。
乾德四年,成都平,命参知政事吕余庆知府事,全斌但典军旅。会有诉全斌及彦进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等不法事,与诸将同时召还。太祖以全斌等初立功,虽犯法,不欲辱以狱吏,但令中书问状,全斌等具伏。
(选自《宋史 王全斌传》,有删改)
【注】①指后唐庄宗李存勖。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惟全斌与符彦卿等十数人居中拒战 拒:抵抗。
B.后数立战功 数:多次,屡次。
C.不逾时而就 就:赴任。
D.会有诉全斌及彦进破蜀日 会:适逢。
(2)下列句中的“以”和“因以全斌隶帐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拜安国军节度 B.俘数千人以归
C.可以为师矣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句子。
①其父事庄宗,为岢岚军使,私畜勇士百余人。
②但令中书问状,全斌等具伏。
(4)王全斌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曾任“忠武军节度使”,请简要概括体现其“忠武”的情节。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①,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齐高帝②作相,引为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③,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屡加礼聘。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①操:操行、吊行。②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国开国皇帝。③征虏亭:亭子名称。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 )
(2)唯以披阅为务( )
(3)诏许之( )
(4)供帐甚盛( )
3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请以军礼见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2)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
33.陶弘景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选自《宋史·庞安常》)
3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能通其说 通:通晓
B.言之不祥 祥:同“详”,详细
C.尝试有功 功:功效
D.活人无数 活:活的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A.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B.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C.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D.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3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不忘,并且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B.庞安时认为世上的医书,他基本上都看过,只有扁鹊的《难经》比较深奥。
C.庞安时结合《难经》《内经》两书来医治病人,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
D.庞安时处处为病人着想,被他治愈的病人拿钱来感谢他,他也只取自己应得的。
37.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B
3.(1)不久,授任御史中尉,他所选用的御史,都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
(2)道穆命令士兵用棒击破她的车子,公主深怀怨恨,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哭着向皇帝告状)。
4.①将尚书令儿子李世哲绳之以法;②弹劾仆射尔朱世隆;③命令士兵用棒击破公主的车。
参考译文:
高恭之,字道穆。他的学问博涉经史,所交往的都是社会名流俊杰之士。高道穆年幼丧父,他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他经常对人说:“人生在世应该专心树立德行,最宝贵的是要被人了解,应该能晚上脱下羊皮衣,早上佩带好珠玉。如果不能被当世人所了解,就应该退出社会,寻求自己的志向。”
正光年间,高道穆出使相州。相州前刺史李世哲,就是尚书令李崇的儿子,有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强行购买他人的住宅,大肆兴建房屋,都用鹧尾作装饰。高道穆把李世哲绳之以法,毁掉了他的全部非法之物,并上表把他的赃物公开示众。
当孝庄帝即位,高道穆被赐给龙城侯的爵位,任太尉长史,领中书舍人。当元颢逼近虎宰,有人规劝皇帝前往关西,孝庄帝因此询问高道穆,高道穆说关中残破荒凉,请求皇帝北行,顺着黄河东下,孝庄帝同意了。那天夜晚到了河内郡以北,皇帝命令高道穆在蜡烛下写诏书,通报远近之人,于是四面八方的人都知道了皇帝的所在。不久授任高道穆为御史中尉,他所选用的御史,都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比如李希宗、宋世良等三十人。仆射尒朱世隆在朝廷权势很大,因为在内室拜见,他穿戴失去礼节,高道穆立即进行弹劾。皇帝的姐姐寿阳公主行走时侵犯了为皇帝清扫的道路,手拿红色棒子的执法士卒进行呵斥她也不停下来,高道穆命令士卒用棒子击破了她的车子。寿阳公主深怀怨恨,哭着向皇帝告状。皇帝说:“高中尉是个正直的人,他所执行的是公务,怎么能以私怨责怪他呢?”
5.B
6.(1)(郅都)一到任就诛杀了瞷氏首恶的全家,其余的人都吓得大腿打颤。过了一年多,郡中百姓路不拾遗(掉在路上的东西都没有人把它捡走)。
(2)魏其侯派人把书写工具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给皇上写了信谢罪后,就自杀了。(落实“间”“谢”)
7.酷吏指用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的官吏,包括严格执法的正直官员,郅都就是这样的人。他族灭瞷氏首恶,震慑豪强,一年余后使郡不拾遗,郡守敬畏;执法严峻不避贵戚,令列侯宗室侧目,号曰“苍鹰”;临江王受审,不许给纸笔,以防不公;让匈奴人惧惮,直到其死匈奴人都不敢靠近雁门。
参考译文:
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侍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亊,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亊,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瞷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此亊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
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8.D
9.(1)桑怿说:“这次行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们(我是他们的副手)。”
(2)勇武和力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
10.①表现在行为上不畏危险:在缉捕盗贼时不顾危险;亲手杀尽叛军;②表现在性格上:对上官的索要贿赂敢于拒绝,刚正不阿;③表现在精神(情怀)上,心系百姓,仗义疏财:运粮时,看到百姓遇难,丢弃粮食救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给他们做饭吃。
参考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县人。桑怿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便到汝州、颍州间游历,在龙城获得数顷废弃的田地,退出科举考试尽力进行耕作。桑怿也曾经去郏城,遇到县尉刚要出去逮捕盗贼,就招呼桑怿饮酒,饮酒后便邀桑怿与他一起出行。到了盗贼窝藏的地方,县尉有些害怕,假装没看见就走了过去,桑怿说:“盗贼就在这里,你还要去哪里?”于是下马独自杀了数名盗贼,趁机将他们全都绑了起来。京西转运使将桑怿的事上奏朝廷,朝廷就任命桑怿做郏城尉。
枢密院官吏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取阁门通事舍人的官职。”桑怿说:“我不想通过贿赂得到官职,况且我贫穷没有银子!即使有,也绝对不能这样做。”官吏非常生气,送交三班院安排。三班按常规,让他做了兵马监押。还没有来得及走,恰巧碰到交趾地方獠族叛乱,杀了海上巡检,去了几拨人马都不能平定。所以朝廷命令桑怿前往,杀掉了叛贼。回京后,就任命他做阁门祗候。桑怿说:“这次行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们。”于是把朝廷的赏赐让给自己的上司。
当初桑怿住在雍丘,遭到大水,有两仓粮食准备用船运走,看到老百姓奔跑躲避大水,就丢弃了粮食,用船载运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给他们做饭,直到把自家的粮食吃完为止。桑怿喜欢舞剑和铁简,力气超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胆识和策略。遇到人常常腼腆,好像很惭愧。他长得不太高大,但经过自己的修习也显得很有威仪,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偶然遇见但并不了解他,其实他健硕而且很勇武。
庐陵欧阳修说:“勇武和力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了。他的学问不深却能有所作为,可以说是一种天性。”
11.C
12.D
13.A
14.D
15.现在高帝去世,太后作女主,要立吕氏作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
参考译文:
王陵,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俊,高祖微贱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王陵。到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王陵也聚集了党羽几千人,在南阳,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便让她向东而坐,想来招降王陵。王陵母亲暗中送使者,哭道:“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使者送行。”便伏剑而死。项王大怒,烹杀了王陵的母亲。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又本来没有服从汉的意思,所以后封王陵,做了安国侯。
王陵为人纵任意气没有文才,喜欢直言。做了右丞相两年,惠帝去世。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杀白马盟誓说:‘不是刘氏而称王的,天下人一起攻打他。’现在立吕氏做王,不合规定。”太后不高兴。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都说:“高帝平定天下,立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力,要封吕姓兄弟,没什么不行的。”太后高兴。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道:“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各位不在吗?现在高帝去世,太后做女主,要立吕氏做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在地下见高帝!”陈平说:“当面在朝廷争辩,我不如您;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您也不如我。”王陵无言以对。于是吕太后想罢免王陵,就表面上提升王陵做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相权。王陵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十年后去世。
16.D
17.A
18.⑴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⑵ 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19.D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20. 通披,穿 向来 仔细 命名
21.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22.(1)读书人本各有志,何至于苦苦相逼呢!
(2)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论过去交往的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
23.从严光一次次拒绝刘秀的出仕的邀请,隐居在富春江畔,可见他是不慕名利,志趣高洁的人。从刘秀来访,他“卧不起”,后把脚放在刘秀的身上,可见他狂傲不羁的性格。严光嘴巴说不想当官,但又穿着羊裘在湖中钓鱼,有沽名钓誉之嫌。
24.上阕“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写出了渔夫连卖鱼还怕走近城门,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词人借此词表明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质。下阙“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说严子陵不免有求名之心(或《严光传》中的严光不慕名利,清高自许),而我这“无名渔父”比严子陵还要清高,更是对那些沽名钓誉之人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北伐计划失败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
参考译文: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道,会稽余姚人。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起来不见光武。皇帝想着他有才德,就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访求他。后来齐国上书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皇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礼聘严光。使者三次往返以后严光才来。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他床褥,由太官朝夕进餐。
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派来的人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但迫于职责,所以没有如愿。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君房足下:职位做到宰相,很好。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就身首异处。”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皇帝笑着说:“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皇帝当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严光躺着不起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又睡觉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说:“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为什么要逼我呢?”皇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去。
光武又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皇帝从容地问严光:“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皇帝笑着说:“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了。”
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不来。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皇帝对此表示悼念惋惜,下诏书要郡县赐给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给其家人)。
25. 全,都 遗憾 穿 少
26.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
27.(1)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
(2)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米万斛,来供养他的母亲。
28.赞赏汤应曾高超的技艺,对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并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
译文:
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蒋山人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京师。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学习蒋隐士的技巧,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上闻声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往了。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耳朵聋了,眼睛瞎了,鼻中流脓血,别人都不敢靠近他。那些找他的人,都用屏障隔开,听他弹奏的声音。(他)所弹的古调百十首曲子,他特别喜欢弹奏《楚汉》一曲,使听众开始兴奋,接着恐惧,最终泪流满面而无所适从。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造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知音了,等我母亲往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往!”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
29.(1)C
(2)D
(3)①他的父奉事庄宗,任岢岚军使,私下畜养一百多名勇士。
②只令中书省问清罪状,全斌等人都供认了。
(4)王全斌的“忠武”体现在:在众多官兵弃甲逃走时,顽强抵抗;犯法被告,不推卸责任。
参考译文: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他的父奉事庄宗,任岢岚军使,私下畜养一百多名勇士,庄宗怀疑他心存异志,召见他,他害怕不敢去。当时全斌十二岁,对他的父亲说:“这是因为怀疑大人有别的图谋才召见您,希望您让我去作人质,一定会消去怀疑。”他的父亲照计行事,果然得以保全,于是庄宗把全斌收用在军中。
到庄宗入洛时,历任宫内职务。同光末年,国家有内难,乱兵攻入宫城,近臣宿将都弃甲逃走,只有全斌与符彦卿等十几人在宫中抵抗。庄宗中了流箭,全斌等扶他到绛霄殿,全斌痛哭而去。明宗即位,补任他为禁军列校。之后,他多次立了战功,多次升任官职。
宋初,李筠占据潞州叛乱,全斌与慕容延钊由东路会合大军进讨,因战功授任安国军节度。诏令他修葺西山堡塞,不到限期就完成了。建隆四年,与洛州防御使郭进等人率领军队攻入太原境内,俘获敌人数千人而归,进克乐平。
乾德四年,成都平定后,朝廷命令参知政事吕馀庆主持府事,全斌只管理军队事务。正遇有人告发全斌及彦进攻破蜀时,抢夺民家子女玉帛等违法之事,全斌与诸将一起都召回来。太祖认为全斌等人初立功,虽然犯法,不打算让狱吏污辱他,只令中书省问清罪状,全斌等人都供认了。
30. 常常 只 同意 很,十分
31.B
32.(1)都说自宋齐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很荣耀的事情。
(2)武帝登上帝位后,对他的恩遇更加深重,不断地书信问候。
33.①陶弘景热爱自然,链接材料表达了他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自康乐以来美景无人欣赏的遗憾之情。②陶弘景才华出众,在朝为官时,很多朝事由他决断。梁武帝时,他不愿出仕隐居山中,但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大事,仍会前去向他咨询。
参考译文
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认为是很深的耻辱。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引荐给各位封王陪读,任命奉朝请一职。(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关起门不与外界的人交往,只把批改翻阅文稿当作自己的工作。朝廷礼仪等老规矩,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陶弘景上书请求辞职,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拿束帛赏赐给他。等到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很多,车马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以这件事为荣。
梁武帝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特使前去探望他,还给他送礼物去。但他并不出仕,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一定会来向他咨询,当时人们就称他为山中宰相。
【链接材料】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4.D
35.B
36.C
37.亲自上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
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庞安时(学完后)说:“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取来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经能够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庞安时)曾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独扁鹊的医论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决断死和生,就像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关键,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这都是扁鹊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证研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有的后来增加,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他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给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